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充斥着对批评的批评

文摘   2024-10-07 18:55   西班牙  
写公众号这一年多来,有一个感觉特别深,就是很多人受不了对中国所存在问题的批评。

这种表现有一个特征,就是对“批评”这个概念的负面化和污名化。现在很多人本能觉得批评是带有负面倾向的、偏激的行为,轻则认为写作者只看坏的方面不看好的方面,重则直接辱骂攻击,扣上汉奸、“殖人”和境外势力的帽子。只要批评,就认为是什么势力在背后操纵。

民国时期的胡适等知识分子,一开始很欢迎国民政府,但后来国民政府有些事情做得不好,他们又开始批判。知识分子就是如此,他们的立场始终都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和原则。

批评的被污名化,其实与我们的舆论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关。

在我们的教育和舆论中,长期更重视赞扬、轻视批评,或者更鼓励赞扬,同时将批评送进“负能量”这个筐里。

说到这里,“正能量”和“负能量”这两个词的发明,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污染。在物理上,正能量与负能量都是客观存在的能量,就像正电子和负电子一样。中国的阴阳相生概念,其中的阴也就是负能量,这些都是中性词。

但庸俗化的“正负能量”,其实是将鸡汤、歌颂,有时候甚至是自我麻醉一律按照正能量来算,只要稍有挑刺儿、批评,就将其打成“负能量”,带有贬义。

比如,批评的人就会被说成“散播负能量”,仿佛有罪一般。
事实上,批评是一个中性的行为,就像赞扬也是一个中性的行为。批评和赞扬的本质,不过是将一件事情的反面和正面分开说。

举个例子,赞扬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这是正面;批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反面。如果只谈前者不谈后者,前者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搞不清楚,又谈何发展呢?

批评不代表我恨它或者厌恶它,因为批评是一个理性的行为,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而谈的,它不是立场,而是展现事实。

可能会有人说,那你也不能总是批评呀,你为什么不赞扬?

这种说法,其实是在侵犯我的言论自由,不是吗?我选择批评,可以说就是我喜欢、我愿意这么做,观众也是很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关注或者取关——毕竟这是一个信息获取自由的时代。

但他们一边关注着我的号,甚至已经关注了大半年,却一边死死盯着我的文章,不断地批评我的批评,要求我改变自己所写的主题。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习惯了侵犯他人边界的恶习,就是一种流氓习气。

现在有很多“粉红号”,以及打着爱国主义名义的极端民族主义号,我想它们的数量是远远多于我这样的,流量也是我这样的几万倍,我也从未想过去跟那些博主说:“你们怎么只赞美?凭啥不批评?”

当年U形锁那人,举着锁砸人之前问的也是:“你爱不爱国?”
当然,我会批评那些人的观点本身,比如利用很多虚假的信息,来营造美好的气氛。但我仍然不会对他们说:“你们别写了。”

那是人家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

有时候,要求别人停止批评,看似是一种理中客的行为,其实是毫无逻辑导致的。

比如最近就有人跟我说:“你为什么总挑中国经济不好的方面说?难道中国就没有发展好的方面吗?”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无逻辑。正如我前面所说,中国发展的正面效应和负面问题,是一件事情的两面,如果要来反驳我,就应该说:“你指出的那个问题不存在”,或者“你指出的那个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举个例子,我讲到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正常的反驳应当是:“中国贫富差距很小,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对于类似这种反驳,我一直是欢迎的,也很喜欢探讨,因为我确实担心自己的认知有问题。但说实话,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正面反驳这些话题,他们都千篇一律回复:“中国的发展成果你看不见,就盯着贫富差距?”

或者:“美国难道就没有贫富差距?”

这句话是我们更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就是我明明在说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却非要拿美国来比较。他们是通过转移话题,来无视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更常见的就是,我只要一说中国某个社会问题,他们就回复什么“自由美利坚枪击每一天”、“屠杀印第安人”、“萝莉岛”,等等。

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逻辑错误,因为我谈论的是中国的问题,而不是美国的问题。“比烂思维”对改善自身的问题毫无意义。

总结一下就是,他们所有的逻辑缺失、胡搅蛮缠,其实根源都在于一点:想让我闭嘴,停止批评。

这种阻止别人批评的现象,虽然看似普遍,但其实相当不正常。因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批评都至少要占到一半的舆论份额。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批评是一件中性的事情,因为批评本来就应合理正当存在。

但现在的舆论却是,剥夺批评的存在权利。

他们还有一个逻辑导向——你批评就是不爱国,就是卖国,就是跪舔西方的洋奴。

可以举个例子。在法国,民众普遍很爱批评法国政府和社会问题,但法国人其实又是全世界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最强的民族之一。这二者并不矛盾,法国人总是一边强烈地爱国,一边强烈地批评。
我一位法国朋友,就发巴黎一些街区地上堆着垃圾的照片过来,哀叹一声:“瞧瞧法兰西堕落的样子!政府在干什么!”

这位朋友也经常忧心忡忡对我说:“法国公务员系统冗余,财政负担太重了,导致税太重,我很担心法国的未来!”

但平常我却总能感受到,他对法国本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对法国历史的如数家珍。这与他的批评毫不矛盾。

我很难想象这位朋友愤怒地说:“难道美国的街道就没有垃圾吗?”

他们的逻辑是:马克龙你这个无能的家伙,是准备毁了我们珍爱的法国吗?

一个社会如果还在就事论事,就是有希望的,因为就事论事可以带来问题改变的契机。

然而如果一味地排斥批评、试图消除批评,那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开始“务虚”而非务实了,面子大过天,那么代价就是背后的问题越捂越严重,最终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5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宏观经济动态和知识交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使用苹果手机的朋友请注意,由于加入社群的时候平台要扣掉高达50%的手续费,苹果用户请扫码加我个人微信号,单独付费然后我拉你们进去,拜托啦!

更多详情了解请点击以下链接:

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社群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支持一下吧

黑噪音
抵抗洗脑,只谈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