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天: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

文摘   2024-12-04 07:03   北京  

感谢您点击上方铁军文化 加关注

十三天: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


原文标题:人类在核战边缘的十三天

作者: 述弢

选自:《克宫内幕》(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来源:燕梳春秋


   


十三天: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

作者|述弢



作者简介

述弢,1938年生于四川邛崃。多年从事翻译工作,译作有:《赫鲁晓夫回忆录》(选编本),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著《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罗伊·梅德韦杰夫著《赫鲁晓夫政治生涯》,谢尔盖·赫鲁晓夫著《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安德烈·格拉乔夫著《戈尔巴乔夫之谜》等。另有随笔、散文多篇。



古巴导弹危机
——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





《十三天》,有人以此为书名,也有人以此为片名,讲的都是1962年那场曾将人类推向核战争边缘的危机,即古巴导弹危机。当年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千钧一发之际作出明智选择,化干戈为玉帛。事情虽然过去了60余年,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颇有教益。


那是个多事之秋。1961年,民主德国修起柏林墙,封锁边界。美国也毫不示弱,美苏双方一度在东柏林和西柏林的边界线上剑拔弩张,相互对峙。这场危机最终以双方的克制收场。

1962年,古巴的处境又使得赫鲁晓夫焦急万分。美国一直将这个崛起于西半球的社会主义国家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古巴与美国近在咫尺,与苏联则远隔重洋,如何能够确保古巴的安全呢?

赫鲁晓夫想到,美国在苏联周围布满军事基地,还装备了带核弹头的导弹,何不来一个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在古巴也部署上带核弹头的导弹呢?那样的话,美国在对古巴动武之前,就会有所顾忌,有所收敛。此事当然一定要征得古巴领导人的同意,并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一旦导弹部署停当,美国人即使发现,也为时已晚,他们只好面对既成事实。赫鲁晓夫坚信讲究实际的美国人不敢铤而走险。这样一来,苏联就可以同美国平起平坐了。

这里,赫鲁晓夫对于美国人可能做出的反应严重估计不足。美国远离欧亚大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均未波及美国本土。他们有一种绝对安全的幻想,而且一贯认为可以在附近地区主宰一切。如果有人在他们的身边部署导弹,他们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呢?

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即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这一想法,请大家认真考虑,一周后再开会讨论。讨论中只有米高扬一人谈了他的保留意见:这样做是在迈出危险的一步。会议最终议决在古巴部署导弹,并决定派代表团前往古巴通报此事。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赞成这个做法。接着,双方代表在莫斯科进行具体磋商,达成正式协议。协议规定导弹及其维护工作均归苏军司令部管辖。1962年7月初,苏联已经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和部队的准备工作。

黑海和波罗的海的港口一时间十分繁忙。商业船队的年度运输计划完全打乱,还租借了外国船只。无论装备和人员,均需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保证运到,对于军用物资做了必要的伪装,装船都在夜间进行,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上苏联商船的数目骤然猛增,几乎相当于常年的十倍,这不能不引起西方谍报机关的注意,他们开始进行跟踪监视。西半球这边,现代化的防空设备、岸防设备大量运往古巴,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据此推测:接下去将会有主力出现,那很可能便是弹道导弹。然而怀疑归怀疑,并未发现弹道导弹的蛛丝马迹。直至10月初,美国行政当局对于这方面的消息始终不大重视。

10月14日,古巴上空万里无云,当天执勤的美军U-2高空侦察机对哈瓦那以西可疑的目标进行了拍摄。次日上午,冲洗出来的胶片上,发现有一大片完全用伪装网遮盖起来的地区,此外还有毫无遮掩的装定车、加油车和平板拖车。美方专家认为,这就是正在建造中的导弹基地。

肯尼迪总统听了下属的报告后惊讶不已。尽管此前有过种种传言和猜测,他却相信苏联方面关于古巴没有苏联的进攻性武器的一再保证。10月16日,美国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的特别参谋部,由肯尼迪亲自挂帅,自此每天开会,商讨对策。至10月22日之前,参谋部每次开会均绝对保密。对于美国人已经发现导弹一事,莫斯科和哈瓦那尚一无所知。

10月22日,肯尼迪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并宣布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也就是实行“最严格的检查制度,以阻止向古巴运送任何进攻性武器”。

为了避免冲突,许多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均得到改变航向的命令,然而有几艘船不顾美国军舰的警告,仍然继续前行。美国那边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肯尼迪给军方下的命令是:只有在总统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开火。受到盘查的是一艘苏联包租的加拿大货轮,船上装载着运往古巴的农业机械。

由于两国领导人的冷静与克制,第一个回合顺利结束。尽管发表了一些好战的声明,事实上却形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保持封锁的条件:苏方不强行运送违禁物资,美方对苏方的其他船只一律放行。

肯尼迪发表讲话的次日,赫鲁晓夫给他去了一封长信。信中论证了苏联和古巴两个主权国家行动的合法性:此系为了对付美国侵略行径而被迫采取的保证古巴安全的措施。赫鲁晓夫呼吁肯尼迪勿受军国主义心理的影响,勿将人类推入核灾难的深渊。次日,肯尼迪在复信中声称他将坚持自己的立场,并重复了如不撤走导弹就要使用武力的威胁。从10月23日至28日,这样的信件往来每天不断。赫鲁晓夫继续坚持强硬立场,主要是想赢得时间,以结束导弹的安装工作。

10月25日,赫鲁晓夫收到肯尼迪的一封复信。信中历数近来发生的所有事件,提到美国拒绝接受在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的决心,呼吁尽量找出一条双方均能接受的达成协议的出路。正是在这一天,赫鲁晓夫的思想有所松动,有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转机,即不是诉诸武力,而是采取妥协的办法来保卫古巴。在下午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他第一次提到撤出导弹的可能性,当然条件是美国保证古巴不受侵犯。他提议在致美国总统的复信中再加上一个条件:一对一,古巴导弹和美国部署在土耳其、意大利的导弹两相对等。

10月26日,莫斯科又得到一则令人不快的消息。苏联驻美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前一天在华盛顿国际新闻俱乐部发现记者罗杰斯正在与朋友道别,说他当天即将飞往佛罗里达,去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古巴登陆的消息。这名工作人员在向罗杰斯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情况后,便匆匆赶回使馆将这条消息传回莫斯科。

上午10时,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说:我们得到的警报是今天就可能开战,尽管这可能是故意放的烟幕弹,但是危险实在太大。因此他建议暂时不要卷入关于美国在欧洲的导弹的争论,只要美国总统保证不侵犯古巴,就将导弹自古巴撤出。赫鲁晓夫建议立即给美国总统复信,提出达成如下协议:苏联撤出导弹,美国保证古巴的安全。

事有凑巧。当天在华盛顿,苏联情报官员亚历山大·菲利克索夫(化名福明)请记者约翰·斯卡利这位万事通吃饭,目的是想从他嘴里掏出点有意思的东西。斯卡利纪律观念很强,事前将接到邀请一事向白宫作了汇报。于是肯尼迪要求他在见面时通过福明向苏联当局施加压力,促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斯卡利果然对福明施加了压力,他说:“俄国人要是不撤走导弹,五角大楼可以在48小时之内把古巴炸个稀巴烂,到时候什么导弹、什么卡斯特罗都不会有了。”福明听了大为光火,他决定冒险吓一吓对方:“约翰,你就不怕苏联出动大批坦克和飞机把柏林变成一片废墟吗?”“你认为有这个可能吗?”“怎么不可能呢?你们的军事优势在这儿,我们的优势在那边嘛。”饭后双方各自东西:斯卡利去了白宫,福明去找多勃雷宁大使。

肯尼迪亲自接见了斯卡利。福明的恫吓使肯尼迪十分紧张,斯卡利很快便奉命再次约见福明。两人再见面时,斯卡利提出了肯尼迪的建议:“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除并运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美国取消对古巴的封锁;美国公开保证不入侵古巴。”福明问他:“是谁让提出这个建议的?”他意味深长地说:“最高当局。”

赫鲁晓夫那封提出以撤出导弹来换取不入侵古巴保证的著名信件送到美国驻苏大使馆时,是10月26日下午4时43分,也就是华盛顿时间上午8时43分。由于电报局的延误,到了华盛顿时间下午6时,复信的头几页才送到肯尼迪手里。此时斯卡利已经出发与福明再次见面。白宫方面在读完复信全文后,追悔莫及:何必操之过急呢?“屈尊”同意对方的建议,不比主动提出交易条件有利得多,况且又正值总统选举年呢。

10月27日,星期六,古巴上空击落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飞行员当场毙命。美国的局势顿时达到白热化的地步,美国人称之为“黑色星期六”。肯尼迪总统面临着来自鹰派的要求立即报复的强大压力,鹰派认为这表明了苏联决不向威胁低头,甚至不惜冒爆发核战争危险的决心。如果说此前肯尼迪始终坚持采用传统的军事政治手段的话,那么眼下他明白了,只有外交手段、只有平等的谈判和妥协才能成为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肯尼迪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对第一步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双方一旦升级到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再也升不上去。原因很简单:到时候就没有人来完成这个任务了。”

当时曾有传言说飞机是古巴人击落的,甚至还说是卡斯特罗亲自按动了导弹的发射按钮。肯尼迪不相信这个说法,他坚信飞机是苏联政府下令击落的。

实际情况如何呢?当美国U-2高空侦察机飞临两万公尺高空,两分钟之后即将进入导弹射程之内,时间紧迫,必须当机立断。于是苏联驻古巴防空军司令员下令将其击落。反正卡斯特罗曾经命令古巴防空部队:凡是进入古巴领空的军用飞机统统击落,无需事先警告。

形势逼人,肯尼迪决定寻求化解危机的一切政治手段。他感到美国已处于战争边缘,便委托他的弟弟罗伯特紧急约见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会见的时间为10月27日晚7时45分。罗伯特说,飞机被导弹击落,说明事情起了根本的变化。总统面临军方的巨大压力,局势随时可能失控,战争一触即发,总统并不希望发生军事冲突,他拟通过秘密渠道转交一封信,恳请赫鲁晓夫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作为苏联撤出导弹的交换条件,肯尼迪总统保证不仅美国不入侵古巴,而且不让盟国走这一步。希望尽快得到苏联的回音。

除此而外,克格勃和苏方军事情报机关报告说,美国对古巴的干涉已准备停当,部队已开到出发阵地,进攻信号即将发出。哈瓦那的密码电报几乎同时到达,卡斯特罗警告说,根据古巴侦察机关的情报,入侵将在几个小时之后开始。

10月28日,星期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在新奥加廖沃举行。赫鲁晓夫认为,只要美国总统保证不入侵古巴,就说明运去导弹的目的已经达到,可以运送回国了,不能拿各国人民的命运当儿戏。同僚们赞成赫鲁晓夫的意见,他当即口授致美国总统的信。赫鲁晓夫建议此信不必邮寄,直接交电台广播。如此重要的决定当然应当同卡斯特罗商量,然而,当此千钧一发之时,已经无暇顾及。

美方开始收听莫斯科电台播发的致美国总统信时,时针刚好指向上午9时。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取消上午对古巴的侦察飞行。

10月29日,苏联政府决定派米高扬前往古巴与该国领导人谈判。他在途经纽约时会见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史蒂文森和总统裁军问题顾问麦克洛伊。米高扬于11月2日抵达哈瓦那。他面临着一场艰苦的谈判。因为无论匆匆撤出导弹的理由有多么充分,就苏联未与事件的主要当事国古巴协商即单方面作出决定一事进行解释,仍然颇不容易。与此同时,苏联副外长库兹涅佐夫也在纽约与美国总统代表史蒂文森、麦克洛伊及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进行谈判。

两处的谈判均通过莫斯科进行协调。双方商定:导弹的拆卸工作由美国U-2侦察机从高空进行检查,而在运送回国时实行船靠船检查。

哈瓦那和纽约两地进行的谈判均于11月20日结束。此前肯尼迪已经宣布撤销对古巴的封锁。苏联的导弹也已撤出古巴。苏联政府下令取消部队的高度战备状态。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力量也接到同样的命令。古巴导弹危机从此宣告结束。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第一次秘密交换信件的危机,说明双方已开始互相信任。以前每次遇到危机,双方都是相互威胁:举行军事演习,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在报纸头版发表怒气冲冲的激烈言辞。1962年以后,许多方面都起了变化;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建立了直接通讯线路,禁止了核试验(地下核试验除外),在柏林问题上的相互对抗也停止了。若假以时日,苏美双方也许会在结束“冷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然而,世事难料,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一年之后的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也黯然下台。而此后“冷战”又得以延续25年之久,至1980年代末方告结束。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1.鲜为人知,珍宝岛战役并非只是一场陆战,而是海陆空都参与的战役
2.历史印迹:中国武术高手在珍宝岛的特殊战斗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转发分享信息,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发内容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除向原作者表示歉意外,本微信公众号接到举报后,将删除涉及版权的相关内容。
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信息互享,但本微信号鼓励和支持原创作品。如若转发本微信号的原创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本篇内容转自《老知青家园(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谢谢您的阅读

点击下方的“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若能分享给您的朋友,那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

铁军文化
铁军文化 文化铁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