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里,这种“软腐败”现象正在蔓延...

文摘   2024-12-12 04:30   内蒙古  

文章前言 |老白

最近看到一条留言:“在国企上班,被逼到抑郁了怎么办?”


翻看评论区,发现类似的声音不在少数:“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回头一看,干的全是些没意义的事。”

“真正的工作没干几件,倒是检查材料和各种会议占了大半时间。”

这就是央国企里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软腐败”。

比起明火执仗的贪腐,这种“软腐败”或许更致命。


这里分享一篇《体制内送礼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县城里,体制内送礼的诀窍(我的10年总结)

01

 形式主义:花样百出的荒诞剧



有人说,形式主义就像一场“双簧表演”:领导用检查考验忠诚,下属用表演回应信任。

表面上看双方配合得天衣无缝,实际上却是自欺欺人的空转。

比如那些“年年有新意”的检查工作。

专项检查、合规督查、内部巡视……就像赶集一样,一个接一个。

为了迎接检查,基层员工忙得像陀螺,白天拍照留痕、晚上加班做台账,指望着能让领导满意。

结果检查组来了,瞄一眼台账就完事,最后那些材料堆在角落落灰,成了“检查的遗物”。

更荒诞的是,那些“开会解决开会的问题”。

有的部门一天能开四五个会,层层传达领导精神,结果越传越空洞,越传越离谱。

有人笑称:“开会这门艺术,已经被央国企发扬到了诺贝尔奖的水平。”

而真正的业务问题,则在会议的热闹中被彻底淹没。


02

  圈子文化:干得好不如走得近




年终评优成了“关系户提拔大会”,明明干成事的人被埋没,不懂包装、不懂钻营的实干者只能沦为背景板。

圈子文化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决定了谁升职,甚至影响了整个企业的风气。

新入职的年轻人,刚进单位时还满怀热情,几年后就被“传帮带”带成了老油条。

一个萝卜几十个坑的现象背后,是才干和热情被彻底埋没的现实。


03 

内耗:消失无踪的效率和心气




如果说形式主义是“屎上雕花”,圈子文化是“屁中寻香”,那么内耗就是“自掘坟墓”。

考核机制,表面上是为了激励员工,实际上却成了“谁会演戏谁得奖”。

默默干活的人无人问津,会做PPT的却成了香饽饽;创新的人怕担风险,不愿创新的人却得安稳升职。

最终,企业里只剩下两种人:一种是“累死的实干家”,一种是“稳坐高位的表演家”。

有朋友说:“在央国企里,不是看你干了什么,而是看你是谁的人。”

听着让人心寒,却又无比真实。


04

 软腐败:隐藏的巨大杀手




有人说:“这些问题改不了,是体制问题。”

但任何问题的根源,最终都可以追溯到“人”。

如果领导只看表面功夫,员工就只能拼命表演;如果圈子文化盛行,实干者就只能被边缘化。

久而久之,企业的创新动力和人才资源都会被这种“软腐败”彻底榨干

更重要的是,这种“软腐败”带来的损失,最终会由国家埋单。


05

  治顽疾:真刀真枪改革


改革考核机制,让实干者有奔头不看台账、不看PPT,直接用成果说话。

简化流程,减少无谓的留痕少开会、少检查、少报表,让员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留痕游戏”上。

打破圈子文化,营造公平环境加强监督机制,杜绝关系户和小圈子作祟,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转变管理思维,重实效不重形式领导层要带头拒绝形式主义,真正关心企业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只关注“表面光鲜”。


最后:企业的未来,不是靠表演出来的,而是靠实干拼出来的。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
共勉!
每天增长一点县城生态小知识,你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
你也可以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1.行政级别最高的派出所所长——副厅级
2.万年县,女乡镇党委书记事件,揭开了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3.县城里,县委书记想提拔县一中校长,县教育局局长不同意,反对有用吗?
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聊聊职场新鲜事。

职场小白日
关注这里,不仅仅有体制内干货,还有职场上的小心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