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享人生 |数字艺术重新定义美学标准

文摘   2024-09-15 08:31   甘肃  

(本期精彩)


数字艺术作品正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介质进行广泛传播,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标准,让文化可以超越各种界限传递到全世界的受众。数字艺术究竟是艺术还是科技产物的争论一直都存在,科技是赋予了艺术更高的价值还是滞缓了艺术发展,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是否还能沿用至数字艺术呢?本期做客《醇享人生》的嘉宾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嘉/宾/介/绍

于朕,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头⼈,其研究领域涵盖数字艺术混合现实、科艺融合、媒介交互、未来建筑及科幻设计实践。



程斌,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交互研究所数字展演工作室负责人,10多年致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研究与创作,数字视觉人文研究与策展,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执行策展人。



数字艺术是什么?


于朕表示,中国美院创新学院的媒介所有三个工作室,而这三个工作室正好对应了数字艺术的三个方向:第一个是超视觉方向,是与电影CG特效这一类纯视觉的电影东西相关的;第二个是数字娱乐开发,这里包含了独立游戏、元宇宙以及各种程序构建的游戏化的东西,比如VR体验等等;第三个,就是数字展演,这里就包括艺术展、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的开幕式。


而将于9月28日在HOW昊美术馆一楼展厅推出的《未来生命档案》就是属于第三类。适逢HOW昊美艺术馆“AI+数字艺术季”,由昊美术馆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同济大学CAUP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共同打造的一场规模壮观的多媒体艺术展览《未来生命档案》,将围绕人工智能,硅基生命,物质迭代等当代热门话题,通过艺术作品探索数字世界中的生物形态和生态系统,体验数字生命的情绪轨迹和进化过程,摸索在数字世界与地球生物的交汇面上,超人类主义诉求下的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将何去何从。



 


   

数字艺术发展之“变”

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是否意味着带动了数字艺术的飞速发展。对此,程斌表示:数字艺术到了最近两年,越来越受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媒介技术的多元化和成熟化。以前建一个模之后,只能称为模型,但现在有了数字艺术,比如有了AI算法,有了动态捕捉,有了仿生技术,可以有自主生命的形态出来,那么就可以称为数字生命。此外,由于AI的迅猛发展,能带给你的想象要比以前大得多。一个新时代和新革命性技术的产生,很可能会把你所有的社会形态重新进行改造。


数字艺术是归于艺术还是技术产物呢?于朕解释说:数字艺术本身兼顾三个方面,一个是艺术本身,一个是技术本身,另外它还有一个金融属性或者经济形态,就是和数字经济有关。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有12000个团队投稿,其中除了有艺术家,还有天文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等等。每个领域的人,都有他们独特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技术逻辑去诠释对数字艺术的理解,给出的答案就会不太一样,数字艺术本身包容性就很强。


程斌则坦言数字艺术在创造新的物质,在创造新的物种,甚至是在创造新的“人类”,可以创造另外一种艺术服务于另一个世界,可以有更多的幻想。这种幻想在当下可以链接品牌、产品和人,而数字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9月15日19:30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醇享人生》,本节目由约珥传媒出品,由源自瑞典 北欧豪华的沃尔沃汽车独家冠名,上海西虹桥商务区联合赞助播出。





财经马红漫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金融硕士校外导师--马红漫博士的自媒体平台,每天十分钟解读财经热点,让你看透财经本质,助你实现财务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