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昆开实丨探寻质量之旅 助力量感生长——三年级《千克和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政务   2024-10-31 20:34   江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中新增了一个核心词——量感,提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量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量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三年级开展了《千克和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物品质量我知道


孩子们走进课堂,观察并记录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看一看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吧!





为了更好地感受质量单位,孩子们利用放学时间,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近生活,去寻找千克和克。他们在家中仔细观察各类商品的重量标注,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记一记等活动深刻地体会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量感。





走进超市,缤纷的商品里,就藏着数学的奥秘呢!瞧,商品的包装上就有我们的新朋友:千克和克。重的物品一般用千克表示,轻的物品一般用克表示,快和我们一起去逛逛超市吧!





主题单元作业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质量概念,形成对质量的直观认识,提升量感,三年级数学组设计并开展了单元作业,促使学生能立足动手操作,强化动脑思考,逐步建立量感。


活动一:“物品质量我知道”

从体重入手,让学生了解最贴近自己的“千克”,再通过实践,感受1克、50克、500克、1千克等常见的重量,建立基本量感,同时建立质量对比的标准,为后续判断其他物体的质量做铺垫,形成对“克与千克”的认知初印象,称量自己书包的质量是本次实践的设计亮点,书包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物品,也是感知最直观、最清晰的“千克”。

活动二:“小小超市观察员1”

通过增加时长加深对物品质量的感受;调查1千克某物品的具体数量,加深对1千克的印象,观察商品标价,通过感受估计一验证猜想一再次感受三步,不断对比,增强量感。

活动三:“小小超市观察员2”

将数学融入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观察用“克”和“千克”分别适用于计量哪些物体,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特征分别是什么,通过对比,自主明晰“轻”和“重”的含义和相对性,培养量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惊奇和美妙。孩子们在多感官协同参与下,进行“具身”学习体验,具体感受生活中的“量”,手脑协同、启思明智,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长智慧,让学生对量感感知深刻化,量感体验持续化,量感不断生长。




 图片|三年级数学组

 文案|张   煜

 编辑|张   煜

 校对丨教导处

 审核|校长室


昆开实新媒体工作室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昆山开发区实验学校
发布学校校园新闻、通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