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贴先(贴目)简史 · 最佳贴先规则

体娱   艺术文化   2024-10-28 19:15   北京  


(本文全文约54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贴先,通称贴目或贴子,即结算围棋比赛胜负时,先行方须扣除一定分数,以平衡先行优势。贴先制是围棋特有的规则,与象棋、连珠等游戏的平衡先手优势规则大不相同。

自贴先制问世以来,各国规则规定的贴先数均经过若干次调整,至今尚未统一。同时,关于贴先公平性的争议在棋界和民间也未曾平息。

什么是公平的贴先值?如何确定最优贴先值?本文将详述关于贴先的若干问题。


贴先简史

十七世纪,时任名人棋所本因坊道策确立手合(段位)制,是为近现代职业围棋的基石。手合制规定棋手最高为九段,其下依次为八段、七段、六段以至初段(一段)。

当时尚未有贴目制,因此同段位棋手间棋份为互先,即两盘棋中一盘执黑、一盘执白。相差一段的棋份为先相先,即三盘棋中段位低的一方有两盘执黑、一盘执白。相差两段的棋份为定先,即段位低的一方全部执黑。相差三段即以上的情况则还需引入让子。

到十九世纪为止,日本职业棋手之间棋力差距较大,此种手合制度适应当时环境,因而促进了日本围棋在近代的发展壮大。

动画《棋魂》。佐为来到现代才得知有贴目规则。进藤光问佐为:“你就没想过黑棋有优势吗?”佐为回答:“我下黑棋的时候就没输过。”(在《棋魂》的剧情中,佐为曾在江户时期附体于本因坊秀策)

十九世纪中期,天才棋手本因坊秀策横空出世。他以稳重坚实的“秀策流”在十余年间取得了号称“黑先不败”的战绩。

秀策流的着法貌似平平无奇,甚至略微亏损,但秀策总能以三目左右的优势取胜。秀策战略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黑方先手优势的显著。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日本围棋界整体实力提升明显,同时棋手之间实力差距缩小。在手合制不变的情况下,高段位者在执白的棋局中获胜的难度愈来愈大。

另一方面,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掌握棋界最高权力而打压异己,一些实力强大的棋手无法以正常的棋份与秀哉对局。手合制的弊端凸显之时,正是规则改革的契机。

1922年,雁金准一、高部道平、铃木为次郎、濑越宪作等四名大将创立裨圣会,采用总互先制和贴目制。总互先制即各棋手间不再有棋份差别,无论段位高低统一为互先。贴目制统一为黑出4目半。此为围棋贴目制的滥觞。

裨圣会仅维持两年即并入日本棋院。不过,由于各棋战中黑棋胜率日益上升,再加上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引退,全面采用贴目制的时机已成熟。1939年,首届本因坊战采用黑贴4目半的规则。

之后,采用贴目制的棋战比例逐年上升。同一时期,吴清源与其它高手的十番棋擂争仍维持旧手合规则不贴目。

吴清源善战不败,号称“十番棋之王”,乃是不贴目时代最后的王者。各大新闻棋战次第建立之后,不贴目的围棋在职业棋战中基本消失。


1974年,日本围棋规则修订,将贴目值升为5目半。贴目数的变迁不独日本一家。1957年版本的中国规则规定黑贴2又1/2子。

黑贴2子半,相当于盘面4目和5目都是和棋。这与日本规则的黑贴4目半类似,但允许和棋。不久,中国棋手们也一样认识到贴目偏少,于是中国规则的贴先也升为2又3/4子。

1988年,首届应氏杯采用应昌期制定的应氏规则。应氏规则大胆采用“黑贴8点,平点黑胜”的条例,相当于中国规则黑贴3又3/4子。当年的棋手多认为此贴目过多,几乎都更愿意拿白棋。

数届应氏杯之后,棋手们发现即使用大贴目规则,先手方也不吃亏。同时,在其它贴先5目半(2又3/4子)的比赛中,黑棋胜率显著偏高。

在棋界的共识之下,各国棋战逐个上调贴目值。首先是韩国举办的三星、LG两大杯赛采用黑贴6目半,随后中国、日本在2002年跟进。

中国规则改为黑贴3又3/4子,日本规则改为黑贴6目半,维持至今日。


归本法、出入法

上一段文字中反复提到3/4子这个尾数,看上去复杂得没有必要。笔者也曾经在各大网络社区看到过网友们(非围棋爱好者)的疑惑:柯洁以1/4子之差输给AlphaGo”中的“1/4子”是怎么来的?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现代中国规则的数子法仿效明清围棋规则,只查一方棋子,然后与归本数180.5(即361个交叉点的一半)比较,超过归本数者获胜。

此种比较的方法称为归本法。相应地,日本规则分别查黑白两方目数,以双方目数相减得到差距,即出入法。中国规则使用归本法只是传统,没有特殊意义。同样是“子空皆地(点)”的应氏规则、美国规则等均采用出入法。

举例说明,柯洁对AlphaGo第一局。终局,以中国规则的归本法计,黑棋盘面184子,扣除贴3.75子,余180.25子。再减去归本数180.5子,黑负1/4子。用算式表示:184-3.75-180.5=-1/4. 令观众费解的“1/4子”就是这么来的。

若以出入法(美国规则)计,黑棋盘面184子,白棋盘面177子。相减后余7子,再扣除贴先7.5子,黑负1/2子。若以数目法(黑贴7目半)计算,黑空+俘子共71目,白空+俘子共65目,相减得盘面6目。再扣除贴7.5目,黑负1.5目。用算式表示:71-65-7.5=-1.5.

请注意,1/4子和1.5目的差异,并不符合“一子=两目”的流行说法。在规则层面上,“一子等于两目”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说法是“归本法计算得到的差距恰好是出入法的一半”,与数目还是数子无关。

柯洁与AlphaGo对战第一局终局谱面

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归本法曾经被鼓吹的优势是“数棋速度较快”。如今科技发展,拍照数子技术已接近成熟,计算胜负的速度应不再是评价的标准。

出入法须复查双方得分,比归本法更可靠,也更本质。同时,统一采用归本法不会出现“1/4子”这样让观众迷惑的表述,“一子等于两目”这样甚至让内行迷惑的表述也不会存在。若中国规则再有修订,或可考虑采用出入法计算胜负。

下文提到中国规则时,仍会用传统的归本法(如黑贴3又3/4子)表述,请读者注意分辨。


平衡贴先问题

21世纪初至今,各国棋战维持日韩规则贴6目半、中国系规则(中国、应氏、美国、新西兰)贴3又3/4子(或7.5点)并行的格局。

一目(点)之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芈昱廷九段几年前曾在弈城解说,棋到中盘时判断形势说,“这棋如果贴6目半挺细的,7目半黑棋不太好”。这听上去有些夸张,却足以体现顶尖棋手对一目棋差距的重视。

在大贴目规则推出的前几年,棋手尚可利用新研发的布局套路发挥黑棋的先手优势,维持胜率均衡。但套路来得快、被拆得也快。在中国流、迷你中国流、小林流等快速布局套路被一一破解之后,棋手们愈加觉得黑棋难下。


布局虽难下,大部分棋局终究在后半盘分胜负,于是黑棋的胜率不至于差太多。据统计(来源:知乎@湿猫 ),中国规则2003年来的对局,各年黑棋胜率在47%上下窄幅波动,其中仅有2009年超过50%。

相比之下,日、韩贴6.5目的规则胜率较平衡。以go4go网站数据统计2003年至2016年的职业棋战对局,贴6目半的棋黑胜率50.6%,而贴3又3/4子的棋黑胜率47.6%。


贴先不公平的问题在AlphaGo出现以后被进一步炒热。AlphaGo Master自战对局,白棋50战38胜,胜率76%。

AlphaGo教学工具认为黑棋开局的胜率是47.0%。在棋手和棋迷心中,AlphaGo俨然全知全能的棋神,因此AlphaGo眼中不公平的贴目也必须得到改变。

有部分经过深入思考的棋迷认为,棋神左右手互搏得到的结果对应着公平的贴目。这是正确的认知,而且这个命题可以得到严格证明。


黑贴3子半,和棋问题

更进一步,部分棋手与棋迷支持将中国规则改为黑贴3子半,即黑184子和棋。

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

黑贴3子半在理论上很可能是最优贴先,也是相对公平的规则。但若要实践这项规则,则需要解决一条核心矛盾——和棋。

黑184子判和棋,意味着黑盘面6目、盘面7目的对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排除打劫收后等特殊情况)为和棋。

上文提到,贴先3又3/4子,黑胜率47.6%;贴先2又3/4子,黑胜率53.4%。53.4%-47.6%=5.8%. 据此估算,以黑184子为结果的对局约占总职业对局数的5.8%。

考虑到修改规则可能带来的战术变化,若令黑贴3子半,预计和棋率将会在4%-8%范围。

有很多棋友认为,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有和棋,足球也有平局。因此,将和棋引入围棋并无不妥。持此观点的棋友可能没有考虑到赛制问题。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足球等竞技,在积分循环制的比赛(如象棋的世锦赛、足球的中超联赛)中,平局不是问题。

但淘汰制的锦标赛(如象棋2019年全国个人赛男子甲组、足球世界杯),若有平局,则必须引入决胜机制。

“决胜机制”这个概念最初来自西方的职业竞技体育,英文名是“tiebreaker”,字面意思是“平局破除者”。

足球淘汰赛主流的决胜机制是加时赛、点球大战;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则采取加赛制。若弈出和棋,则双方再加赛快棋(或超快棋)。

根据比赛级别不同,有些比赛规定加赛和棋后手方胜,有些比赛则规定无限加赛,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以下是2019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男子甲组有关和棋附加赛的规程:(1)1/32比赛:则进行附加赛,和棋黑胜。
(2)1/16、1/8、1/4、1/2比赛:加赛一局超快棋;如再和棋,继续加赛一局超快棋;如还是和棋,则进行附加赛,和棋黑胜。
(3)冠亚军决赛:则加赛超快棋,直至分出胜负。

象棋比赛的高手对决,和棋频率接近50%,所以连续的加赛是常态。吕钦和许银川两位特级大师,曾连续加赛超快棋11局才分出胜负。

吕钦-许银川

这种赛制在象棋界也一直有争议,棋手们也试图找出更好的赛制。但到今天为止,尚未有得到一致认可的决胜赛制。

围棋比赛在实践中也有加赛,目前仅适用于多劫循环等特殊的“无胜负”棋局。由于无胜负棋局出现的频率约为万分之一,加赛后仍为无胜负的几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围棋的加赛一般只有一局。而若采用黑贴3子半的规则,加赛后仍为和棋的概率就不能被忽视。按照6%的和棋频率计算,连续两局和棋的频率是0.36%,一年下来总会发生数十次。

围棋比象棋的用时更长,一局正式比赛总用时常超过八小时。即使加赛改为快棋,总时长也常超过两小时,相当于一局正式象棋比赛的耗时。

在这种情况下,加赛一局已是棋手的生理极限,若加赛超过一局,对于棋手的消耗则更不可想象。综上,在黑贴3子半的规则下,和棋加赛不是最佳的决胜机制。

欧洲围棋大会采用黑贴7点、和棋时用时少者胜的规定。这条规则简明直白,适用于业余爱好者,好评。但对于职业棋手,这种规定又会带来新的不公平。

邱峻九段

像邱峻九段这样偏好长考的棋手,在这种规则下几乎等于自动输掉盘6、盘7的棋局。而且这种规则鼓励棋手拼速度,与传统的围棋价值观背道而驰。

另一种方法是将锦标赛赛制全部改为积分循环,不使用淘汰制。然而,淘汰制相比积分循环,更加紧张刺激、更能吸引眼球。即使是有积分循环传统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部分重要比赛仍采用淘汰制。因此放弃淘汰制也不合适。

总之,改中国规则为黑贴3子半有一定合理性;但这种改变大刀阔斧,大幅度改变棋手的习惯,并且可能引入新的公平性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决胜机制配合解决和棋问题,在职业比赛中不太适合直接采用黑贴3子半的规则。


细化贴先

3又3/4子不好,3又1/2子也不好。大概有读者已经急不可耐了,“为什么不效仿胜率平衡的日韩规则,贴3又1/4子呢?” 

答案也很简单:现行中国规则,贴3又1/4子约等于贴2又3/4子,相当于日本规则贴5目半,而不是6目半。

在正常情况(95%以上的棋局)下,黑盘面6目的棋,是黑棋收后,最后数子结果是黑184子。如果规定贴3又1/4子,相减后余下180又3/4子,超过归本数180.5,获胜的一方仍然是黑棋。

而正常情况下,黑盘面7目的棋,是白棋收后,最后数子结果仍然是黑184子,白177子。也就是说,中国规则无法区分盘面6目和盘面7目的局面。换句话说,中国规则的贴先调整只能以两目为一个单位,不能进一步细化。

日本规则相对于中国规则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当人们认为3又3/4子的贴先比较公平的时候,不能细化贴先尚不是问题。

但现在,我们发现贴先6目半比3又3/4子公平,细化贴先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前文介绍过,中国规则相比于日本规则逻辑更严谨,有诸多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至多体现在5%的棋局中。而贴先的问题,一目之差,对于每一局棋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能解决细化贴先的问题,中国规则在实践上甚至还不如日本规则。

好在,解决的办法早已被写好。


智运规则

08版智运围棋规则,为2008年首届智力运动会围棋赛事制定,由大师级规则研究者陈祖源主持修订。


智运规则在中国规则基础上额外引入“收后还子”。该条规则的具体表述是“对局结束时首先提出弃着的对方为收后方。如黑方收后,则黑方收后之1点的价值应视为黑先白后平分,简称黑收后减1点”。

原文的描述略显冗长,实质是强调着手平衡。黑白双方轮流着手,有时候黑棋会收到最后一个单官,这样黑棋就比白棋多走了一手。

中国规则认为这一手棋有价值,算黑棋的一子;日本规则不承认。智运规则用“还子”的办法,扣除了黑棋额外一子的价值。在特殊情况下,智运规则也不会造成日本规则的逻辑困境。

智运规则推出时,曾被部分棋迷批评为“向日韩棋手妥协”、“为了统一规则而统一规则”。这是因为当年棋迷们还不觉得有细化贴先的必要。

今日,中国规则不能细化贴先的问题凸显,智运规则的设计显得高瞻远瞩、熠熠生辉。

智运规则尚有进一步改进描述的空间,但以其博采众长,乃是笔者心目中最优秀的规则体系,也是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统一围棋规则。


总结

贴先制源远流长,是围棋人的伟大发明。经过长期试验、探索,职业棋界已接近最优的贴先值。

根据大样本统计数据,日本规则下黑贴6目半是相当公平的贴先值。中国规则不能细化贴先,没有直接相当于6目半的贴先值。

因此,相当一部分棋手、棋迷支持改中国规则为黑贴3子半。

笔者认为,黑贴3子半虽公平,但引入了新的赛制问题,不易解决。笔者推荐采用博采众长的智运规则。

-全文完-

奇略研究所
优质围棋棋评、原创题目和深度文章讲解,更多专业围棋内容和工具,尽在【奇略】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