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是这6个关键!(家长都读一读)

教育   育儿   2024-10-26 16:28   广东  

大家好,我是教师君。

总有家长在问,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为何孩子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其实,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天赋,也不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而是这6个关键。

《人民日报》曾发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否重视陪伴

父母的陪伴有多重要?奥巴马就是个好例子。身为总统,他的工作繁忙至极,但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女儿的家长会。他亲自带她们去书店,给她们读睡前故事。

有一次,女儿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榜样”。她写的不是偶像明星,而是父亲。因为在她心里,父亲不仅是国家领导者,更是她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种陪伴,给予了孩子坚定的安全感和追逐梦想的力量。

反观一些家长,忙于应酬和工作,把孩子交给手机、电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完全不过问。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放纵,整日沉溺于手机电脑,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全感,成绩也开始下滑。

《人民日报》说过:“无论父母赚多少钱,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无论工作多忙,陪伴孩子都不能缺位。

孩子是否高度自律

孩子的成才之路,仅靠老师的教导和父母的带领远远不够,孩子的自律好学才是关键。

出生在大凉山的陈时鑫,就给所有孩子做了一个好典范。打小贫困的环境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更强的自律心。他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过山路,往返几十公里去上学。

冬天踩着结冰的路,夏天淋着倾盆大雨。双脚长满冻疮,鞋子发臭,他却毫不在意。大山阻挡了他的视线,但书本给了他希望。

他知道,只有拼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人民日报》曾说:“那些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能自律的人,老天都不会辜负他们。”

星光不负赶路人。

最终,陈时鑫考上了南京大学,拿下了一箩筐奖学金。

是不懈的行动,让他走出了困住自己十几年的大山。

是非凡的自律,让他换来了人人惊羡的人生。

孩子是否有好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言: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好习惯就像阳光,每天都在默默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重庆的谢欣颖,就是一个好例子。

她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睡觉,无论多忙,都不会破例。

这个习惯从她年幼时便开始,一直坚持至今。

她的父母并没有强求她读多少书、做多少题,而是从小教导她:

“做事情要做就做好,学习要专注,玩耍也要尽兴。”

在父母的教导下,她养成了专注高效、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每天一放学,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玩游戏,而是把学习放在首位。

学完了,就放心出去外面运动、游玩。

正是这些点滴小习惯,让谢欣颖在高考中一鸣惊人,拿下726分的优异成绩。

小习惯,成就大未来。

好习惯如同无形的力量,悄悄推动孩子迈向卓越。

为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送给他一个又一个好习惯。

父母是否以身作则

钱志亮教授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的朋友回到家后,喜欢躺在沙发上刷手机。

4岁的女儿见了,也学着他躺在沙发上,拿着平板不肯放下。

起初,朋友十分困惑,不知道女儿怎么养成这个习惯的。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意识到,孩子只是在无声地模仿他。

意识到问题后,他决定改变自己。

开始减少刷手机的时间,更多地陪伴女儿读书、玩游戏。

几天后,女儿也不再执着于平板,开始喜欢上了读书。

这件事让他感慨万分:

“我是做教育的,知道孩子会模仿父母,没想到会模仿到这程度,以后不敢大意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

杨澜说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父母怎么做人。”

所以,家长们,请用好习惯带领孩子。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坐标。

家长是否严格管教

一位校长曾在许多场合强调:

“现在的教育浮于表面,过分注重孩子们的喜好,放大他们的自由空间。

这样的教育是飘忽不定的,一味对孩子让步,孩子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曾国藩也说过: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就别埋怨他不成器。”

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只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抗压能力。

孩子会因为没有明确的边界感和规矩意识,而变得自我傲慢,甚至失去应对挫折的能力。

爱之深,责之切。

严格地管教,并不是一味地打骂,而是给孩子设立清晰的界限和规则,让他们明白每个行为背后都存在责任和后果。

与其等社会给他们一记重拳,不如让家庭成为他们成长的修炼场。

从小建立的责任感、规矩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才是孩子未来走得更稳更远的保障。

家校是否有效配合

北京四中的前校长刘长铭曾坦言:

“家校关系如果不配合,往往都是悲剧。”

他见过太多家长与学校对立的例子,结果孩子往往深受其害。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

老师只能叮嘱孩子多看书,却无法陪孩子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老师只能看管孩子的作业,却无法教会孩子积极主动学习。

老师只能管住孩子的课堂纪律,却无法培养孩子的人生品德。

而这些,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教导。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过程。

家校合作,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老师在学校交棒,家长在家庭中接棒,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跑出孩子的未来。

家长们,新学期,请和老师们紧密配合、携手前行。

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孩子铺就一条顺畅、稳固的成长之路!

— END —

本文首发【教师营,转载请请联系微信:ht80299。

关注「教师营」,读更多教育好文。

最后,记得分享文章,点亮在看

教师营
130万+教师和父母的交流集中地,每日分享教育好文,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长少犯错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