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及教师备课,冬冬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版语文教材同步课文预习微课栏目,内容紧紧围绕官方统编教材编辑,预习和复习都适用(包括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类文阅读)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知识梳理 19
《皇帝的新装》
一、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二、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通常离奇曲折,引人入胜,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时代背景 18世纪末代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四、重点字词 1.笨 bèn 2.赐 cì 3.聘 pìn 4.炫耀 xuàn yào 5.称职 chèn zhí 6.愚蠢 yú chǔn :愚笨;不聪明。 7.现款 xiàn kuǎn 8.妥当 tuǒ· dang :稳妥适当。 9.理智 lǐ zhì 10.呈报 chéng bào 11.钦差 qīn chāi 12.滑稽 huá jī :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13.圈定 quān dìng 14.狡猾 jiǎo huá 15.陛下 bì xià 16.爵士 jué shì 17.头衔 tóu xián 18.勋章 xūn zhāng 19.袍子 páo zi 20.显耀 xiǎn yào:夸耀;炫示。 21.急迫 jí pò :需要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 22.渴望 kě wàng:迫切地希望。 23.不可救药 bù kě jiù yào: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药:治疗。 24.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25.随声附和 suí shēng fù 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和:声音相应。 五、课文细读 1.本文课文的题目是“皇帝的新装”。从题目看,你认为中心词是什么? 新装。 2.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主线)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对新装的态度如何?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小孩揭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4.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个皇帝喜欢穿新装,有两个骗子自称会做奇异的新装,皇帝上当,要骗子为他做新装。后来,皇帝和大臣去看新装,他们因为虚伪、愚蠢而赞美并不存在的新装。最后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新装去参加游行大典,最后骗局被一个小孩子揭穿。 5.这篇文章共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皇帝爱新装成癖,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第2—4段):写骗子开始“做”新装。 第三部分(第5—22段):写君臣看织布,全面展现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 第四部分(第23—32段):写皇帝“穿”新装游行。 第五部分(第33—36段):写揭穿新装的骗局。 6.你认为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①一个愚蠢的皇帝。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布料,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②一个爱美的皇帝。他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得漂亮。 ③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关心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想着如何穿得漂亮,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大臣们的谎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没有头脑。可见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④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他连自己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可见他是十分无能的。 7.“‘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这几句话可以看出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 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8.“‘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这句话中小孩子的喊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爸爸”为什么称孩子的是声音为“天真”的声音? 小孩是一个未经世俗浸染的生命,天真纯朴,无所顾忌,他没有什么要维护的,什么也不怕,也没有学会弄虚作假,因此,他的喊声表现出单纯,无私无畏。而“爸爸”的话是为了对孩子不懂世事做掩饰。 9.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你觉得皇帝、骗子、大臣、小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皇帝:昏庸、奢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大臣:昏庸、愚蠢、阿谀逢迎、虚伪、自欺欺。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孩子:诚实、天真、无私无畏。 10.骗子的骗术是文章想象最完美的体现,巧妙之处在于有心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骗术,因为它虚伪得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点影子。而这明显的骗局这些大人们居然没有人敢点透,这是为什么?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 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 11.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在事实面前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维护皇帝的尊严,从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12.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情节的?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六、写作特色 1.想象手法的运用。 运用想象的手法表现中心意思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被安徒生想象成一个嗜新衣成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怪人; 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也被安徒生想象得非常奇特; 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老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的心理活动、言谈举止,作者想象得更是既丰富又严密; 至于童话的结尾,那个内心极度恐慌但又装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皇帝,作者的想象又是那么合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2.夸张手法的运用。 本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 本文正是以皇帝的昏庸、虚伪和愚蠢,老大臣和官员们的腐朽愚昧、溜须拍马这些“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夸张的,因此就有了让人信服的效果。 皇帝、老大臣和官员们的丑恶表演虽然十分荒唐可笑,但只要想想他们的本质特点,就会觉得这些表演完全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 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无情鞭挞和辛辣嘲讽。 七、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讽了他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课后探究 20
《天上的街市》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二、文体知识:诗歌中的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 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借助联想,可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内蕴,丰富诗歌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想象,同样可构筑诗歌意蕴,同时还会触动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三、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初,我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鼓励人们执着地寻求光明和理想,郭沫若写下了这首诗。 四、字音字词 1.定然 dìng rán :必定。
2.陈列 chén liè
3.闲游 xián yóu
4.缥缈 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五、课文细读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光明、美丽、富足、幸福、自由的世界。 2.天上的街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3.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 街灯联想到明星。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2.理解第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两者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及对自由的向往。 (3)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诗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中都用“定然”一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一句中“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朵”,本来形容花,这里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六、课文主题 通过对天上的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光明、自由、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创建这一理想世界而奋斗。 21
《女娲造人》
一、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都人。袁珂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后撰写了《古神话选释》《中国神话史》《神话论文集》《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 二、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先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其产生表现了古代先民反抗自然的愿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有:内容丰富、故事短小。 神话一般分为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三种类型。 “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如《女娲造人》。 “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精卫填海》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等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原始人类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三、故事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四、重点字词 1.揉 róu:用手来回擦或搓。 2.荒凉 huāng liáng:形容人烟少,冷清。 3.寂寞 jì mò:孤单冷清。
4.莽莽 mǎng mǎng:密生的草。
5.蓬勃 péng bó:形容繁荣旺盛。
6.澄澈 chéng chè:形容清澈透明。
7.掺和 chān huo:掺杂混合在一起。 8.非凡 fēi fán:形容超过一般,不寻常。 9.气概 qì 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10.灵敏 líng mǐn:反应快;能对及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11.泥潭 ní tán:泥坑,也用于比喻。 12.绵延 mián yán:延续不断。 13.抟 tuán:捏成团。
14.縆 gēng:粗绳索
15.剧务:工作繁多。剧,繁多、繁忙。
16.神通广大 shén tōng guǎng dà: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17.灵机一动 líng jī yī dòng: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18.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19.莽莽榛zhēn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20.力不暇xiá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六、课文细读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用了几种方法创造出人类? 三种。用黄泥揉团成泥人;用枯藤挥洒泥点,甩出小人;男女配合,创造后人。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①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 ②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4.女娲造人这篇文章哪些方面写的好?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这些都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5.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3.本文处处洋溢着因人类诞生而产生的喜悦感,找出具有喜悦感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创造人类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 这种喜悦之情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 从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中也可以表现出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如“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等。这种喜悦的感受来自对生命的创造和生命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七、课文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2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寓言篇幅大多简短,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作品简介 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三、相关资料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四、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五、课文主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
一、问题归纳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2.“吹起喇叭”“唱着凯歌”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获得胜利后的蚊子得意扬扬、忘乎所以的样子。结局具有戏剧性.“叹息”与“吹起喇叭,唱着凯歌”形成对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很有讽刺意味。 3.蚊子的失败是由于蜘蛛的强大吗? 蚊子的失败,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蜘蛛的强大,而在于因获得胜利而变得骄傲的蚊子,头脑不清醒,以致自投罗网。相反,如果获得胜利后的蚊子,能正确认清自己之所短,小心谨慎,就有可能避免“被蜘蛛网粘住”的悲剧。 二、课文主题 通过叙述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手下败将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穿井得一人 一、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二、相关资料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2016年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 三、课文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当“向”讲。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四、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五、课文主题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杞人忧天
一、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篇篇珠玉,妙趣横生。 二、故事背景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不要庸人自扰”。 三、课文翻译 1.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注释】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无,没有。寄,存放。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注释】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告知,开导。 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 译文: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注释】 果:果然,果真。 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泛指星辰。 译文: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4.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释】 只使:纵使,即使。 中伤:伤害,受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5.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6.原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积块:聚积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7.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 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四、问题归纳 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2.杞人反复提出问题,说明了什么? 杞人反复提出问题,实则反映他内心的重重忧虑,照应了前文废寝食”。 3.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五、课文主题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 读读写写 1.雕像 diāo xiàng
2.庇护 bì hù
3.爱慕 ài mù
4.虚荣 xū róng
5.较量 jiào liàng
6.凯歌kǎi gē:得胜时所唱的歌。(另,凯旋kǎi xuán:战胜归来。)
7.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课后探究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因而忽视自己的短处,最终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二、启示:我们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我们必须进行考察分析,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在生活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三、示例:我同意后一种理解。杞人对于世界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那些人类的先驱者或者思想家,都不同程度表现出对人类、对未来世界深刻的忧患意识,甚至是悲观的想法。现在人类面临能源、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以及生态恶化等问题,而无法解决。因此我们说,杞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优良品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断的忧患之中,不断排忧解患,取得新的进步。 四、1.闻:知道、听说。 2.道:讲述。 3.亡:无,没有。 4.中伤:伤害,受伤。 5.奈何:为何,为什么。 五、略
七年级上册目录 1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写作一: 2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阅读综合实践 写作二: 专题学习活动: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试卷 3
第三单元
如何突出中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试卷 期中试卷 4
第四单元 写作 四:
思路要清晰 少年正是读书时 5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任务二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试卷 6
第六单元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第23*课 女娲造人/袁珂 第22课《寓言四则》 阅读综合实践 写作六: 整本书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试卷 期末试卷 更多学习资料推荐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内多音字汇总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预习卡 +预习提纲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后生字词汇总(基础知识必须掌握)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课文思维导图(清晰版)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课文及古诗文默写填空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必背课文古诗含注释+考点梳理 七彩课堂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学生用书含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全科目《状元笔记》合集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默写日日清+古诗词默写 人教版英语7-9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一课一练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全册类文阅读+中考满分作文
素材来源于网络,所有图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图片,更多资料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