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只感到眼睛干涩,后自用眼药水,没想到越点越重......

健康   2024-10-04 18:09   北京  

“那个患者一进诊室就跪下,让我救救他。”一位眼科专家回忆起一位因干眼症而痛苦不堪的患者。每一次眨眼,都如同针刺般疼痛,闭眼后的灼烧感更是让他无法忍受,甚至连出门都要拉上窗帘,生活几乎被困在黑暗中。患者的绝望,不仅源于眼部的不适,更因为他被告知干眼症是一种绝症,无法治愈。

干眼症:一个常见却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 年)》的数据,中国干眼症患者已超过3.6亿。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此病。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并不了解干眼症的真正含义。



干眼症并非绝症,而是一个可以通过合理治疗得到控制的慢性病。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痛、干涩、疲劳等,若每周出现一次这些症状,便应引起重视。正常情况下,泪膜的完整性可以维持超过10秒,但长时间熬夜、吸烟、使用电子设备以及佩戴隐形眼镜等行为,都会导致泪膜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引发干眼症。


风险与误区:干眼症的潜在威胁


很多患者因“轻微”的症状选择自医,使用眼药水缓解不适,却常常加重病情。专家表示,虽然市场上有各种眼药水供患者选择,但对于干眼症特定群体而言,滥用眼药水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会破坏泪膜的脂质层,使泪膜无法维持稳定。许多人在初期可能只感到眼睛干涩或疲劳,而不愿意就医,结果往往是病情加重。


误诊的隐患:医生与患者的双重挑战


干眼症不仅困扰着患者,也给医生带来了挑战。许多患者在干眼症的初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甚至在眼部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泪膜的稳定性已经很差。这使得医生在诊断时,往往需要通过量表和一系列检查来综合评估,而这其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共识》中提到,干眼症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眼表过敏、结膜炎等,这会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


在实际就诊中,干眼症是我国眼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例如,约30%的白内障患者术后会出现干眼相关症状,其中10%的患者症状严重,术后效果不佳。但洪教授在回顾院内的情况时发现,许多患者在眼病的围手术期出现的干眼症状常常被医生忽视,从而导致治疗延误。



心理影响:干眼症对患者心理的侵袭


研究表明,干眼症不仅影响生理健康,还是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隐患。专家指出,干眼症患者中有高达39%至63.3%的人出现焦虑,25%至53.7%的人表现出抑郁情绪。这样的心理负担,使得许多患者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时,倍感无助。那位在专家诊间跪下的患者,因被告知干眼症是绝症,几近崩溃,无法入眠。而另一位因眼痛而休学的年轻学生,在周围人不理解的情况下,愈发感到孤独。


解决之道:提升认知,及时就医


专家认为,干眼症的认知误区亟需改变。他强调,干眼症应被视为一种慢性病,而非绝症,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通过规范、系统的治疗以及引导患者改善用眼习惯,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教授提到,培养患者对干眼症的认知非常重要,应让患者了解到,干眼症并不可怕,早期的治疗和干预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要解决干眼症,首先要从意识入手。一方面,医生需要具备识别、诊断和治疗干眼症的能力,不忽视,但也不夸大其影响;另一方面,患者也需增强预防和就诊意识,及时应对症状。


预防与治疗: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


应对干眼症的最好方法,是从源头预防。洪教授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适时休息,控制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对于频繁出现红痒、干涩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与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进行泪膜稳定性检查、裂隙灯以及泪液分泌等相关检查。


结语


干眼症并不是无法治愈的绝症,通过合理的认知与及时的医疗干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眼健康,提升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眼健康,走出“干眼”的阴影,享受更清晰、更美好的生活!

医学信使
医学也知趣!信使往返,不绝於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