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军史上的今日:1941年12月10日,英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军史上的今日:1941年12月10日,
英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侧,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军即大举攻掠中南半岛。1941年末,日军重挫驻缅英军,直逼其首都仰光。日军大本营称:缅甸作战之目的,在于击破驻缅英军,加强对华封锁,彻底切断中国抗战唯一的外援通道――滇(中国云南)缅(缅甸)公路。
在日军精锐师团15军的猛烈攻击下,英军节节败退。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出兵入缅作战。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1日向杜聿明的第5军、甘丽初的第6军下达动员令,编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为司令长官(卫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命第5军向保山集中,命第6军克日完成入缅准备,派第93师赴车里,对泰、老方面搜索警戒,派第49师刘观隆团为先遣支队,即开畹町。
10日、11日,蒋介石两度邀集英美等国大使武官,商讨中、美、英、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经美国军事代表团长马格鲁德准将向罗斯福电告他的意见。
15日,马格鲁德向蒋介石建议:鉴于英国在远东节节失利,缅甸危在旦夕,希望中国军队从速入缅,保护仰光和滇缅路的安全。
蒋介石即第二次下令第5、第6两军准备入缅,同时向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表示:“如有充分计划,愿以精兵八万援缅。”韦维尔却害怕中国军队入缅会促使“亚洲人的团结阴影越来越大”,竟断然加以拒绝,使正向缅甸进发的第5、第6两军就地停止待命。
16日,罗斯福请蒋介石从速召集联合军事会议,组成联合军事委员会。
23日,由蒋介石主持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的何应钦、徐永昌、朱世明、商震,美国陆军航空队队长布里特、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英国邓尼思、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等参加会议,达成五点协议:
1、组织五国联合军事委员会(又称联合参谋部),设于重庆,由美国主持。
2、建立保卫缅甸的中英联军统帅部。
3、调中国远征军3个军入缅布防。
4、由美国向中国军队和空军志愿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燃料,并尽快实施“装备训练中国30个师”的计划。
5、派美国空军协防缅甸和云南。同日,韦维尔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但他却借口交通补给尚无准备,仍然拒绝中国军队入缅。
经过美国人居中斡旋,韦维尔终于接受一个中国师入缅。
24日,第6军第49师刘观隆支队,由英军汽车运到景东接防。
26日,第49师主力入缅,开赴昆欣、兰河地区守备。
31日,罗斯福电告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指挥中、泰、越地区的盟军对日作战。拟推蒋介石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并将设立联合参谋部供其指挥。
1942年1月29日,日军又攻陷要地,缅甸英军司令胡敦再次致电请韦维尔同意并派出运输工具速迎中国军队入缅作战。韦维尔接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督促电报后,同意部分中国军队入缅。
2月26日,缅甸首都仰光告急,韦维尔慌了手脚,数次请求中国军队迅速入缅作战。由于英国老牌殖民者的传统思想作祟,直接延误了远征军的作战布署,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利。
1942年3月1日,蒋介石飞赴腊戌(中缅边境城市名),3日召集杜、甘及一应前线将领,商讨作战事宜,至此,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才正式开始,这次作战行动,中国军队主要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战斗。
东吁防御作战
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的先头部队于3月8日到达东吁(当天仰光被日军攻取),随即按英将亚历山大的要求接替英军1师的防务。师长戴安澜将军的防御布署是以东吁为主阵地,前沿设在鄂克春,军骑兵团进至彪关河,占领掩护阵地,并以机踏车排(装备轻型装甲车)前出至大桥附近警戒。
3月14日,战斗正式打响,日军15师团向良礼彬的英军发动进攻,但英军早已“开溜”,日军追击至大桥附近,遭中国军队阻击被迫后撤。但日军并不放弃,持续进攻,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差距和英军的未战先退,19日,日军占领彪关河。
22日拂晓,日军第55军团第112联队开始向鄂克春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我军顽强防守,日军再次受挫。但由于日军在21日以102架战斗机和77架轰炸机,连续袭击了英军马圭空军基地,重创英军,所以中英联军痛失制空权。23日,日军在空军、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再次猛攻,我远征军浴血奋战,日军进攻失败。日军称这是入缅以来“第一次与强敌作战,使其进攻受挫,使指挥陷于混乱”。
在此后的日子里,日军不顾伤亡惨重的代价,甚至丧失人性地使用糜烂性毒气,继续进攻东吁。戴安澜将军率部死战,虽伤亡甚重,仍坚持抵抗杀伤日军。但后来情况突变,杜聿明派出支援200师的第5军预备队96师在增援东吁的途中,在彬文那车站遭日军轰炸,火车出轨,96师受阻,无法前进,第5军决定放弃东吁,而200师主力则趁夜晚安全撤出东吁。
东吁保卫战,是缅甸作战期间中英联军进行阵地防御作战中坚持时间最长,也是成功实施敌前撤退的一次战斗。进攻200师的日军第55师团在其记录中写道:“当面的军队是重庆军(日本称国民党军队)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虽说是敌人,但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赞扬。”
斯瓦河沿岸阻击作战
中国军队撤出东吁之后,新22师也撤至耶达谢东西之线。伊洛瓦底江两侧的英军也在日军33师团的攻击下,退至阿兰谬地区。
日军15军移至东吁,采取切断我军退路,以其主力沿东吁北进,重点保持右翼,压缩中英联军主力于伊洛瓦底江地区,予以消灭。
4月5日,蒋介石在眉谬召集5、6两军高级将领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在彬文那附近与日军决战。此战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英军务必坚守阿兰谬。蒋介石把这一决定告诉中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并让他转告英将亚历山大。同时蒋介石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司令。而新22师此次作战任务事关重大,作为阻击兵团扼守斯瓦河北岸,阻击日军,掩护主力集结部署,准备与日军决战。
4月6日,日军15军143联队开始向新22师防地发动猛攻。战至7日中午,日军突破守军阵地,我守军采取运动防御作战,逐次撤退逐次抵抗,节节抗击敌人,迟滞敌人进攻,利用空间争取时间,掩护主力行动。4月16日,参加与日军决战的主力部队,已按既定计划到达指定位置,正积极做与日军一决胜负的准备。但右翼英军却在4月7日撤离阿兰谬,防守左翼的中国军队也只好同时撤离毛奇。英军的撤离使得日军主力从英军撤出的空档向我5军压来,杜聿明的5军陷入三面受敌的危境。彬文那会歼日军的计划彻底泡汤。于是史迪威和罗卓英要求“第5军主力应先向密铁拉、瓢背间逐次集结,并以一部在既设阵地持续抵抗,掩护军主力作战”。19-20日,我96师与日军激战三日两夜,予敌军以沉重打击,最后转移至央未丁地区。
仁安羌解围作战
日军33师团由于英军不战自退,结果仅遇轻微抵抗就连续占领瑞当、卑谬、阿兰谬、新榜卫等地,逼近英军第一军团部所在地马圭。这时,大鼻子又想起了中国人,当日下午,英将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将军:仁安羌方面英军陷入日军包围,请求远征军出兵相助。15日下午,刚到曼德勒的66军(远征军预备队)38师师长孙立人接到罗卓英的命令,立即派兵驰援英军。
孙立人将军派112和113两个头等主力团出发。开赴纳特曼和巧克巴东。113团在英军轻型坦克12辆、炮3门的配合下,于18日凌晨发起进攻,激战至当日16时,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阵地。为配合113团进攻,被围的英军部队也苦战一日,但毫无进展。英军将领认为自己的部队已经“虚脱”不能再战斗,所以强求中国远征军连夜进攻,为英军解围。这时,孙立人师长已经赶到113团,他认为远征军的行动已经暴露,仅以一团之力不可能解围,跟英将史林商量了半天,老外才同意次日拂晓天光大亮才攻击。
19日拂晓,加强的113团展开全线进攻,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双方肉搏绞在一起,3营长张琦壮烈殉国,战士也死伤惨重,但终于在15时救出被围英军第1师7 000余人和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及被虏英军500多人,并从日军手中夺回英军汽车100多辆、骡马1000余匹,完整交还英军。这次作战,113团参战人员1121人,阵亡204人,伤318人,损失惨重。但中国远征军的顽强战斗作风,震惊了那些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洋人。孙立人师长也在战后获得了英皇委托印度比哈尔省督颁发的英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政府也向他颁发了“丰功勋章”。
还是英国人,在当年5月,孙立人率38师进入印度时,守卫缅印边境的英边防军竟要求38师以难民身份解除武装才能进入。孙立人怒不可遏亲往交涉,而驻在当地的英军恰是被孙立人解救出来的英军1师。38师官兵虽然后来顺利进入印度,但心中的愤懑却积聚了很多年。
缅东地区战斗
东吁失守,200师北撤,东吁经毛奇、垒固、雷列姆至腊戌的公路立即处在日军威胁之中,而当时防守这一公路的只有6军55师一个团。
日军56师团派出先遣队于4月6日进攻毛奇。守军一个连撤守克马俾,日军随即追击占领克马俾。11日日军再次突破我军防线。12日暂55师急调2、3团占领预设阵地,14日6军指挥部与55师指并住垒固,又令149团在垒固以北设防,日军先遣队向我军发动进攻,遭有备我军痛击,日军投入预备队再战,我军失利。此后双方互有胜负,但日军渐占上风。当日军攻占孟瑙并向腊戌快速迂回时,蒋介石25日急电罗卓英严令派28师主力迅速增援腊戌,但罗卓英和史迪威却坚持必须全力展开曼德勒会战,没有增援腊戌,所以日军在29日轻易攻取腊戌,中国远征军唯一通往国内的退路被日军截断。而罗卓英和史迪威此时才放弃了所谓“曼德勒”决战的梦想。但日军并未停止进攻,4月30日,日军大本营确定向中国国内进攻的方针,首先在边境一线歼灭中国军队,然后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龙陵、腾冲附近怒江一线追击。这就是电视剧里的那句台词,“本想到缅甸到日本,没想到让日本追到国内来了”的原型历史。日军15军接到命令,长驱直入云南境内,并于5月5日到达怒江惠通桥附近。刚刚增援到达的中国军队2个工兵连,炸掉了惠通桥,接着增援的36师赶到,中日军队隔怒江对峙。倘若让日军冲过怒江,从云南方向侧击重庆,那真不晓得当时的中国政府还到哪儿找首都了(南京失陷,重庆已经是陪都了)。
形势急转直下,东路日军已经迂回到远征军主力的侧后,再不撤退,就有在缅甸被全歼的危险。开始,罗卓英要求杜聿明率5军向印度撤退,但杜坚持要退回国内,但过了几天,退路密支那、八莫已被日军攻占,杜聿明才感到形势严重,只好破坏重型装备,各师分散行动。第5军军部和22师徒步走在“野人山”区――毒蛇恶蝎、炎热的天气、不见天日的密林、热带瘟疫、断粮,衣不蔽体的官兵像原始人一样,茹毛饮血尝尽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于7月25日才到达印度的莱多,几千名中国远征军葬身在缅甸的莽莽热带丛林中。直到晚年,杜聿明将军每当提起那些自己的弟兄还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5军的96师也是人困马乏,损失惨重地回到云南剑川。5军200师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将军伤重不治,以身殉国,举国震惊。周恩来送挽联“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其他远征军部队66军、6军也分道撤回休整地。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以失败告一段落。
中国远征军从1942年3月入缅作战到8月撤出,转战1 500多千米,多次重挫日军,并创造了东吁防御战、仁安羌解围等永彪反法西斯战争史册可歌可泣的战例,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的普遍称赞。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的斯大林在其国内抗击纳粹侵略最紧急的时刻,都曾号召本国人民“效法中国”。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通知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和其它不平等特权(香港九龙除外)。可以这样讲:正是这些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以身许国的远征军将士,用自己的眼泪汗水和鲜血,铸造了中国在世界上浴火重生的形象。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失利后,缅甸即全部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被完全切断,中国外援中断。而对英美来讲,缅甸也是个心腹大患。于是史迪威在征得最高当局的同意后,决定在印度重建中国远征军。蒋介石同意了这一建议。根据中关英三国达成的协议,由美军负责装备和训练,英军负责后勤,中国出人,在印度兰姆伽和中国昆明等地,开始大规模培训远征军。到滇西反攻时,远征军系列共有步兵13个师、炮兵14个营、装甲兵2个营。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全师官兵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千余匹;拥有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57毫米战防炮(反坦克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24门、82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焰喷射器85具、反坦克火箭筒108具、冲锋枪和卡宾枪400余支。其它武器及通信联络设备也是美军的在役装备。总的讲,比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有了明显进步。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是所有远征军都这样齐装满员,事实上只有新I军、新6军等精锐部队才这样,其它部队差了不少。
1943年10月19日,蒋介石在重庆召集何应钦、蒙巴顿(英驻印度总督)、史迪威等人开会,商讨并决定了《中华民国驻印军缅北反攻计划》,由此开始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这次历时近两年的作战,在经过围攻密支那、松山、平戛、腾冲、龙陵、畹町等几次滇西反攻的浴血奋战后,以彻底胜利的完美结局而告终。
点击观看《一口气看完中国远征军抗战全过程》(腾讯视频)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3.军史钩沉:芸香花开吾再来 ---- 中国远征军第5军之第200师进军缅甸奇闻录
4.军史钩沉:丛林的记忆 ---- 《国殇(第五部)》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前言)
6.昔日笑容灿烂,今日喜极而泣一一远征军中的微笑娃70年后看到自己当年的老照片:那就是我!
7.历史印迹:不当亡国奴,扛枪上战场!远征军部队七千名娃娃兵血洒松山战场
8.历史印迹: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详述 兼述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后,各部队突围经过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2.军史上的今日:1948年3月15日,东北解放军冬季攻势结束
3.军史上的今日:1942年3月18日,中国远征军滇缅路作战
4.军史上的今日: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了盛大阅兵式
5.军史上的今日: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宣誓讨蒋,中原大战爆发
6.军史上的今日:1928年4月3日,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7.军史上的今日:1998年4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
8.军史上的今日: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取得最后的胜利
10.军史上的今日:1999年4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建完毕
11.军史上的今日:1936年4月14日,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刘志丹牺牲
12.军史上的今日:1947年4月14日,羊马河战役成为西北战场战局的转折点
14.军史上的今日: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
15.军史上的今日:1939年5月24日,抗日战争随枣会战获得胜利
16.军史上的今日: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
17.军史上的今日:1942年5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逝世
19.军史上的今日:1997年5月29日,中国决定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20.军史上的今日: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
22.军史上的今日:1932年6月5日,中共临时中央对第四次反围剿作出部署
23.军史上的今日:1949年6月15日,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命令
25.军史上的今日:1954年6月19日,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潜艇部队
26.军史上的今日:1930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成立
28.军史上的今日:1945年6月29日,八路军太行军区发动了安阳战役
29.军史上的今日:1932年6月30日,规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30.军史上的今日:1988年7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33.军史上的今日:1950年7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组成
34.军史上的今日: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第一批成员抵达延安
军史上的今日:1954年7月26日,中国第一次自己制造初级教练机成功
37.军史上的今日:1953年7月27日,签订《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41.军史上的今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八七会议
42.军史上的今日: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3.军史上的今日: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44.军史上的今日:1946年8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陇海路战役
46.军史上的今日:1941年8月14日,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大举“扫荡”
47.军史上的今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一寸河山一寸血,勿忘这无数苦难换来的胜利
48.军史上的今日:1942年8月18日,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大会闭幕
49.军史上的今日:1925年8月18日,国民革命军正式组建
51.军史上的今日: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52.军史上的今日:1930年8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
53.军史上的今日: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
56.军史上的今日: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区
57.军史上的今日:1909年8月28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
62.军史上的今日: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64.军史上的今日:1935年9月16日,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
65.军史上的今日: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70.军史上的今日: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包尔汗于新疆率部起义
71.军史上的今日:1955年9月27日,北京隆重举行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
72.军史上的今日:1954年9月28日,重新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74.军史上的今日:1946年10月3日,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76.军史上的今日:1940年10月6日 新四军黄桥决战取得胜利
77.军史上的今日: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78.军史上的今日:1941年10月9日,第二次长沙战役结束
79.军史上的今日:1948年10月10日,辽沈战役之塔山阻击战
80.军史上的今日:1939年起,新四军将成立纪念日改为10月12日
81.军史上的今日:1952年10月14日,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开始
84.军史上的今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
85.军史上的今日:1934年10月21日,长征第一仗白石战斗首战告捷
87.军史上的今日: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第一仗温井作战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89.军史上的今日: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颁令将野战部队改为野战军
91.军史上的今日: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首次提出裁军
93.军史上的今日:1948年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辽沈战役结束
95.军史上的今日:1930年11月5日,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行动
97.军史上的今日: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01.军史上的今日: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
103.军史上的今日: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
104.军史上的今日: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
106.军史上的今日: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市区,宣告重庆解放
107.军史上的今日:1934年12月1日,湘江战役红军强渡湘江
点击下方的“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若能分享给您的朋友,那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