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都有这种烦恼,生娃后肚子还是很大,窈窕身材一去不复返,再也回不到孕前状态了,出现这个问题,除了腹部的脂肪堆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腹直肌分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腹直肌分离吧。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是指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分离,间距超2.0 cm,可导致腹部肌肉无力,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
腹直肌分离如果不干预,会有不好的后果吗?
几乎所有女性在晚孕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若不予以治疗,会出现:
1.腰背痛 腹直肌分离程度越大,腹部肌肉越弱,对躯干的承托力越小,越是增加后背部肌肉的负担,容易出现腰背痛,进一步限制了其活动、哺乳等日常行为。
2.脏器移位 腹直肌分离严重者还可使内部脏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3.体形臃肿 大肚腩,使产后妈妈失去自信。
腹直肌分离产生的原因
1、 生理原因 除妊娠生产因素外,2次以上剖宫产、怀有巨大儿或多胞胎、羊水多、怀孕前体型瘦小等也是易致腹直肌分离的因素。
2、饮食原因 孕期未控制好饮食、营养不均衡、体形肥胖,会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下降。饮食过少也会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不足。
3、 其它原因 年龄因素、缺乏运动、过度宽大的衣服对胎儿没有承重作用。
腹直肌分离该怎么治疗?
目前临床上腹直肌分离的治疗主要采取电刺激、手法、自主训练等非手术治疗方式。单纯电刺激或电刺激结合手法均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有少部分患者腹直肌分离已经治愈了,隔了一段时间却再次出现分离。腹直肌的康复训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使已经完全解决,恢复到2指内,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也有可能会造成症状的反复,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的。
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自主训练,比如臀桥、侧卧位腹横肌练习、四肢跪地练习。
臀桥:
仰卧,屈膝,双脚平放在地上。腹横肌用力,向上缓缓抬起臀部,再缓缓放下。重复5次,并逐渐增加到30次,可以每组10次做3组。之后可增加训练难度(比如将一条腿盘放在另一条腿上,只通过一条腿支撑做上抬臀部的练习)。
关于如何用腹横肌发力,就如同向上拉裤子的拉链,而裤子太紧,需要收肚子才能拉上。这时是腹横肌就在发挥作用,如果做得正确,你会注意到腹直肌分离变小了。
侧卧位腹横肌练习:
侧卧,如上述的向上向内收腹部。如果能够做到,再看看是否能够保持腹部内收,上面的那只腿弯曲或甚至伸直向上抬起几英尺。(刚开始5次一组,渐渐过渡到10次一组。当能够完成10次一组,做3组时,可以做更高阶的训练。)
四肢着地跪姿(双膝跪地,双手撑地):
放松腹部肌肉,自然下坠。如果患者无法激活腹横肌,向上收腹肌,可用一只手拖住腹部向上,轻柔地晃动肌肉帮助肌肉收缩。慢慢地将手拿开,但腹肌仍保持内收5-10秒。保持肌肉上提的同时保证正常呼吸。重复5次,随着腹肌增强,逐渐保持更长时间。进一步的训练可以抬起一只手臂并保持在抬起的状态。更进一步的练习则能够抬起一条腿(但要保证躯体稳定,不要让骨盆旋转)。
是不是所有年龄都可以做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没有年龄限制,但是产后半年或一年内治疗效果最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弹性纤维,结缔组织也会老化,不利于腹直肌分离的恢复。因此,腹直肌分离的康复治疗在产后42天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腹直肌恢复至2指内是不是再恢复就很难了?
腹直肌分离恢复到2指内已属正常,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不需要再做治疗。如果想继续缩小,可以加强自主训练。
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
盆底康复室开展项目
生殖系统:乳腺疏通、 催乳、乳房塑形、子宫复旧、盆底(卵巢、子宫颈、阴道壁)恢复、尿潴留、痛经治疗。
产后盆底肌筛查、产后康复治疗、腹直肌治疗、阴道筋膜松解、脏器脱垂;尿失禁(压力性、急迫性);性生活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口闭合不全、产后腰背疼痛(推拿)、肌肉酸痛等。
形体恢复:腹部形体、臀部形体、大小腿形体、产后中药汗蒸等。
产后运动:产后康复操、产后瑜伽。
有需要的朋友欢迎来院咨询哦!
END
扫码关注我们
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银带路6号(西南商贸城万达广场旁200米)
线路:乘坐262、269、216、40B路公交车在“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站下车即可到达新院
我们是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
我们是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
我们是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亲,不要走错咯~
医院投诉电话:0830-2510072
医院举报邮箱:lmtqbjy@163.com
编辑/段中秀 校对/阳 红
审核/冯德菊 签发/刘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