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教师君。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喜欢举报老师?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举报这事,成本很低,收益却很大。”
网友说,9月份刚开学,一位高一班主任就被家长举报了。当时还没取消文理分科,家长在班级群问,如果自己的小孩高二想学理科,学习应该怎么规划。
班主任是物理老师,理解家长的焦虑,于是耐心回答:“理科的话,数学是基础,高一一定要打好数学基础,这样学物化事半功倍。”
然后家长就把她投诉到教育局了。理由是,她是教物理的,数学肯定也行,说要打好数学基础,就是为了让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她那补习数学,毫无师德可言。
家长要求,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群道歉。教育局找学校,学校找班主任。班主任差点气炸肺,当场要撂挑子不干,表示不在乎那点班主任费。
家长坚决要举报,老师坚决不道歉,双方僵持不下。最后,教育局通过调查,没有发现班主任有补课的情况,宣布举报不成立。
下滑查看更多 ↓
像这样滥用举报的情况,其实非常多。
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相继出台,师德违规案件数量总体下降。但,举报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家长动辄举报老师,扩大化举报。
西南某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然而,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
图片来源:《半月谈》2024年第19期内容
尽管那121条举报失实,举报者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却实实在在地折腾了老师。
现如今,打个电话、扫个二维码,分分钟就能举报老师。家长投诉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老师开小轿车上班,太过招摇,对学生影响不好;
老师说孩子的画是毕加索画风,等于骂孩子是怪胎;
老师吃外卖,馋到学生了;
老师微信朋友圈屏蔽了家长;
老师洗发水味道不好闻,孩子不喜欢;
……
看完这些投诉才知道,“人在无语的时候会笑”是真的。
那么,家长滥用举报,会对老师,乃至整个教育生态造成什么伤害呢?
一、严重损害老师的职业荣誉感
老师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踏入教书育人这片热土。
那些动不动就举报老师的家长,无疑是在忽视老师的努力和付出;
那些不实的举报,更是对老师的诋毁。
当老师连呼吸都是错时,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动摇。
二、老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自证清白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每一次的不实投诉,学校和教育局都要投入大量的行政资源处理。
而老师为了自证清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各种材料,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原本用于教学研究的精力、关心学生的时间,都会被大大削减。
这样一来,便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危害教育生态
教师是教育生态中的关键环节,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家长的投诉,就像是紧箍咒。
让老师不敢管,不敢放手去做。
渐渐地,出现越来越多三不做的“佛系老师”:
不打、不骂、不评职称。
教育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学生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引导。
不实投诉,既浪费公共资源,又挫伤老师的积极性。
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未来。
为了不让不实举报寒了老师们的心,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一、设定举报门槛
现在的矛盾点在于,学生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投诉,且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在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需要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
对老师的举报也应当如此,举报人提供必要的佐证信息,保障举报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明确的举报标准和受理条件,减少类似“回复消息太晚”“学生丢了一块橡皮”的无理举报。
二、建立初步审查机制
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谁举报谁有理”的和稀泥做法。
建立初步审查机制,对明显失实、无理的恶意举报,予以驳回,老师无需作出任何回复。
如已经查证为不实举报,就要及时澄清,为老师正名,并及时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
三、引导学生和家长合理行使举报权
那位开学就举报班主任的家长,很难不让人觉得是想给老师一个“下马威”,好让老师不敢在课堂上松懈。
相信大部分举报老师的家长都有这个心理。
但,举报权是监督教师依法执教的明镜,而不是用来打击老师、发泄个人情绪的工具。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不要滥用举报权。
可笑至极的举报事件背后,是教育观念的纠偏,是师道尊严不存的现实。
一些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全部转移给学校和老师,一旦不如他们的意,就要举报。
老师们则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天就被恶意举报弄丢饭碗。
这不是健康教育该有的样子。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请还给老师以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请不要用恶意举报的方式去伤害老师。
教育路上,最不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该被纵容的是孩子。
点亮“在看”,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让老师们能够安心教学,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 END —
本文首发【教师营】,转载请请联系微信:ht80299。
关注「教师营」,读更多教育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