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老师因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条“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而走红。视频里,一位学生因上课爱说话而被戴上老师的“小蜜蜂”扩音器。 该视频引起热议并被广泛转发,随后,不少网友都纷纷晒出自己给班上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并表示这种方法很有效。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11月17日,这位老师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声称自己已经迫于压力选择离职。 “在发布那条视频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单纯地想分享一下治理课堂秩序的好方法,该学生家长也在我的视频底下点赞评论,并认可了我的方法。” “但是由于视频的播放量越来越高,学生家长害怕对孩子产生影响,于是我第一时间下架了视频,并对学生和家长表达了歉意。第二天孩子来学校以后,我也是在积极观察着孩子的状态,好在孩子上课很积极,课间和朋友们相处也算融洽。” “由于我的视频已经被多次转发,家长联系到我,希望我发布一条视频去制止这种行为,但是没想到发布视频后引起很多质疑,最终我也接到了投诉。迫于各方压力,我最终选择了离职。” 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媒体 · 评论
“给学生戴‘小蜜蜂’的女老师道歉”登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一位年轻女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给一名爱说话的小男孩戴上了“小蜜蜂”。这位老师把视频分享到了网上,引起热议。起初该老师的这一做法在网上获得赞誉,被认为是一种管理学生的创新方法。然而,事情很快出现转折。随着视频播放量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害怕对孩子产生影响,该老师将视频下架,之后又因为该老师收到投诉,迫于多方压力下选择离职。
对此,有网友认为,老师的这种方法很棒,老师没什么错,不该被投诉。也有网友认为,虽然老师的方法很好,但是老师不应该把孩子的视频发到网上。
此事要分两个层面看,一个层面是,老师给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是不是“好办法”,或者说“对不对”。另一个层面则是,老师把与学生相关的视频发到网上,该遵守怎样的规则与底线。
抛开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不说,老师把给爱说话孩子戴“小蜜蜂”的视频发到网上,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其被家长投诉、视频被下架并不冤。这就好比学生上课时,因破坏课堂秩序被老师批评并罚站,批评、罚站都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所允许的教育惩戒措施,但老师能把学生罚站视频分享到网上吗?这是把学生被惩戒的事情“昭告天下”,侵犯学生的隐私与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规定:“信息处理者通过网络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原则。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这要求发布与未成年人相关的信息,必须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意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名老师分享这则视频时,最初获得的反馈是“一致点赞”,这折射出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意识淡漠。点赞、转发者思考过这一问题吗:如果被戴“小蜜蜂”的学生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看到这则视频会有何感想?
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教学工作的日常。教师当然有发布自己动态的权利,但是,要以不影响本职工作、不侵犯学生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合法权利为前提。否则,其分享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名教师被投诉、自己主动选择离职后,还有网友对她进行力挺,从中可见,明确教师权责边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规范教学秩序,还任重道远。其关键在于要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师依法履行教职。
网友评论: 此事随即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老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隐私,这个方式教育本身是没错的,但是把孩子被惩罚的情况录视频发到公众平台上,不打马赛克,比在学校当着全校师生点名影响更大,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的。换哪个家长都不会愿意的。“怎么能给学生拍这种视频?”也有人觉得,老师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言传身教之举。 百思不得其姐:真是搞笑,老师的办法这么好,为啥要离职,应该全国推广。我都想让我那个上课爱讲话的儿子戴一个。 鄱湖:很多地方,禁止老师拍摄学生的短视频,涉及未成年人。 林全:这个事我支持老师。 哄哄:可以理解家长的做法,下次要给孩子的脸打马赛克。 破军:老师管了也是为孩子好。
欢迎加入课外之旅资源群
群里薅商家的羊毛
根据自身需求扫码进群:(如满不能进,请私聊冬冬老师,谢谢!)
往期热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字读xiá”还是“xié”?老师:不懂别乱教!
点击图片,更多资料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