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并镇”来了!名单已公布,4合1、6合1、10合1超级大村涌现!

文摘   2024-12-25 04:30   内蒙古  

村口的告示牌上,红底黑字赫然写着:“合村并镇政策试点区域,村民请配合工作。”

几个穿着厚棉袄的老人围在一起,叼着烟袋,对着公告牌议论纷纷。

“听说咱们村和隔壁几个村要合成一个大村?叫什么‘6合1’,还说以后要像住城里一样,搬到统一的新房去住。”一个老头吐出一口烟,眼神复杂。

另一个老汉冷笑一声:“合村?怎么合?地是咱祖宗留下的,房子是咱几代人的心血。把咱赶到一块儿住,他们是想咱过好日子,还是图省事?”

乡村的静谧,被这些议论搅得更加沉闷。

1. 合村并镇的“超级工程”

在某些基层干部眼中,合村并镇是“政绩工程”的一张王牌。

毕竟,把几十个“零散村”整合成一个“现代化社区”,听起来像是农村振兴的伟大进程,既有数据可报,又有照片可晒。

然而,精美的 PPT 和规划图背后,很多细节却被忽略了——比如,村民们的生活习惯、祖辈留存的土地情感,甚至是最基本的交通距离

山东某地推出“10合1超级大村”,将十个村庄打包成一个“新农村社区”。

听起来宏伟壮观,但现实却是:新村离大多数村民的地有十几公里,村民每天骑着三轮车往返于新房和田地之间,耗时耗力。

政府强调“新村有医院、学校、商超”,但这些设施不是半拉子工程,就是迟迟未投入使用,村民看病仍得跑到镇里,孩子上学干脆直接转到县城。

这是“合村并镇”的核心问题之一: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方便“上面”,而不是为了村民。

“土地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优化”,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村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却被搁置到了一边。


 2. 从“村民”到“居民”:身份的悄然剥离

“合村并镇”之后,村庄变成了“社区”,村民变成了“居民”,听起来像是身份的升级,但实际上却是联系土地的纽带被一点点割裂。

有基层干部透露,合村并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土地利用”,也就是说,用更少的农村土地换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供城市扩张使用。

然而,对很多农民来说,宅基地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是他们世世代代扎根的象征。

失去了宅基地,就像失去了土地的归属感。

有些地方强行拆除村民的老房子,把他们赶进新社区。

结果,村民住不惯楼房,干脆又跑回田边搭个小棚子,继续守着自己的土地。

所谓的“新农村社区”变成了“空城”,田野上多了不少零零散散的“小棚户”。


3. 产业整合的“纸上谈兵”

合村并镇的另一大口号是“产业升级”。可问题是,产业并不是靠合并村庄就能自然升级的。

相反,过去那种分散的小农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更灵活,更适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现在,统一规划的“大产业”模式,却往往带来了更多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以某地合村后的“现代农业项目”为例,原本几个村各有特色:有的种果树,有的养家禽,还有的搞手工艺品。

可合并之后,政府要求所有村都种同一种“高价值经济作物”,结果市场饱和,农民赔得血本无归。


最后:对于村民来说,“合村并镇”不仅仅是一次居住环境的改变,更是一次身份的重塑和命运的转折。
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护他们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意愿,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

共勉!

每天增长一点县城生态小知识,你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

你也可以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1.行政级别最高的派出所所长——副厅级
2.万年县,女乡镇党委书记事件,揭开了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3.县城里,县委书记想提拔县一中校长,县教育局局长不同意,反对有用吗?
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聊聊职场新鲜事。

职场小白日
关注这里,不仅仅有体制内干货,还有职场上的小心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