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个人文集 | 繁花开在育英园(一)

教育   2024-10-10 19:20   江苏  

少年没有偏旁

自己便是华章


一册册文集,见证着小杨学子们语文学习的足迹。写作在这里成为了不设限的、自由的事情。笔尖流动,倾泻而下的可以是自我心境的生发,亦可以是眼着于当下,对时事世态的思索。在写作的世界,笔下有山川的壮丽,有花鸟的生机,有世间的温情,还有人生的哲理。我们用笔记录下自己思想不断开垦、丰邃的过程,每一次的花开与花落,提笔与收尾,都有我们成长的印记。






马圣一



第二十三届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初中中文组)省级一等奖、

第十六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吴江区赛区中学组一等奖。

喜欢写作与辩论,这两个要素也一同构成了“语言”的两个部分,笔尖的流动与口头的输出,二者相辅相成,写作是展现文笔的必然,而辩论则是思辨的具象。辩论使我们开阔眼界、强化逻辑;而好的写作恰恰需要有逻辑的框架、有厚度的思想与有宽度的格局。

在小杨班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以好的写作为目标,不断追求言之有理,且言之有物。一本本文集,恰是我追寻的足迹。


美文

点此亲启

国画淡然,绚烂至极

质朴与平淡,往后,绚烂至极也。其色寡寡,其味无穷。那便是中国画。

初学国画,我不曾理解老师口中的“淡与雅”,只喜那娇艳欲滴,含羞带怯的牡丹。一次画芙蓉,我举笔未定,看着宣纸上近乎泯灭于墨叶中的荷花。我将手中的笔再次浸染了浓烈的曙红。

我自认其为点睛之笔,可待一提一按,收笔完成,那一抹热烈灿烂的红,似是不那么喜人,倒让孑然的荷带了些俗气。望向案前老师的范画,水墨层层晕染,芙蓉色极淡,却被墨色的叶衬托得极清丽,极优雅。

提笔重画。我将笔尖那一抹红轻轻洗濯,挥笔,气象跃然,“出水芙蓉”。两幅芙蓉置于一起,我似明白了些什么。有些风物,无需雕琢,顺其自然,自然绚烂。

我开始爱上国画,爱它不争不抢,用色淡然,不以吸睛为奥义,爱它画出的形中有风骨,有魂魄;淡然中恰有万物生息。

翌日,因着对国画的一份热爱与追求,我有幸一观《只此青绿》。

我想寻觅一个答案:为何“青绿”成为了《千里江山图》最为人称颂的颜色,而非耀眼的洒金?

当篆章人粗粝的手在刻石上利落地落刀;当织绢人将缕缕细如发的蚕丝谱成长长画卷;当凿山人佝偻着背,肩扛箩筐一步一歇地登上山头,采下石青石绿的原石;当希孟望向大宋江山,挑灯作画,却毫无怨言反将心中的恢弘与博大挥洒于画卷;当展卷人与王希孟相隔一卷《千里江山图》,相隔千年重重阻碍遥遥相望。《千里江山图》不再只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画,它是大宋艺术精华的凝结,它更是古今对话的载体与渠道。意蕴丰富而深厚。

我忽然明白,绚烂的评判标准从来都不是价值的高与低、吸睛与否。石青,石绿,不似洒金的耀眼,但每一笔用色的背后,是无数平凡人力量、汗水、心血的杂糅,是坐化人心中壮丽山河的具象表达。“青绿”是质朴的,但从未是单调的,因为每一处青绿,内蕴丰富而深刻。其色寡寡,其味无穷,绚烂至极。

无名无款,

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

山河无垠。

那便是中国画。淡然雅洁,绚烂之极,无需吸睛与夺目,自是画中第一流,亘古不衰。

点击打开美文丨展开动画

缕缕墨香在原美楼中弥散

那只是一篇篇作文吗

不止

听纸笔间的摩擦

那是灵魂的血肉在疯长

那是蓬勃的生命在拔节

愿小杨学子承文脉之风

作青春之诗,策马扬鞭,奋楫笃行

指导老师:沈建芬

图文部:赵   璐 马圣一

视   频:赵   璐

采编部:赵   璐  

策划部:杨嘉墀创新实验部  

校   对:党政办

审   核:雨   辰

江苏省震泽中学
江苏省震泽中学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欢迎各位校友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