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首经典之五十七 ——海顿《时钟交响曲》

文化   2025-01-09 06:30   陕西  

林声印象|林声推荐|林声说音乐|音乐旅行|经典一刻|视听音乐会消息|音乐博览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331日~1809531日),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创作有100多首交响曲、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作品具有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了交响乐的形式中。

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和他本人乐观坦然的性格、豁达的态度。

总体观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名家评价:

如果天赋和一个好人能够融于一体的话,那么海顿就是一例。他正好走到极限。这个极限把道德带给知识:他写了很多乐曲,都是没有先例的。

——尼采




海顿出生地––奥地利罗劳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村庄罗劳,在12个子女中排名第二。父亲马提亚斯·海顿是职业制轮匠,母亲安妮·玛丽是一名厨娘。1737年,尚不满6岁时辞别双亲,跟随叔父弗兰克来到海茵堡。在随后三年的寄居生活中,学习歌唱以及管弦乐演奏。1740年,海顿8岁时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第一交响曲》。


1761年至1790年的30年间,任职于艾斯特哈奇宫廷,创作了他一生中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体裁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歌剧等。

海顿乘船去伦敦


1790年,海顿结束了长达30年的宫廷乐师和乐团长生涯。12月,海顿去伦敦启程前,与莫扎特见了最后一面 。1791年至1794年,两次赴英国伦敦访问,在此期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1793年,贝多芬开始向海顿学习作曲。1798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1801年,创作清唱剧《四季》。1808年,为庆祝76岁生日,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出现。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海顿的遗体现埋葬在埃森斯塔特公爵家族的墓地里。1932年,其被修建成一座规模较大的陵园,有着拱形的圆顶和明亮的天窗,四周铭刻着海顿生前留下的一件件音乐作品的标题。前来观赏的游客伫立在陵墓前,通过望着海顿作品的标题,来缅怀这位音乐家。


海顿陵园


海顿在创作

海顿在音乐史上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

D大调第101号交响曲(《时钟》)是海顿第二次到伦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响曲(第九十九——一零一号)之一,依作曲时间顺序而言,应在第一零零号交响乐《军队》之前。在1794年3月3日举行的第四次沙罗门演奏会中初演。接着在3月10日的第五场演奏会中又再度演出。

事实上,本曲是海顿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内容充实、稳健,其中的任一乐章,都可以看出海顿成熟时期杰出的作曲手法。这部作品的第二乐章慢板中,因为低音部的伴奏充满着规则的八分音符节奏,各种乐器以独特的点奏方式营造出类似时钟钟摆的音色,滴答作响的效果精致而逼真,贯穿整个第二乐章。因此十九世纪初,后人为这部作品加上了《时钟》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故俗称“时钟”交响曲,其他三个乐章则与时钟全然无关。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转急板,d小调-D大调,3/4拍子。

在海顿交响乐第一乐章的序奏部中,往往开始以主大调起头,至后半部才转入主小调。像本曲这样,开头便以主小调呈示的序奏,反而较为罕见。

舒缓而宁静的引子段落(序曲)过后,是具有强烈民间舞蹈气息的快板,充满着海顿一贯欢乐、开朗的风格。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2/4拍子,三部曲——变奏曲形式。

主题以断奏形式演奏, 一板一眼的节奏作为伴奏部,令人联想起时钟的钟声,故本曲命名为《时钟。木管的优美音色,以及由两段体的主题和断奏形式的节奏作为伴奏,形成“钟摆”的感觉。栩栩如生的钟摆节奏体现出作曲家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营造出滴答的节奏,而小提琴则在这机械而缓慢的“钟摆”音色背景下,演奏出一段极其优美典雅的旋律,令人赞叹。

主题由两段体构成。第一小提琴奏出旋律。第一变奏为g小调,利用附点节奏与三十二分音符;第二变奏恢复G大调,长笛、双簧管、低音管与第一小提琴的四重奏嬉游曲;第三变奏为降E大调短小经过部;第四变奏转回G大调,以六连16分音符达到高潮。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D大调。这是一首雄伟堂皇的小步舞曲。

在内容方面,也是最充实、最有力的一个乐章,也是同类乐章中规模比较大的一首,以海顿一贯喜爱使用的八度跳跃进行。

在中段三重奏时,音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只剩下一只长笛在演奏旋律。

第四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2拍子,奏鸣回旋曲式。

联络各主题部分的经过部极为充实,主题材料亦极为单纯。充满着华美和力度,刚毅之中透出宽广的风范,同时又兼有乡村歌曲以及民间舞曲的朴实精华。

再现部弦乐的表现尤为精彩,明晰闪亮的音质加上一定的厚度,给人一种踏实的快感。乐章最后在激昂而振奋的气息中辉煌地结束,而本乐章堪称海顿“最圆满”的终乐章,甚至有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的末乐章是海顿所有创作中最了不起的终曲。


《D大调第101号交响曲》确实是能突出体现海顿个人风格、且广受世人好评的知名作品。在首演之后英国著名的《预言家报》便迫不及待地宣称,这部交响曲是海顿的“最佳之作”。虽然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客观,但却反映出听众对其的喜爱之情。


《时钟交响曲》的视频资源较少,现在我们静下心来,欣赏这部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这部经典交响曲的经典第二乐章。

瓦格纳说:在海顿的交响曲中闪动着充满青春朝气的节奏性舞蹈旋律。它的交错、分散和重新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超的对位技巧来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几乎不再是一个灵巧手段的结果,而是成了根据幻想法则而进行舞蹈的一种诗性,它渗透到真正的乐观人生的肌肤里去。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保罗·亨利·朗评:海顿伟大的贡献是将所有这一切综合为一种具有可信的逻辑和永恒生命力的风格。这一成就使海顿成为与康德同等的一个平辈人和战友。克雷奇马尔称海顿的风格是整个艺术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话千真万确。


让我们听着《时钟交响曲》,在寒冷的冬日,感受时光的流逝吧!

~~~


改版后的林声音乐公众号将以别致、鲜活、生动且又不失深度的心灵互动与你共浸其中!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

林声新书


书名:《诗魂与乐神的守望--林声说音乐
简介:这部著作是集作者三十余年来推广经典音乐累积的沤心沥血之作。全书含"林声经典音乐视听系列欣赏会"现场视、音频精选,通过经典音乐欣赏入门、特色音乐专题、音乐体裁、伟大作曲家系列,向读者娓娓道来经典音乐的审美意蕴与情感内涵。张扬音符背后的文化,强调欣赏中的生命体验,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作者独有的音乐素养、文学底蕴、主持人功力、磁性嗓音四位一体的审美架构,使得本丛书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有声读物,具有卓尔不群、纵横捭阖、深入浅出,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并重的极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值得推荐,值得细品,值得收藏!”


出版社:文字部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计五十余万字。音像部分由吉林人民音像出版社出版,计25张蓝光DVD,25张CD。


定价:书:99元/本     碟:50碟精装1460元/套,单碟精装蓝光DVD80元/张,单碟精装CD20元/张。


购买方式:请联系工作室曹老师18066535463(电话微信同号


蜻蜓FM搜索林声说音乐

喜马拉雅搜索林声说音乐

新浪微博@资深乐评人林声

— 林声音乐工作室 —

让我们在音乐中拥抱冬天

       
喜欢本文,文章末尾↘↘↘请点点赞、点击“在看”

      往期推荐

古典音乐大师们都是怎么过新年的?

歌单‖治愈心灵的10首古典音乐!

极致浪漫,演绎莱茵河的梦。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林声音乐工作室
为传播推广经典音乐,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在喧嚣浮躁的都市中给心灵开拓出一块清雅宁静的栖息地,让经典音乐这朵散发着醉人芳香的奇葩,在古城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