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优秀创新案例19】市科技局:“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发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民生   2024-11-21 16:11   黑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项目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市科技局锚定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目标,打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用”融合贯通的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全面精准衔接、高效有序互通、协同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省创新发展指标综合评价中,我市连续2年列全省综合型城市第三位;2024年,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参与完成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政”促“产”,下好产业发展“先手棋”。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摆在攻坚破难的突出位置,全面释放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稳存量,开展精准服务。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为依托,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经营、产品研发、项目建设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内现有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打造助企“点对点”精准服务品牌,帮助企业理思路、抠细节、提质量。截至目前,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专场培训10余场次,组织开展座谈会议20余场次,实地走访100余家企业,推动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扩增量,强化梯次建设。建立市县两级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印发《牡丹江市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明确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面梳理全市4.5万家企业资源,重点了解规上企业、临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有研发活动、有知识产权的潜力企业创新情况,形成以年为循环单位的近期、中期、远期三级培育库,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蓄水池”,确保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成长一批”的良好态势。提质量,激发内生动力。坚持衔接、贯通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创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新申报企业和规下复审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激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落实《黑龙江省科技类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兑现88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奖励资金2257.5万元;落实《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三篇大文章”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兑现2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市本级奖励资金435万元;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7家。

(二)强“研”促“学”,用好产业发展“连环招”。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科技特派员“单兵作战”模式,以“组团”式服务投身基层一线,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开展供需精准对接,把科技成果引入产业升级主战场。立足需求,创新组建团队。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我市55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58次,对接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企业等100余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效协作为原则,组建以科技特派员、农科院优秀青年、高校教师等各类科技人才为成员的助农志愿服务队10个,成员近百人,服务于县(市、区)各个乡镇,围绕地方产业特色和乡镇多元化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科技服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立足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将全市划分为10个县(市、区)进行管理,建立“队地双方协调衔接、相互配合”“服务队联系对接”“月调度、季汇报、年总结”等工作机制,利用实地调研、视频联动等方式邀请专家指导工作,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线上+线下”模式,广泛宣传科技人员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选树孟祥海、刘玉兵、程连坤等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优秀典型,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向先进看齐,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立足发展,创新多元服务。把农业生产、乡村文旅、电子商务等先进理念、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引入乡村,通过举办电商技能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对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并利用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平台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技能,拓宽农产品销路。截至目前,服务带动种养殖户1650户,帮助农民增收284.42万元,举办培训71场次,培训农民3800余人次,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强“金”促“用”,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载体,优化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有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化金融服务,拓展资源渠道。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新体系,持续拓展科技资源广度深度,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通过举办“银企携手共进科技赋能未来”科技型企业专项对接会,动态推送3批次、300余家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促成275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6.6亿元。深化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落地。创建全省首家牡丹江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将企业技术需求与征集的科技成果进行智能匹配,创新设置路演对接模块化环节,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路演对接活动。年初以来,共举办“汇智龙江”牡丹江装备制造产业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会暨黑龙江省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换届大会等16场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共推介发布380项科技成果,促进22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带动投资2.44亿元,新增经济效益1.93亿元。深化产学研用,提升转化效能注重集聚科教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先后与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我市共建立19个头雁团队工作站,一锻重型装备、汇鼎产业研究发展院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我市落地,鑫北方、北一半导体、友搏药业、恒丰纸业先后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批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实现较大提升。



三、经验启示 

 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要敢于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格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必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市科技局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格局,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必须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市科技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力相结合,建立市、县、乡协调联络工作机制,形成专业推进、上下协同、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依托产业创新平台,示范推广新成果,助推县域产业提档升级。实践证明,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鼓励各类科创平台建设,才能形成各环节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发力。市科技局坚持更新思维理念,深入实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技成果一体化推进,推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发力,推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根。实践证明,要发挥集聚创新资源优势,建立产业需求与成果供给精准对接、金融助力、中介全流程服务的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需求推进研发、转化活动一体化进行,真正从源头上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

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


来源:市能力作风办

编辑:戴云鹏

校对:赵文俊

审核:市能力作风办


扫码关注我们

长按关注我们!
记得点击在看~

雪城先锋
理论讲台 党建平台 党员舞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