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面对孤独的感受,初到陌生环境举目无亲独自漂泊、努力生活却无人分享喜悦和分担痛苦、身体有恙但无人陪伴和安慰、面对未知充满恐惧和不安……如若孤独的情绪常在,对身心健康不利。孤独是一种与社会脱节的主观体验,现在被广泛认为是健康的不良风险因素。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还发现,孤独与30种疾病风险升高有关,其中精神/行为障碍风险更是升高了61%。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微笑,一个人听歌,一个人做事......任何时候,都形单影只。这样的生活状态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研究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47.61万名参与者中位随访12.2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有4.9%的人孤独,其中更可能为女性、肥胖者、受教育程度低者、习惯不健康(如吸烟、缺乏运动)者。
在考虑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体力活动等影响后,孤独与13类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精神/行为障碍。与不孤独的人相比,孤独的人罹患精神/行为障碍的风险升高了61%。
就个体疾病而言,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和多重比较之后,孤独与30种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孤独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升高118%)、抑郁(风险升高115%)、焦虑(风险升高82%)、精神分裂(风险升高81%)、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升高51%)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者还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作为支持队列进行了分析,结果相似。在这两个支持队列中,孤独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联最强,其次是呼吸、消化、神经和循环系统疾病。
研究者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中孤独个体14种疾病的10年累积发病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孟德尔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孤独遗传学倾向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哮喘、抑郁、睡眠呼吸暂停、兴奋剂滥用、听力损失存在联系。
全转录组关联研究分析显示,与孤独相关的基因表达与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小脑、内脏脂肪、甲状腺、胃食管交界、培养成纤维细胞、乳腺组织等有关。
当一个人的生活只剩下自己,集体多彩活动的吸引力就会被降到最低。一切随自己的喜好行事,不会按时起床、鲜少参加运动、吃饭敷衍了事、对未来也缺少了一份期待……
202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曾发布了一份长达85页的研究报告,特别指出“孤独”或“社会孤立”是种公共卫生流行疾病。社会孤立,是指客观上很少有社会关系,或社会互动很少。而孤独是一种主观的内在状态。报告称,孤独和社会孤立分别增加26%和29%的过早死亡风险,相当于每天吸15支烟。
此前的一些研究也说明,孤独是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者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纳入全球220多万人的9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显示,孤独或社会孤立的人,死亡风险高。研究者指出,孤独或社会孤立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有许多理论证明这一点。社交孤立或孤独的人不太可能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更可能吸烟和饮酒。此外,社交孤立与炎症和免疫系统减弱有关。社交孤立的人不太可能得到医疗护理,因为他们的社交网络较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人员联合哈佛大学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学者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项研究证实,社交孤立和孤独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显示,感觉孤独和较少参与休闲/社交活动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4%和3%,而与朋友或家人接触较多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则较低。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较重,以及睡眠差和感到孤独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人类需要群居生活,孤独并不应该时时刻刻占据我们的生活。摆脱孤独,回归集体生活,才能体会到世间美好。
社会联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与食物、水和住所一样对生命至关重要。文章开头提到的研究还显示,孤独的影响可能在生命早期开始,并持续一生。儿童时期的社交孤立与肥胖、高血压和成人血糖水平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增加有关。因此,摆脱孤独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美国公共卫生局的报告对摆脱孤独给出了建议:了解社会联系的益处和与社会脱节的后果,这关系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与他人保持持续、频繁和高质量的互动,投入时间培养人际关系,每天抽出时间与朋友或家人联系;尽量减少在谈话中分心,以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质量。例如,在与朋友吃饭、谈话和与家人共度时光时,不要玩手机;通过帮助家人、同事、朋友或社区中的陌生人,或参与社区服务,寻找服务他人的机会;积极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接触,以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和与他人的联系,感受到各种联系带来的好处;参加社会和社区团体活动,以培养归属感和目标感;减少导致与他人脱节的行为,包括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减少看屏幕的时间;在与孤独或孤立作斗争的时候,通过联系家人、朋友、咨询师、医务工作者寻求帮助;向医务工作者讲述生活中的重大社会变化,这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潜在的健康影响,并用于指导提供减轻健康风险的建议;在考虑与他人互动时,要问自己一些关键问题:如何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变?如何尊重他人?我该如何服务?怎样才能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承诺?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