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圆舞曲》选自柴可夫斯基的《第三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第三弦乐四重奏》与柴科夫斯基的前两首四重奏拥有不同气质,质朴明朗和内省狂放,构成两个对比色调。《第三弦乐四重奏》阴沉的色调愈发浓郁。因为这是一首哀悼故世朋友的作品。这位亡友是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劳勃(Ferdinand Laub),作曲家的密友和前两首四重奏的首演者。
该曲于1876年在巴黎开始创作,完成于莫斯科。《第三四重奏》继承了《第二四重奏》一些成功而有效果的手法,如开篇的半音化慢速乐段。第一乐章主体是个忧伤圆舞曲,其优美可媲美作曲家的芭蕾舞曲。第二乐章仍是一个谐谑曲,风格轻灵。既然是哀悼作品,就很容易理解,第三乐章几乎像是一个葬礼进行曲,而且全部加了弱音器,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听起来,有点暗哑的感觉,近乎抽泣。而且更加特别的是,第二主题,四把乐器吟唱的旋律,很类似东正教教仪合唱中追悼亡灵的传统曲调。作曲家用这个手法,为朋友奏响了安魂曲。
《柴可夫斯基第三弦乐四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