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首经典之五十六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文化   2025-01-03 06:30   陕西  

林声印象|林声推荐|林声说音乐|经典一刻|视听音乐会消息|音乐博览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小约翰·施特劳斯(全名: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英文:Johann Strauss Jr.德语:Johann Baptist Strauß,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西方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中国人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5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150首是华尔兹,他超越了父亲的生产力和声望。诸如《蓝色多瑙河》等作品帮助施特劳斯确立了“华尔兹王”的地位,并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音乐评价:
2025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全世界的古典音乐圈一定会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个“约翰·施特劳斯年”,同时2025年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变得更有意义,传统的加演曲目《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也更值得期待。

这首小约翰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圆舞曲,也有人说它是最有名的古典乐曲,公认的说法是,它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如果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圆舞曲之王”,那么《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是那顶王冠。这是一首具有丰富创作历程的音乐作品,它展示了斯特劳斯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艺术追求,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将奥地利的美丽和文化深深融入其中。                           



小约翰·巴普蒂斯特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创作了华尔兹、伽洛普斯、波尔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

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场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就此展开。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他把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拨弦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

1848年,施特劳斯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老约翰去世之后,施特劳斯三兄弟建立了以自己家族命名的管弦乐团,且他们的后人也继承了这个家族的音乐传统。

1851年施特劳斯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了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

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

1899年6月3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短时期卧病在奥匈帝国维也纳后与世长辞,享年73岁。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多达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天才兼多产的作曲家。他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比他父亲大,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其中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和轻歌剧16部。

小约翰·施特劳斯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可称之为一个旋律大师,任何试图描述这个天才的创造天赋的语言似乎都显苍白。他是一位造诣水平无与伦比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无比宽广。小施特劳斯周游欧洲和美国,举办了许多音乐会,他作为音乐家的辉煌事业在世界各地推广华尔兹方面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施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

流经维也纳的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The Blue Danube)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作为保留曲目演出。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54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关于蓝色多瑙河的创作,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让小约翰·施特劳斯圈粉无数。最大牌的粉丝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当施特劳斯的继女爱丽丝·冯·梅斯纳-施特劳斯(Alice von Meyszner-Strauss)请勃拉姆斯在她的扇子上签名时,他写下了《蓝色多瑙河》的前几个小节,然后幽默地在下面加上了:

“Leider nicht von Johannes Brahms”(歌曲作者不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好朋友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第二、第四、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蓝色多瑙河》的创作历程充满了斯特劳斯的才华、创造力和艺术追求,通过乐曲,他成功地将奥地利的自然景色和文化精髓融入音乐中,创造出了一首独特而令人难忘的作品。他的创新编曲和精湛的指挥技巧使乐曲在演奏中展现出无限的魅力和表现力。

《蓝色多瑙河》是斯特劳斯音乐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奥地利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以其优美的旋律、情感的表达和丰富的音乐元素,向世人展示了奥地利的美丽和文化传统。它不仅在奥地利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奥地利音乐的瑰宝和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延续着奥地利音乐的辉煌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的演奏还是在家庭聚会中的欢乐时刻,当《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响起时,人们常常会跟随着节奏摇摆、心情愉悦。《蓝色多瑙河》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激发着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了奥地利文化的象征和人们心中永恒的音乐之河。它的影响力不仅限于音乐界,还渗透到了人们的心灵,激发着他们的情感和回忆。

乐曲的持久影响力也体现在它的跨界运用上,《蓝色多瑙河》经常被用于电影、电视剧和广告中,为画面增添了浪漫和欢乐的氛围。无论是展示奥地利的旅游景点,还是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乐曲都成为了视觉艺术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色多瑙河》逐渐成为奥地利的国家象征之一。它常常在重要场合和庆典活动中被演奏,代表着奥地利的自豪和荣耀。乐曲中所体现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特色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它已经成为了奥地利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持续地为人们带来愉悦和共鸣。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参观并欣赏奥地利音乐的传统和魅力,其中《蓝色多瑙河》是必然的重点。
位于维也纳城市公园中的小约翰·施特劳斯雕像“小金人”,白色大理石的造型表现的就是“蓝色多瑙河”

喜欢圆舞曲的乐友,在2025年新年之际,我们一起欣赏202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经典《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吧!





改版后的林声音乐公众号将以别致、鲜活、生动且又不失深度的心灵互动与你共浸其中!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

林声新书


书名:《诗魂与乐神的守望--林声说音乐
简介:这部著作是集作者三十余年来推广经典音乐累积的沤心沥血之作。全书含"林声经典音乐视听系列欣赏会"现场视、音频精选,通过经典音乐欣赏入门、特色音乐专题、音乐体裁、伟大作曲家系列,向读者娓娓道来经典音乐的审美意蕴与情感内涵。张扬音符背后的文化,强调欣赏中的生命体验,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作者独有的音乐素养、文学底蕴、主持人功力、磁性嗓音四位一体的审美架构,使得本丛书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有声读物,具有卓尔不群、纵横捭阖、深入浅出,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并重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值得推荐,值得细品,值得收藏!”


出版社:文字部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计五十余万字。音像部分由吉林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计25张蓝光DVD,25张CD。


定价:书:99元/本     碟:50碟精装1460元/套,单碟精装蓝光DVD80元/张,单碟精装CD20元/张。


购买方式:请联系工作室曹老师18066535463(电话微信同号)


蜻蜓FM搜索林声说音乐

喜马拉雅搜索林声说音乐

新浪微博@资深乐评人林声

— 林声音乐工作室 —

让我们在音乐中拥抱冬天

       
喜欢本文,文章末尾↘↘↘请点点赞、点击“在看”

       往期推荐

【新的一年】 林声音乐带给你新年新气象!

古典音乐大师门都是怎么过新年的?

极致浪漫,演绎莱茵河的梦。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林声音乐工作室
为传播推广经典音乐,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在喧嚣浮躁的都市中给心灵开拓出一块清雅宁静的栖息地,让经典音乐这朵散发着醉人芳香的奇葩,在古城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