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育)症是一种低生育力状态,指一对配偶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规律性生活一年未能获得临床妊娠。
根据我国生殖健康调查的数据,2007年中国不孕不育的患病率为11.9%,2010年上升至15.5%,截止2020年进一步上升至17.6%,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不育问题的困扰。
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不吸烟!
育龄人群孕前3个月戒烟,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
2、不酗酒!
育龄人群孕前3个月每天限制含酒精饮品的摄入量,53度白酒不超过28ml,12度葡萄酒不超过125ml,5度啤酒不超过300ml。
3、少喝咖啡!
育龄人群孕前3个月限制含咖啡因饮品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400mg。
4、饮食均衡健康!
育龄人群孕前3个月调整饮食习惯,优选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白肉,适量的豆类、坚果,避免或减少高脂肪、高碳水化、加工食品的摄入。
5、作息规律!
育龄人群孕前3个月保持规律且充足的睡眠时间(≥8小时),维持正常昼夜节律。
2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超重(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或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8kg/m2)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降低助孕成功率,增加孕产妇及胎儿并发症。
肥胖的育龄人群在孕前减重。
3
远离有毒有害
环境及物质
1、育龄人群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雾霾天气减少非必要室外活动、室内空气净化等,减少接触大气污染物(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等)。
2、育龄人群尽量选择“不含双酚A(bisphenol A,BPA)”的塑料制品、“不含三氯生(triclosan,TCS)”的消毒剂、牙膏、洗发水等生活用品。
3、育龄人群尽量减少使用含有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的食品包装、炊具、纺织品、皮革、涂料等。
4、育龄人群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有机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
5、育龄人群尽量减少或避免铅、镉暴露。
6、育龄人群尽量减少或避免电离辐射暴露。
7、育龄人群尽量减少或避免长时间高温暴露。
供稿:生殖医学科 曾艳如
审核:生殖医学科 廖宗琳
编辑:甜妹儿 糖锅儿
/妇幼健康科普/
往/期/回/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不做商用,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陈子江, 刘嘉茵, 黄荷凤, 等. 不孕症诊断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8): 505-511. DOI: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9.08.001.
[2]Qiao J, Wang Y, Li X, et al. A Lancet Commission on 70 years of women's reproductive, maternal, newbor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n China[J]. Lancet, 2021, 397(10293): 2497-2536. DOI: 10.1016/S0140-6736(20)32708-2.
[3]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4,44(12):1215-1234.DOI:10.3760/cma.j.cn101441-202409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