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和处理儿童误食?一文全了解!

健康   2024-11-18 19:16   四川  


生活中,儿童误食药物、毒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病 例

近日,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紧急收治一名口唇及舌部腐蚀糜烂的患儿彤彤(化名),主治医师刘洪平接诊后,仔细检查了彤彤的口腔,发现双唇明显肿胀、舌体前段因化学腐蚀呈现灰白色,以及颜面局部皮肤轻微发红,询问彤彤家人得知,1岁的彤彤在小区玩耍时,出于好奇误食了地上一些亮晶晶东西,“辣”得哇哇大哭、口水直流,了解情况后,刘医生立即给予生理盐水清洗口腔、颜面,食用牛奶保护口腔和消化道粘膜,收入住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经调查,原来彤彤误食的亮晶晶的东西是一种名叫“百消净”的含氯消毒剂,若被误服后,容易腐蚀灼伤口、咽、消化道黏膜,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若吸入气道可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窒息等;若不小心进入眼中,会导致眼结膜充血、流泪、疼痛;若皮肤接触过多的消毒片可能出现红肿、水泡等过敏的症状。

像彤彤这样误食的例子还有很多,那我们要怎样预防和处理儿童误食情况发生呢?

1


首先要把家庭常用的药物,化学消毒剂如酒精、碘伏、巴氏消毒液,洁厕剂,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的药物等管理好,切勿放在儿童能摸到拿到的地方,更不能用饮料瓶、糖果罐等盛食品的容器来装药物、毒物。

2


如果发现药物被动过,或是孩子表现出可能中毒的症状,比如昏昏欲睡、嘴唇有灼伤、异常流口水、呕吐等,需要格外警惕。

3


判断药物类型

(1)如果误服了一般性药物,而且剂量较少,可以让孩子多喝水使药物稀释并促进排出,并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

(2)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或有毒性、腐蚀性,应立即就医。

4


到医院之前的急救

(1)误服腐蚀性药物,应立即给孩子喝牛奶、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减轻对消化道的腐蚀;

(2)误服强酸,应立即给孩子喝牛奶、生蛋清等;

(3)误服强碱,应立即给孩子喝食醋、橘汁等弱酸性溶液;

(3)误服腐蚀性的药物或液体,可以给孩子服用牛奶、豆浆等。

5


一定要就近就医,切勿舍近求远,以免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去医院时要带上错吃的药物或药瓶,供医生识别,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救治措施。

 医生介绍 


邹 洁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系泸州市新生儿专委会委员,龙马潭区辖区新生儿科专家组成员,龙马潭区儿科质控组成员,龙马潭区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成员,从事儿科临床、带教工作近2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尤其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新生儿黄疸的诊治、早产儿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以及儿童危重症的抢救等方面经验丰富。


刘洪平

主治医师

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泸州市中西医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传帮带”专家组成员。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

擅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皮肤管理及医美整形等常见手术操作,曾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刘汉卿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儿科分会委员,从事内儿科、中医科工作十余年。

擅长:内儿科常见病、急重症、慢性疾病、男科不孕不育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能熟练运用传统针刺,电针,艾灸,TDP,中药熏蒸,熏洗,穴位贴敷,中药塌渍,推拿,火罐,空气拔罐,埋线,韧针,穴位注射,关节腔注射,中频,低频,颈腰椎牵引开展疼痛康复、针灸理疗。

向世亮

主治医师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从事内儿科工作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ICU急症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泸州市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
泸州市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本订阅号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发布便民信息,开设医患互动,增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