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课堂绽活力
凝心聚力共成长
为加快构建嘉兴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12月12日, 第20届“嘉禾•活力课堂”暨携手镇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展开。本次活动由嘉兴教育学院主办,秀洲区研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协办、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承办。活动围绕“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内涵与践行”的主题,开展课堂比武、教学展示及课例评析。
嘉兴教育学院金萍老师,秀洲区研训中心王祖英书记、葛晓燕老师,嘉兴市小学数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秀洲区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秀洲区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班学员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卢伟军校长介绍了学校概况和办学特色。
课堂展示
第一节 《集合》
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嘉兴经开实验学校沈小伟老师执教的《集合》一课。立足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优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惑,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真实可见。围绕核心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化到数学化,初步建构“集合”的数学模型。最后的情境拓展,更深化了对韦恩图的理解,数形结合,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可视化。
第二节 《圆柱的认识》
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小学张森老师以活动“认一认”引出本课主角——圆柱。通过自学让学生快速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又带领学生在做一做、连一连、画一画中,关注圆柱的本质,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来建构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能力素养。
第三节 《位置》
嘉兴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平湖市乍浦小学程佳杰老师的课堂以学生熟悉的座位场景进行探究,让学生从被动到自主创造,理解规则产生的必要性。再将具体座位抽象到平面图、点子图,最后到方格图,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最后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从一维二维到三维,链接拓宽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第四节 《怎么拼周长最短》
嘉兴市秀洲实验小学张怡老师执教的《怎么拼周长最短》从一个核心任务入手,探究了2个正方形拼、4个正方形拼和12个正方形拼,带领孩子逐步理解拼一次隐藏两条边,隐藏的边越多,周长越短这一道理。通过自主探究和观察比较,发现“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这一规律。最后利用规律,在玩中完成知识的灵活应用。
课例点评
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李亚群老师以“大开‘眼’界”点评课例《集合》。指出沈小伟老师的课做到了:鹰眼——站得高,望的远;牛眼——定得住,看的明;蚊眼——盯得紧,看的透。
嘉兴市名师王宏伟老师在题为《简结构,大容量》的点评发言中肯定了《圆柱的认识》一课从聚核心、重素养和展层次三方面落实课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嘉兴市名师沈勤老师以《从数与形结合的视角刻画点的位置变化》为题评析《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肯定了课堂中从座位到象限雏形,初步渗透“坐标”思维的做法。
专题讲座
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正高特级教师沈强老师进行了题为《小学问,大智慧(二)》的专题讲座。沈特提到“小学问”的写作素材来自对数学现象的解读,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对学习难点的突破,对精彩环节的记录这四个方面。整个讲座沈特巧妙借助教学中的具体实例,分享着如何将“小学问”产生“大智慧”,为在座老师带来一场内涵丰富且生动的盛宴。
活动总结
最后,嘉兴教育学院金萍老师作活动总结。金老师表示课堂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同时指出“嘉禾•活力课堂”是一个对教学过程进行研讨、体验、分享的舞台。
END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图文编辑| 陈晔 董昉 阮美娟 沈佳欢 钟婷婷
审核|孙雅民
终审|卢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