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

时尚   2024-09-10 10:17   北京  

长生黔江龙骨骼和生态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9月10日,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地质队、重庆市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云南大学及国家自然博物馆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鸭嘴龙超科恐龙物种——长生黔江龙。该属名取自化石标本产出地重庆黔江区,种名来自首次报道黔江白垩纪恐龙化石的古生物学家王长生。


长生黔江龙是重庆地区首个被正式命名的鸟脚类恐龙,也是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该发现为东亚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佐证。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白垩纪研究》。


鸭嘴龙超科是一类长有鸭嘴状头骨吻部和复杂齿排的鸟臀类恐龙,该类群由禽龙类演化而来。鸭嘴龙超科的早期分支类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族群,反映了早期分支禽龙类向鸭嘴龙科转变的过渡形态。


长生黔江龙展示了一系列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的典型特征。此外,该类群的化石材料还具有一些常见于鸭嘴龙科却很少发现于早期分支鸭嘴龙类的“进步”特征。实验分析表明,长生黔江龙是一类晚期分支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恐龙。


长生黔江龙的发现为评估正阳组顶部时代范围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人员建立的系统发育框架发现了8个同长生黔江龙亲缘关系较密切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恐龙,它们构成了一个横跨晚白垩世晚期的时代组合。


科研团队还应用层次聚类分析,发现所有同正阳组密切相关的岩组及其恐龙化石组合均被限定在晚白垩世晚期。论文通讯作者、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邢海表示:“该研究证实了晚白垩世晚期中国南方和蒙古南部之间的生物地理学联系和恐龙动物群交流,并且同系统发育分析得出的黔江龙和近鸭嘴龙之间的姐妹群关系吻合。”


“长生黔江龙的发现和整合研究,有助于理解非鸭嘴龙科鸭嘴龙类恐龙在骨骼形态学、系统发育学和古生物地理学方面的进化史,对限定上白垩统正阳组的具体时代范围意义重大。”该论文第一作者、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地质队研究员代辉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retres.2024.105995


《中国科学报》 (2024-09-10 第1版 要闻)


鸭嘴龙超科和鸭嘴龙科之间

的“套娃”关系


鸭嘴龙超科,也称鸭嘴龙类,是一类形态多样且高度特化的鸟臀类鸟脚亚目恐龙支系,以典型的鸭嘴状头骨吻端和复杂的牙齿齿排而闻名;这一恐龙类群由禽龙类演化而来,生活在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末期的全球几乎所有大洲。

鸭嘴龙科包括了我们熟知的鸭嘴龙、副栉龙、埃德蒙顿龙、青岛龙和山东龙,展示了更加复杂的头骨、肩带和腰带形态;它是比鸭嘴龙超科略低一个等级的类群,构成了鸭嘴龙超科的一部分。打个比较恰当的比喻,“鸭嘴龙科”就是藏于“鸭嘴龙超科”之内的“小套娃”。在生物学分类体系中,“超科”是介于“亚目”和“科”之间的分类阶元,比“科”的等级要高;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一环扣一环。

事实上,排除相对进步的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的许多早期分支类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群,即非鸭嘴龙科的鸭嘴龙类恐龙,反映了早期分支禽龙类向鸭嘴龙科转变的过渡形态。众所周知,大多数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类恐龙出现在白垩纪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南部。然而,由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在远古时代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抬升,导致了白垩纪陆相地层在该地区的分布受限。因此,来自于中国西南地区白垩系的化石材料则极为稀少,最终妨碍了我们全面理解东亚地区早期分支鸭嘴龙超科恐龙的系统演化和多样性。


我国西南地区首次发现鸭嘴龙类恐龙


长生黔江龙的下颌化石材料(比例尺为10厘米)



暴露于两大块围岩的长生黔江龙部分头后骨骼(比例尺为20厘米)



热河生物群
化石爱好者以及研究者,介绍热河生物群化石以及国内外化石研究最新动态以及研究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