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确定为乳腺癌防治月。乳腺癌是目前在中国女性群体中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而规范化筛查和治疗,是实现乳腺癌早诊、早治的重要途径。当经历过一段特殊的抗乳腺癌经历后,就会有一种特殊的认识和领悟。
去年8月,35岁的张女士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体检。因感觉右侧乳房有硬块,决定去医院检查。彩超结果显示为“囊肿”,可以手术切除。接诊的医生认为也有肿瘤的可能,建议她进一步检查。但因工作太忙,张女士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按照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检查。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囊肿”迅速扩大,后确诊为恶性肿瘤。
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真的无迹可寻吗?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孙强介绍,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其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出现乳房肿块(乳房部位单侧肿块,边缘不规则,用手推动时没有移动感,伴轻度刺痛感、隐痛感)、乳房溢液(在非妊娠以及哺乳期的情况下,出现异常的乳头溢液,溢出的液体为浆液性或者血性)、皮肤异常(乳房部位的皮肤出现异常,比如局部呈酒窝状,或者呈橘皮样改变)、乳头改变(乳头呈扁平状或者发生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不可掉以轻心。
在确诊乳腺癌后,医生建议张女士直接做根治手术切除乳房。张女士出现了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坚决不同意手术,不愿意自己身体有缺失。于是,第一次手术,她只做了肿物切除。
那么,一旦确诊乳腺癌就只能选择切除乳房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齐立强介绍,是否可以保乳,要考虑几个条件:首先,是单发的病灶,不是多发病灶。其次,肿瘤尽可能不在乳头乳晕的中央区,大小最好在3厘米以下。再者,要考虑肿瘤和乳房的比例关系,肿瘤占乳房比例越小,成功保乳的概率越高。
另外,要看患者是否适合保乳术后的放疗,因为保乳后的放疗对于减少局部复发特别重要。手术后放疗可以大大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但对于不适合做局部放疗的患者,医生不推荐保乳手术。当然,患者的意愿最重要。对保乳手术的认识和对自己形体外观的要求,会影响到患者的决定。
如果病情条件不适宜保乳,建议考虑乳房重建手术(也叫再造手术)来改变乳房的外观。该手术分为一期重建和二期重建。一期重建也叫即刻重建,指在进行乳房全切手术后立即进行重建。二期重建是在病情相对稳定,术后1~2年进行的重建。重建的方法主要有自体背阔肌重建和假体重建,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假体重建。适合哪种重建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张女士为自己的无知感到了后悔,因为拒绝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让她在一周做了两次手术。所幸手术很顺利,随后的化疗过程她的状态也很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我国医学界运用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已经使乳腺癌5年治愈率达到和西方国家接近的水平。
齐立强介绍,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效果与病理分期、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患者要重视以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组成的全程治疗及管理模式。另外,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随着后来接触的健康知识越来越多,张女士对乳腺癌防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常告诫周围的人,重视早筛也很重要。
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介绍,在大样本的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筛查和统计分析基础上,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发布《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基于从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方法、筛查成本三方面因素,对45~69岁一般风险女性,推荐每2年进行一次规律性乳腺X线筛查。
指南还提出,对于来自乳腺癌高危家族且明确携带乳腺癌相关突变基因的女性,建议自35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其他乳腺癌高风险女性,建议40~44岁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超声筛查阴性时,建议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45岁后推荐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筛查均阴性时,建议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