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往事:已故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一代恐龙研究大师董枝明回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加恐龙计划 ”

时尚   2024-10-26 00:34   北京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加拿大联合开展了一次为期5年的大型恐龙科考——“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China-Canada Dinosaur Project)。这是上世纪东西方合作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科学考察,并且取得了重大发现和成果,使得我国在恐龙领域的研究跟上了世界的步伐。几十年来,两国的恐龙学者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加恐龙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调查研究中国北方与北美的中生代地层,寻找恐龙及同时期的其他脊椎动物化石,探求亚洲和北美大陆的恐龙动物群之间的关系。此次科考区域选择在中国和加拿大恐龙化石丰富的4个地区:新疆准噶尔盆地、内蒙古戈壁和鄂尔多斯及二连盆地、加拿大阿克塞尔海堡岛(北极地区)以及加拿大阿尔伯特的红鹿河流域等地,涉及侏罗纪和白垩纪一系列化石埋藏点。

“中-加恐龙计划”目前已撰写出版两本专著及两部科普书,并记述了13种恐龙以及鳄类、龟类、蜥蜴类等一批新属种。

本号今天刊载备受尊敬的中国恐龙的老一辈研究家董枝明先生的回忆文章,一是为了缅怀这位刚刚离世的“恐龙老人”,二是将这次把中国恐龙推向世界的壮举的来龙去脉以飨读者。

1983年 5月,一架由北京飞往西安的私人包机上,有三位特殊的乘客: 一位是沙特王国的亿万富商;一位是加拿大的激光专家 ErickSchmidt;另一位 是柔中带刚气质风雅的女科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张弥曼院士。在机上他们商讨研究加拿大阿尔伯特州ExTerra基金会主席诺布拉(BrianNoble)拟订的组织一次由中——加科学家联合进行大型恐龙考察的可行性计划。这一计划已被莫斯科和乌兰巴托忽视摈弃。

恐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且因其庞大的身躯自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兴趣,时至今日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切的基础是恐龙化石,没有新化石的发现,恐龙研究就像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就不会有人们对恐龙的新知。中国是现在世界上发现恐龙最多的国家,这些化石有的是无意中被发现的,有的是被专门探寻的人找到的,而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是几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在这些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加拿大国家自然博物馆、皇家蒂勒尔博物馆在20世纪80年代组织的“中——加恐龙计划”恐怕是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一次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几次国际恐龙考察之一。《中国恐龙考察——1987-1990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作者之一亲历了这次考察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即在本《中国恐龙考察——1987-1990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呈现给大家的全方位真实记录这次考察的珍贵资料。同时,《中国恐龙考察——1987-1990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还对内蒙古和新疆的恐龙研究进行了回顾,这两个地区发现的恐龙属的数量占了中国已知恐龙22%、世界恐龙的5%,了解了这些也就会知道恐龙世界的相当一部分了。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在科学家之间立刻形成洪流。西方年轻的一代古生物学人,急需了解东方奥妙神奇的中国;在地质古生物学者中他们对中亚戈壁和它产出的丰富化石,重温他们前辈的辉煌和检讨前辈们掠夺性采集的羞耻,成为一种梦想和时尚。东方学者,渴望得到西方学者的思维方式和积累的资料,充实扩展自身研究。在这种情势下,颇有前瞻意向性的张弥曼大胆果断地同意了这一计划,促成了20世纪 90 年代,最大的一次东西方恐龙联合考察计划——— “中国 ——加拿大恐龙计划 (China——CanadaDinosaurProject)

1986年春,时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孙艾玲和恐龙研究者董枝明应邀访问了爱德蒙顿市的ExTerra基金会,参观了加拿大著名的红鹿河谷恐龙化石产地,会见了菲利普·柯瑞(PhilipJCurrie),磋商了在两国境内的考察路线和发掘地、考察成员和装备等事项,回到北京开始落实计划,撰写计划书上报科学院,呈送国务院后得到正式批准,并于1986年 5月 23日在北京双方正式签订了中——加恐龙计划 (19861990)。 中——加联合考察计划,由加拿大阿尔伯特州在爱德蒙顿市注册的公益单位 ExTerra基金会筹资赞助,加拿大阿尔伯特州立皇家迪瑞尔古生物馆(Royal TyrrellMuseumofPalaeontology)、渥太华的加拿大自然科学博物馆(CanadianMuseumofNature)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计划为期年,囊括了两国当时顶级的恐龙学者,诸如皇家迪瑞尔古生物馆的菲利普-柯 (PhilipJCurrie),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戴尔·罗素(DRussell)以及中国的董枝明,赵喜进。三方协调人是菲利普·柯瑞,戴尔·罗素和董枝明。

根据双方商定,考察地区有 4个,准噶尔盆地,内蒙古戈壁和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阿克塞尔海堡岛 (加拿大北极地区)和加拿大阿尔伯特的红鹿河流域等地,侏罗纪和白垩纪一系列化石地点。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调查研究在中国北方中生界陆相岩层与北美同时代的岩层之间对比关系,寻找良好恐龙化石,探求亚洲和北美大陆上恐龙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创建亚洲恐龙谱系。本计划,从加拿大和中国出动了超过40位古生物学者和技术人员,动用了9辆越野车,在中国准噶尔盆地的将军戈壁、五彩湾,内蒙古的阿拉善戈壁,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地区的考察和发掘,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发现和成果。这是自美国中亚考察团之后60年来东西方合作最大的一次恐龙发掘计划。

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的成果已撰写出版两本专著 (1993,1996),两部 科普书;记述了 13种恐龙,以及新的鳄类,龟类,蜥蜴类等一批新属种。发 现调查了10多个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涉猎的地层从中侏罗统到上白垩统。 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的发掘活动,摄制成影视纪录片,通过卫星向世界播 放,一个世界性的恐龙巡回展:在加拿大爱德蒙顿,日本大阪,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悉尼展出。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使中国一批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研究生,得到了在外国培训和深造,促使了中国的恐龙学研究步入世界恐龙化石的先进行列。

阿尔伯特红鹿河谷

1986年 6月,中国 ——加拿大恐龙计划的野外考察开始执行。中国派出董枝明、赵喜进、唐治路、余超和李荣。野外考察的首站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州的红鹿河谷开始进行。红鹿河谷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冲刷切割形成的冰川侵蚀裂谷,两岸陡峭,岩层林立,出露着白垩系晚期地层。这里是北美最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这里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20世纪 80年代,阿尔伯特州立皇家迪瑞尔古生物馆在这里设有考察发掘 营地,每年夏季接待世界各国恐龙爱好者、志愿者来此挖掘化石。我们到达这里,吃住都在营地,加方只有几名技工在做组织挖掘工作。当时的中国人,出国是一种政治荣誉,经济上是贫民,每人每天一美元津贴,出国前ExTer ra基金会答应的资助,没有到位;我们身无分文,外国人实行AA制,我们只能留在营地;弄得我们抽烟的唐治路戒了烟。政治荣誉起了作用;唐治路在陡坡上找到了一块完整伤齿龙(Troodonformosus)脑颅;乐得菲利普·柯瑞手舞足蹈,从其脑神经形态提出小型兽脚类与鸟亲缘关系。这一发现是1986年红 鹿河挖掘的最重要的成果而载入史册。 1986年 7月初,我与余超飞到北极圈的瑞索柳特,进行北极大陆架考察, 寻找恐龙化石。7月 8日,在北极地区首次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活动被中央 台收入 【历史上的一天】。我在北纬 81度的阿克塞尔海堡岛,找到了蛇颈龙和仓龙化石,是目前脊椎动物化石纬度最高的纪录。1986年 8月,我们带着满意与遗憾回到北京。1989年再度进入北极,在巴芬湾洛克岛上发现了鸭嘴龙化石和鱼鸟化石。

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

1987年,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在准噶尔盆地将军戈壁地区进行。这里 出露的岩层是中 -晚侏罗世的红色碎屑岩,是古河流相堆积。在上侏罗统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硅化木化石,此岩层叫做[石树沟组]。中国——加拿大恐龙 考察队,经过三个野外季节,在该地区采集到的恐龙化石有:将军庙单嵴龙(Monolophosaurusjiangi)、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dongi)和巨型的中加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sinocanadorum),这一动物的挖掘用去了700多千克炸 药,费时三个考察年度。在五彩湾地区采集到小型的鸟脚类和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鳄类和龟化石。在将军戈壁我们对出露的石树化石作了记录和测量,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为以后建园提供了信息。

内蒙古的包音满达乎

-加恐龙考察队,在内蒙古戈壁最有成效的发现是包音满达乎恐龙化石产地。包音满达乎属于乌拉特后旗管辖,地处狼山之北,北邻蒙古国的南戈壁省。1928年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中,B布林(BirgirBohlin)曾到达乌拉特后旗考察,发现了托巴什(Tebch)和包音土(BayanTu)两个化石点,并在后一地点采到原角龙化石。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的记录中,用的是中国旧的地图。今日称为包音满达乎,当时叫做干达庙。干达庙,是一座小的喇嘛庙,当1988年我们找到它的时候,它已成了圈养羊群的地方。包音满达乎出露恐龙化石的地方,叫做努琪大坝 (蒙古语,可以藏东西的地方)峡谷。这个峡谷,大约长 45千米, 1~5千米,深 24~32米,切入戈壁。沉积的岩层是胶结疏松的浅黄色,灰 白色砂岩,含有钙质结核,其堆积可能是在沙漠的环境中形成,与蒙古南戈壁有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巴音扎克(BayinDzak)的岩层相同,所产化石也类同,为原角龙 (Protoceratops) -疾走龙 (Velociraptor) -窃蛋龙 (Oviraptor)动物群,两地相距 290千米。包音满达乎已成中国最著名的上白垩统化石产地,近几年后续挖掘正在进行。

1988年我们的营地建在包音满达乎。在这里,我们采集品中,以原角龙骨头最多,60余件,最有意义的发现是一群7只幼年的甲龙 -绘龙 (Pinacasaurus)在一起,第一次有化石证据表明,甲龙类是群居性的动物。另一件有趣的标本是 1990年在这里,被柯瑞发现,一只窃蛋龙蹲在她的巢穴中孵蛋。1990年,中——加恐龙计划在内蒙古包音满得乎考察,加拿大的著名恐龙 学家菲力普·柯瑞 (PhilipCurrie)找到了窃蛋龙的骨骸和蛋化石在同一巢穴 中,蛋化石作了蛋壳切片,观察结论是此蛋为兽脚类恐龙所产,而非奥斯朋推测的那样,是鸟臀类恐龙(原角龙) 所产,因此排除它是原角龙所产的蛋。 1992年,作者在日本大阪的 CCDP恐龙展览的报告会上,指出窃蛋龙这个小家伙,可能是一位母亲,她是正在孵蛋或产蛋时而死。作者这一观点,被日本科普作家金子隆一先生,在1994年引证在他的著作[霸者恐龙进化的战略]一书中,为窃蛋龙平反。1994年,美国人报道了他们在蒙古戈壁找到了窃蛋龙的胚胎,彻底平了反。包音满达乎的调查发掘进行了两个年度的野外工作(1988年和 1990年), 除了上述标本外,还采集到疾走龙、似鸟龙、大量蛋化石以及龟鳖类、蜥蜴、和哺乳动物。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1988年,中——加恐龙考察队在结束了包音满达乎的发掘,将调查工作移到 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岩层是白垩纪早期的堆积物。在这里采集到,杨氏中华蜥鸟 (Sinornithoides),鹦鹉嘴龙,剑龙,伊克昭龙,龟鳖类和许多的足迹化石。在鄂克托斯查布找到了大量的足迹化石,这一地点现建成恐龙遗址博物馆;鄂克托斯查布也采到了鸟化石-成吉思汗鸟,是中国最早的反鸟化石之一

二连戈壁

访问安得鲁斯的恐龙产地,是柯瑞童年时代的梦。1987年柯瑞、罗素和我,在结束了准噶尔盆地的工作后,由乌鲁木齐驱车沿古丝绸之路东行,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内蒙古戈壁,赶了6000千米,到达了二连浩特,已是大雪飞扬,在零度的天气下,重温安得鲁斯的壮举,使我终生难忘。20世纪 80年代,中国刚刚对外开放,国内许多地区对外国人不开放,我 们的考察路线要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按时通过。如我们由哈密经河西走廊,通过酒泉,才能进入内蒙古,必须按指定的路线,绕过卫星发射基地,为了赶路,我们日夜兼行,柯瑞和罗素等人是不能理解的,我也不便说明。我带三辆车,其中一辆解放牌的卡车拉汽油和水,一路不断的出毛病,司机的抱怨,客人的不快 (近10天没有洗澡),道路之颠簸,天气之冷,使我们筋疲力尽, 疲惫不堪。当我们到二连盆地时,也只能是短暂的访问。但是,我记得:当柯瑞站在安得鲁斯的营地上,那双兴奋深邃的眼睛,使我忘记了3000千米路上的一切烦恼和不快。1988年 9月,我们回到安得鲁斯的二连营地二连达巴苏,旧日的电报转换台的土屋已荡然无存,在废墟上残留的电池,破碎的碗,盘子和瓶子,到处都是。一只破的啤酒瓶上印有[大日本啤酒],我在废弃的水井旁,拾到了一个安得鲁斯的汽车喇叭,上有一图案:一辆道吉牌的四轮驱动车,前排坐着两个人,这就是历史。 -加恐龙考察队在二连盆地调查了安得鲁斯的恐龙产地和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采集坑。采集几窝蛋化石,发现了一个保存不甚好的兽脚类化石,因时间关系,没有挖掘。1990年再次回到二连挖掘了这个标本,柯瑞鉴定是镰刀龙类。 1990年,中——加恐龙考察队野外考察结束,室内修理研究在继续,传承, 这就是一段恐龙挖掘的历史。回忆 20多年前的往事,记起那绚丽的山川,那碧蓝的水,那艳亮的花草,那可爱的动物,那闪亮情谊的眸子,那永存的友谊,我忘却了那不快和忧伤,怀着愉快面对生活,祝福中国,寄希望于后来者,他们已踏过旧日之路,奔向新的起点。从2007年,中国恐龙属种已超过美国,为恐龙泱泱大国。

(附录一)

中加恐龙考察团队首次踏足北极进行考察,董枝明是第一个发现北极圈里的恐龙化石,在北极升起国旗的中国人

1986年7月9日,根据中国-加拿大恐龙合作考察计划,董枝明和余超两同志与5位加拿大科学家同赴加拿大北极地区考察25天,这是我国科学考察人员第一次进入北极地区。

中加恐龙考察计划(1986-1990)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加拿大自然博物馆(渥太华)和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馆(德兰赫勒)三方联合举办的,地点位于中国北方(新疆和内蒙古),加拿大的北极岛屿,以及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恐龙发现地。

中加恐龙科考队从我国内蒙古出发,经丝绸之路,最后到达北极,对沿途的恐龙化石进行全面研究。这次考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让我国对于恐龙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与此同时,中国队员董枝明也是第一个发现北极圈里的恐龙化石,在北极升起国旗的中国人。

这次中加科考活动硕果累累,仅在中国就采集了60余吨标本。众多科研成果发表在《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的特刊上,而后继的合作研究又持续了很多年。考察中发现产自中国的新恐龙物种包括:阿乐斯台阿拉善龙、中加马门溪龙、将军庙单嵴龙、杨氏中华似鸟龙、鄂尔多斯乌尔禾龙等。在一个化石地点显示了至少12只幼年甲龙死亡在一起的情况,这也是甲龙类恐龙群居生活的首次证据。在加拿大,中加两国学者和技术人员一起合作采集了众多化石,包括几种新型恐龙的骨骼、恐龙蛋、恐龙足印化石,以及地理分布最北的北极恐龙化石。一些保存较好的中加化石参加了大型巡展:“恐龙世界巡游——迄今最伟大的展览”。这个巡展曾访问过加拿大(1993-1995)、日本(1994)、新加坡(1995)和澳大利亚(1996)。


(附录二)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在《渥太华生活》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从“中—加恐龙计划”谈起》

2024228日,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在加拿大首都地区主流媒体《渥太华生活》杂志发表题为《从“中—加恐龙计划”谈起》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我不久前漫步于加拿大自然博物馆时,不禁想起38年前中加之间一次关于古生物的成功合作。1986年,中国与加拿大签订了上世纪最大的一次东西方恐龙联合考察计划——“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China-Canada Dinosaur Project)。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调查研究中国北方与北美远古岩层,寻找良好恐龙化石,探求亚洲和北美大陆上恐龙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创建亚洲恐龙谱系。来自两国的顶尖恐龙研究人员分赴两国多地开展为期五年的恐龙化石科考。其中,19867月,中国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和余超带队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努纳武特地区进行北极大陆架和化石考察。首批“中—加恐龙计划”取得丰硕成果。

几十年来,两国的恐龙学者们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精诚合作,推动该计划成为两国科考合作的典范。去年,两国学者联合发表研究报告,通过一块在中国辽宁出土的恐龙化石,栩栩如生地向人们还原展现了约1.25亿年前食肉哺乳动物硕爬兽与食草恐龙鹦鹉嘴龙在缠斗的瞬间被岩浆吞噬的故事。

丛林斗争从来没有带来文明,弱肉强食的世界不可能产生繁荣的人类文明。很多恐龙灭亡于无止境的生存斗争,而人类因彼此包容合作而崛起。弱肉强食的逻辑将自然界的丛林法则简单移植到人类社会,信奉权力至上,从根本上破坏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世界和平稳定。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定了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互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中国在2023年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主张人类社会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和平发展,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加强科技创新主体深度协作、深学互鉴。就像“中—加恐龙计划”所体现的那样,中加科技合作是双向的、是互利的,有助于加深人类对所处世界的了解认知。对此类互惠合作打压设限只会抹杀前人的努力、损害今人的利益、压抑后人的未来。希望加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能够认清这一点。


热河生物群
化石爱好者以及研究者,介绍热河生物群化石以及国内外化石研究最新动态以及研究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