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声印象|林声推荐|林声说音乐|音乐家面面观|特别策划|视听音乐会消息|音乐博览
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与一位作曲家、一个乐团、一个音乐厅有着密切的关联。从1939年现场不到2000人的听众到2024年通过电视转播信号传布超过70余个国家,数十亿观众的收看,在不到百年时间里发生了地覆天翻的演变。
三件事息息相关,晚年的施特劳斯恬淡静默,不嗜热闹,转向轻歌剧写作,反而凸显出他以前在圆舞曲、波尔卡的创作地位。如果没有维也纳新城建设等一系列机缘,就不会有金色大厅的兴建。如果没有施特劳斯地位的提升而得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重视,没有克劳斯在萨尔茨堡的大力推动,没有金色大厅,那么有可能今天我们只知道在萨尔茨堡有一场由当地市民乐队演奏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音乐会。历史大体就是在这些偶然中产生必然,在必然中隐伏偶然。
老的小约翰
晚年的施特劳斯把精力放到了一个他没有涉足的领域—— 芭蕾。根据一个维也纳版本的现代灰姑娘故事(王子变成了一个商场的经理,辛德瑞拉成了做帽子的女工,维也纳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写芭蕾舞剧,不过他能完成这部作品。1898年5月31日,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后一次指挥一首他新创作的管弦乐曲《莱蒙德时代之声》,不过,说是新作,其实仍然是一首精心润色后的“串烧”。他引用了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兰纳和自己的老师德莱科斯勒作品中的曲调,这种手法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新的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此外,音乐之友社还有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可以演奏室内乐的音乐厅名叫勃拉姆斯大厅(Brahms Saal)。之所以把“音乐之友社爱乐大厅”俗称为“金色大厅”,是由于在这座矩形的音乐厅里有32个镀金的女神雕像,此外还有相当多的镀金装饰和小的雕像,金光熠熠,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个别名。
按照传统,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成员都来自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驻地、主要排练场地都是在金色大厅,而这座音乐厅的绝佳音响条件(仅举一例,空场中频混响达到3.2秒,满场中频混响达到2.1秒)、方便居中的地理位置等也使金色大厅成为乐团、观众都喜欢的演出场所,在这里举办新年音乐会自然皆大欢喜。
新年音乐会前传
新年音乐会的雏形还是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关,当时他为维也纳歌剧院舞厅谱写了《维也纳气质》(作品354),1873年4月22日他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这首圆舞曲,维也纳观众看到了站在乐团面前,边拉小提琴边担任指挥的施特劳斯,这种模式后来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也许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完全理解这次音乐会的深远意义,因为在当时施特劳斯还被认为是一位通俗舞曲的作曲家,由他来指挥一个正规的交响乐队演奏一首圆舞曲在当时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年11月4日,恰逢国际博览会,施特劳斯在“中国世博会委员会”(清政府令总税务司赫德派广州海关副税务司英国人包腊代表参加)举办的音乐会上演奏了包括《蓝色多瑙河》和他父亲以及约瑟夫·兰纳作品在内的一批乐曲,开创了一场音乐会全部上演施特劳斯家族成员作品(包括兰纳)的先河。1897年12月11日,在宫廷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施特劳斯指挥乐队演奏了一首“串烧”《老的与新的维也纳的回忆》,把自己的作品、父亲的作品的主题都写在里面,很可惜这首曲子的手稿丢失了。
1894年10月14日,维也纳爱乐乐团为纪念施特劳斯从艺五十周年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此时的施特劳斯已经是功成名就,对此,施特劳斯欣然致电:“在此我要表达对这支著名乐团里的伟大的音乐家们的热情感谢,为你们杰出的演绎为我带来的快乐”。1899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去世之后,人们对他的尊崇进一步升级,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在维也纳市立公园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尼基什指挥了包括《艺术家生涯》《蓝色多瑙河》《美酒、女人与音乐》在内的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后来,许多指挥家开始模仿他成功的例子也举办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1925年10月17、18日在小约翰·施特劳斯百年诞辰系列纪念音乐会上魏因加特纳指挥乐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压轴曲目,10月25日他指挥演奏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至此,对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历史地位已经毫无争议,他成为了奥地利国宝级的作曲家,他发展成熟的维也纳圆舞曲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
维也纳爱乐乐团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但乐团真正全面接受这位“流行音乐作曲家”是在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 1893-1954)手中,1929年8月11日,克劳斯在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办了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系列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克劳斯还在萨尔茨堡举行过多次这样的音乐会一直到1933年,这种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全部施特劳斯家族作品曲目的音乐会就是日后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新年音乐会正传
二战结束之后,只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短暂停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48年恢复,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一直到1954年去世,他指挥了七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他手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焕发活力。随着克莱门斯·克劳斯的去世,乐团的掌门人换成了博斯科夫斯基,从1955年到1979年,他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作为乐团曾经的首席,波斯科夫斯基恢复了小约翰·施特劳斯时代特有的指挥家演奏小提琴领奏并用弓子指挥的传统,使观众感到新奇。1959年,奥地利广播公司介入新年音乐会的电视直播工作,使新年音乐会搭上大众传媒的快车,传播四海,我国中央电视台也从1987年开始录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使其成为一个中国音乐爱好者的节日。
1980年,博斯科夫斯基因病退出舞台,由洛林·马泽尔接替,他一直指挥新年音乐会到1986年,此后,新年音乐会才开始了每年轮替邀请当年音乐季中最成功的指挥家荣誉指挥,而由乐团投票选出年度指挥家。此后,马泽尔还多次指挥新年音乐会,分别是1994、1996、1999和2005年四次。其中,1996年恰逢奥地利千年庆典(996年奥地利成为实体国家),乐团将这一崇高荣誉馈赠给了马泽尔,他也首次用十几种语言表达了新年祝福,也是第一次用中文说了“新年好”,引起轰动,以至于1996年1月2日的《人民日报》都给予了报道。
1988和1991年两度指挥新年音乐会的是克劳迪奥·阿巴多,他后来也在1989年卡拉扬辞世后顺利接棒柏林爱乐乐团,成为他所处时代的指挥家中的佼佼者。1989和1992年,指挥界的大“帅哥”卡洛斯·克莱伯指挥了两次新年音乐会,他那富于激情、无比潇洒的指挥风范很快就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1992年恰逢维也纳爱乐乐团建团150周年大庆,乐团将这一年的新年音乐会指挥荣耀给了克莱伯。
如果不算那些长期指挥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家的话,那么梅塔和穆迪无疑是“劳动模范”,梅塔指挥过1990、1995、1998、2007和2015年五次新年音乐会,1990年他登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舞台时是第一位亚裔指挥家,而且他还精心增添了许多新的施特劳斯家族曲目,颇有创新意识。里卡尔多·穆迪也指挥了5次,他于1993、1997、2000、2004和2021年执棒新年音乐会。已经去世的指挥家杨松斯,2006、2012和2016年曾三度指挥新年音乐会。
哦,还不能漏掉一位仅此一次指挥的指挥家就是小泽征尔,2002年,小泽先生第一次登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舞台,热情洋溢、狂热奔放的演绎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还有就是这位出生在沈阳的热爱中国的指挥家的“新年好”的祝福,中文字正腔圆,比马泽尔要纯
世事沧桑,艺海沉浮!维新会经历了风风雨雨,让人感慨,也令人欣喜。感慨艺术长存,生命短促,珍惜为要!欣喜音乐似乎可以留住岁月沧桑,把流转的光阴和遥远的往事带回。
相信在音乐中,世界会越来越美丽,人类会越来越年轻!期盼202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乐声响起……
改版后的林声音乐公众号将以别致、鲜活、生动且又不失深度的心灵互动与你共浸其中!
出版社:文字部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计五十余万字。音像部分由吉林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计25张蓝光DVD,25张CD。
定价:书:99元/本 碟:50碟精装1460元/套,单碟精装蓝光DVD80元/张,单碟精装CD20元/张。
购买方式:请联系工作室曹老师18066535463(电话微信同号)
在蜻蜓FM搜索林声说音乐
在喜马拉雅搜索林声说音乐
新浪微博@资深乐评人林声
— 林声音乐工作室 —
让我们在音乐中拥抱冬天
往期推荐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