我1973年入伍,作为连队唯一的城市兵,却被这帮农村兵震憾了

企业   2024-09-26 05:54   安徽  

1973年,我参军入伍,到了连队一看,发现我是咱们连队里头唯一一个从城里来的兵。一开始,我接触农村兵的时候,听他们讲农村的事,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真是没法说。不过呢,我一点也不讨厌农村兵,我觉得他们人都挺实在的,还特别讲义气。

他们看着挺木讷的,但其实对生活挺容易满足的。比如说,发新军装的时候,他们都会用手摸半天,有的还笑着说:“这衣服比俺家的衣服结实多了。”干完活以后,他们有时候还不太愿意洗衣服,不是因为不讲卫生,是怕洗多了衣服就坏了。

那时候的军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特别时髦的。农村兵都特别珍惜,想多留几套。有的老兵回家结婚,连婚礼衣服都不用准备,直接穿军装就行了。

农村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能吃,不光是能吃苦,饭量也大。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大年初三晚上,连队包了猪肉白菜馅的包子,蒸了一锅,结果不够吃,又蒸了一锅。包子一出锅,大家就拿两个,很快就抢光了。

咱们那位炊事班长,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跑去找指导员诉苦:“您瞅瞅,这些货吃俩包子就跟没吃似的,肚子还空着呢!照这速度,咱得忙活到明儿早去!”指导员一听,脸色故意一沉,说:“咱一年到头才能吃上几回这稀罕物,你们就算熬通宵,也得给我整出够量的包子来!”说完,班长又火急火燎地拉了几个大块头去厨房帮忙。

说起来,咱们连队1973年5月那会儿搬新家,那叫一个白手起家啊。新地方荒凉得很,啥都没有,连头猪都没法养。每天早餐,就那么点儿稠糊糊的小米粥,再配上点咸菜,看着都心酸。有些战友啊,一进餐厅,那眼睛跟放了光似的,盛饭的手都快成机械臂了,生怕慢了就没了。粥烫不烫的,直接往嘴里倒,一碗接一碗,那叫一个急啊!

还有更逗的呢,咱们那点儿宝贝豆油,愣是给一云南大个子给偷喝了一半!守夜的时候干的,被发现了,老班长们气得直跳脚,要罚他。好在指导员英明,给拦下了。不过啊,这种“断粮”的事儿可不多见,没多久咱们就得到了上级和兄弟连队的支援,伙食这才慢慢好起来了。

农村来的兄弟们,虽然条件艰苦,但个顶个的招人喜欢。新兵们更是听话,干活卖力,训话时连个吭声的都没有。部队还特别讲究“谈心”,晚上班务会一结束,大伙儿就约着去土坡、树下,一对一地聊心里话。新兵一来,先得经过老兵的“洗礼”,问问家里咋样,想不想家啥的。要是碰上同乡的老兵,那聊得就更深了,从怎么适应部队生活到怎么在领导面前表现,啥都教。

农村兵啊,别看他们见识不多,但聪明着呢。经过这么一番“开导”,立马就明白该怎么努力才能往上升了。他们那股子想要进步的劲儿啊,比城里人可足多了呢!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啊,可是实实在在关乎未来的大事儿。

训练上呢,农村兵那叫一个拼命。只要学会了啥本事儿,那用起来是得心应手。我记得有个战友老王跟我讲过他们连里一个报务员的故事,那哥们儿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愣是把需要高中文化的活儿干得滴水不漏,发报错误率几乎为零,全靠自个儿勤学苦练。

学习上呢农村兵也是不甘落后,连队里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啊,他们那是拼了命地背,就为了能在比赛里拿个好名次。有个河北的战友啊,为了进步那是真下了苦功夫,他晚上不睡觉,就拿着本《毛选》坐在连队院子门口,借着那盏不灭的灯学到深夜。虽然这样熬夜不好,但他那股子韧劲儿啊,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啊这哥们儿的努力没白费,指导员看他这么用功,就在全连大会上让他分享学习心得,还特地叮嘱他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讲。这一讲啊,他更来劲儿了,天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学个不停。没多久他就成了团里的“红人”还成了那年新兵里第一个入党的人呢!

军号故事汇
这里军号嘹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