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虽然比不上大都市的繁华与复杂,但却是中国庞大行政体系中最接地气的权力场。这里分享一篇《体制内送礼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县城里,体制内送礼的诀窍(我的10年总结)
前几天一个老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刚调到县里,想请教如何摸清县里的"门道"。
我笑着说:"老弟啊,县城看着地方不大,但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在我这些年的从政经历中,我发现县城里总有那么几个关键人物,他们就像是定海神针,掌控着一个县的政治生态。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些"一手遮天"的角色。
别看现在强调集体领导,但在县里,书记就是"太上皇"。记得我刚到县里时,有个老科长跟我说:"小白,你就记住,县长提的建议,书记一个眼神就能否了。"确实如此,从干部任用到项目审批,书记一句话,比文件都好使。表面上是"父母官",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但说白了就是个"二把手"。我见过不少能力很强的县长,但只要和书记不对付,干啥都费劲。有个县长朋友常跟我抱怨:"就像戴着紧箍咒,稍微有点动作,上面就扣帽子说'越位了'。"他的权力仅次于书记和县长,特别是在书记和县长忙于更大的“局”时,常务副县长往往成为了实际的操盘手,掌控着地方事务的具体运作。结果呢?一次纪委突击检查,几张发票就让他"凉了"。所以我常说,在县里混,千万别跟纪委书记"过不去"。
纪委书记虽然表面上只是一个副职,但他手中的权力足以让任何人心生忌惮。公检法系统虽然垂直管理,但在县一级,还得看政法委书记的脸色。我见过太多案子,表面上是依法办理,背后都有政法委书记的"指导意见"。这种“实打实”的权力让他成为了县城里不可忽视的“安全保障”,他的存在确保了地方的稳定与安全。
这位才是真正的"伯乐"。
我认识的一位老组织部长说得好:"干部都说书记管提拔,其实提拔之前,都是我们组织部在把关。"
没错,从考察到考核,从谈话到审批,组织部长手里握着每个干部的"命门"。
正所谓“得组织部者得天下”,在某种意义上,组织部部长才是县城里真正的“幕后操盘手”。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
共勉!
每天增长一点县城生态小知识,你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
你也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