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草案)》的政策解读
现就杞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草案)》(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若干措施》的必要性
2022年我县出台《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后,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不动产登记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由于我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较为严重,加之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不少群众未来得及办理。近期有大量群众反映和强烈诉求,要求县政府出台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的政策。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号)、《关于印发开展全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41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清理化解专班〔2024〕2号)的文件精神,要求开展全省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化解专项行动。为加快解诀杞县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个人自建房“登记难”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积极推动全县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制定《若干措施》。
二、起草过程
2024年,杞县自然资源局按照省政府、省厅的要求,为了解决杞县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问题,起草了《关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草案)》。为提高该《若干措施》质量,借鉴邻近市、县其经验,局领导、起草人员立法调研,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沟通、学习和论证;局领导多次与县直单位、乡(镇)政府、区居民委员会就有关因历史原因没能进行不动产登记问题举行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局多次举行相关股室就因历史遗留问题不能进行不动产登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借鉴邻近市县其经验、多次论证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之后,书面征求了县直有关单位、县政府的意见。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和完善。目前,县直单位、乡(镇、街道)、区居民委员会等15个单位对《若干措施》没有提出意见。各方面对《若干措施》已经没有原则性分歧。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关于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我们对《办法》的评估意见为廉洁性风险较低。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若干措施》共3条,主要对占用国有土地的个人自建房有关问题;房屋与土地登记用途不一致问题等内容作了规定。现就《若干措施》的几个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该《若干措施》的制定程序。杞县自然资源局就我县因历史原因不能进行不动产登记的存在问题,先进行了讨论,带着相关问题,与邻近市县进行联系,借鉴他们的经验、多次论证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该《若干措施》起草中局领导和起草人员与县直单位、乡(镇)政府、区居民委员会举行公开征求意见,然后报经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二)关于该《若干措施》的制定依据。该《若干措施》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让利于民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则。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号)、《关于印发开展全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41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清理化解专班〔2024〕2号)号文件精神的制定,
(三)关于该《若干措施》的注意事项。制定该《若干措施》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的问题,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但应防止小产权房通过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合法化;涉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依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执行。
杞 县 人 民 政 府关于印发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
“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金城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为有效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经县政府研究,现将《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杞县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19日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个人自建房“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试行)
杞政〔2024〕8号
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加快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让利于民,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关于印发开展全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4〕41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清理化解专班〔2024〕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县城规划区内,本意见下发之前已建成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的个人自建房,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可按以下措施办理:
一、占用国有建设用地的个人自建房
(一)有土地证而无房屋所有权证的问题。县城规划区内,不占压现状道路红线、河道蓝线、护城大堤等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已建成项目。前期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可以补办的予以补办,不能补办的,自然资源部门按照现状测绘成果及实际用途出具核实意见,同时补缴城市配套费(50元/平方米);已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经测绘核实后出具意见,产权人提供相关登记手续直接申请办理房屋登记。
1.三层以下(包括三层),房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不含300平方米)的,由申请人或房屋建设施工单位出具房屋已经竣工的证明材料,以及出具个人承诺房屋质量安全保证书,作为办理不动产登记时房屋已经竣工验收的材料。
2.三层以上(不包括三层),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含300平方米)的,由该房屋建设施工单位出具房屋已经竣工的证明材料,由申请人提供具备相应资质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消防检测机构对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消防安全进行检测合格的报告,住建部门出具意见,作为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时房屋竣工验收的证明材料。
(二)房屋及宅院所占土地超出原登记范围的问题。对超出部分进行权籍调查,权属清晰、四邻无异议的经所属地居委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其门户网站和不动产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补交超出部分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按照现行基准地价10%计算)。之后可申请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土地性质与原登记部分一致。
(三)分割转让的问题。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有批准手续的个人自建房多层(三层以上)分割转让的,按间或套等不动产单元分摊土地面积。土地为划拨性质的按分摊土地面积交纳收益金(商业200元/平方米、住宅100元/平方米),方可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四)分割合并的问题。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土地批准手续的个人自建房申请土地房屋分割合并的,不再另行办理规划及土地房屋分割合并审批手续,由申请人直接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五)土地未登记的问题。海河以里的土地,按照实际占地面积补缴土地出让金,海河以外的土地另需提供国有建设用地证明材料,补缴土地出让金。未登记土地进行权籍调查,权属清晰、四邻无异议的经所属地居委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其门户网站和不动产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以上两种情形可直接申请办理出让性质的国有建设使用权登记,占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土地的由原单位(原单位不存在的由继承单位或上级机关)出具意见后,方可申请办理。土地出让金补缴标准按照现行基准地价15%核算。土地用途,有房屋所有权证或有批准用途的按照证书或批准用途记载,无相关用途证明的按照房屋现在实际用途记载,土地出让时间确定为房屋建成日期。
已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但不能提供国有土地证明材料的,经所属地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后按现行基准地价的20%补缴土地出让金,办理出让性质的土地登记。
(六)房屋土地均未登记的,按照前款第(一)、(五)款执行,补缴相关税费后,办理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按照实际用途记载。
(七)1992年1月份前原杞县土地管理局颁发杞县县城区内的国家土地使用证作为国有土地来源证明,使用权性质为国有划拨。证上有土地用途的按证上用途记载登记,证上没有记载用途的按实际用途进行登记。
二、房屋与土地登记用途不一致或不明确问题
分散登记时,已经登记的房屋和土地用途不一致的不动产,继续分别按照原证书档案记载的房屋、土地用途登记,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已登记的不动产用途;房屋用途不明确的按照土地用途记载,无相关用途证明的按照房屋现在实际用途记载。
三、其他有关要求
(一)前期县政府已经有过处理意见的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按照原意见执行。
(二)本意见与自然资源部(自然资发〔2020〕1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豫自然资发〔2021〕34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清理化解专班〔2024〕2号)及县政府已出台的文件政策统筹结合,作为本次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依据。
(三)防止小产权房通过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合法化。
(四)对两个月内办理登记的,县财政按其所缴纳费用予以10%的补贴(2024年11月19日—2025年1月31日);规定时间内办理登记的,予以5%补贴(2024年2月1日—2025年5月31日)。
(五)在执行期间若政府再次公布新的基准低价,自公布之日起按最新标准执行。
(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202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