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英美苏企图瓜分中国,伟人凭借雄才伟略,彻底扭转了局势

文摘   2025-01-17 21:00   福建  

1945年第二次大战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聚在一起,在雅尔塔地区召开了一场会议,这场会议的主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的利益分配问题”


一番商议过后,三国首脑达成了一致,并偷偷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但最终毛主席凭借自己的雄才伟略,用一战逐出了蒋介石,之后又粉碎了美、苏、英三国瓜分中国的计划。

那毛主席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当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元首聚齐议阴谋

1945年的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预备结束的时候,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协定规定维持外蒙古的现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另外中苏之间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证苏俄的优先权益。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产生疑惑,这不是三国的秘密协定吗?为什么好处都给了苏联呢?

原因很简单,美国和英国之所以愿意将大部分好处让给苏联,主要是为了让苏联对日本宣战罢了。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撮合下,斯大林也同蒋介石达成了一致。


首先,斯大林对蒋介石承诺说,自己以后便再也不会支持中国共产党了,他将坚决拥护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中国唯一的党派。

另外他还表示,苏联会协助国民政府解决新疆以及东北问题。

当然,作为交换,国民政府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蒋介石不仅将外蒙古的部分权利转让给了苏联,而还同意了“中苏共同占有和经营,中国中长铁路和南满铁路30年”的无理要求。

虽说在这份秘密协定被曝光之后,备受压力的斯大林并没有履行契约,可他也同样拿着这份条约,从中国这里分去了不少好处。


而蒋介石这边,则是假借重庆谈判彻底的暴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他不顾民意,一意孤行的挑起了国共内战。

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内上下都是不同意开展内战的,可对野心勃勃的蒋介石来说,和权力相比,民意并不重要。

大战打响之后,蒋介石迅速向解放区开启了猛攻。


然而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打碎了蒋介石的企图。

一方面,国民党当时在国内是非常不得民心的,所以在情报方面和物资补给方面,他们是比较吃亏的。

另一方面,国民党内的军心也非常不合,当时,几大军阀的明争暗斗和国民党内军统和中统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这样的局面也让美国开始重新掂量蒋介石的价值,最终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不过李宗仁一上台,便迅速和自己的老友白崇禧达成了共识,企图与中共谈判,表示愿意以毛主席提出的八条作为和谈的基础,并提出了“划江而治”的方案。

可让谁去谈判呢?

一番挑选过后,李宗仁将目光放在了刘仲容的身上。

早在新军阀混战的时候,刘仲容就以桂系特使的身份,多次奔走于中共和反蒋派系之间,帮助两派达成合作了。


可以说,刘仲容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都是有着深厚友谊的。

就这样,刘仲容被派往了北平。

1949年3月,毛主席接见了刘仲容,一阵寒暄后,他一五一十地将李宗仁等人的意图转达给了毛主席。

刘仲容表示,由于目前局势,李宗仁、白崇禧决定进行和谈,希望形成“划江而治”的对峙局面。

听到这里,毛主席闻言严正指出,“白先生要我们不要过江,这是办不到的。”


闻讯,刘仲容也慌了起来,可即便他怎么说,毛主席依旧没有动容。

得知毛主席态度的李宗仁等人心里也都清楚,毛主席想过江的心意已决,他们在走投无路之后,又将希望放在了美苏身上。

力排众议赢得胜利


美国和苏联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动态。

在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的时候,美苏就迅速站了出来表示了对该协议的支持,如今协议签不了了,他们自然也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美国和国民党已经是老搭档了,对于他们会支持国民党的这一划江而治的提议,我们并不意外。

可就在这个时候,苏联也站出来横插一杠,开始对国民党的支持。


其实此前在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苏联方面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暗示毛主席等人,不要南下过江。

1948年12月斯大林发了一封国民党政府请求苏联居中调停国共之争的请求信给毛主席,意思就是希望毛主席能接受苏联出面的“调停”

但都被毛主席断然拒绝了。

之后斯大林又反复发电报给毛主席,建议其与国民党继续和谈,建立和平

并宣称,“如果中国共产党直接拒绝与南京和谈,则向世人宣布它主张继续进行内战” 。

但是毛主席清楚为了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必须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搞什么划江而治,将后患无穷。

所以毛主席从整个国家的长远大计考虑,毅然决定过江,渡江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而就在渡江战役期间,英国也来横插一脚,故意挑衅,无视解放军的警告,直接闯入解放军前线预定的渡江江段。

但是英国不知道的是,解放军不是贪生怕死的国军,更不是软弱无能的清兵,对于英国这种行为,解放军给予了坚决的打击,“紫石英号”最终被重创,只能仓皇的逃出长江口 。

然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却仍然以老牌海权大国的傲慢,要求英国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实行武力报复”。

对此,毛主席直言,“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

这次事件也标志着英国等列强在中国“炮舰外交”的最后终结 

而解放军也没有被“紫石英号”事件而耽搁,在解放军英勇顽强的进攻下,4月23日南京得到解放,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最终土崩瓦解。

毛主席确实是一位拥有雄才伟略的伟人,在美、苏、英、国民党等多方势力逼迫的重压之下,他却依旧能够以长远的目光做出这样的决定,避免了日后的纠缠,带领中国走向了蓬勃的发展。

而毛主席的雄才伟略不仅体现在这场渡江战役上,更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场战役中。

粉碎野心“扫屋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后,并没有真正粉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狼子野心,没过多久,美英等国就利用西藏问题开始了对中国的刁难。


但毛主席早就窥探出了这些国家的不轨阴谋,并以极快的速度顺利解放了西藏,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取得了重大保障。

除此之外,1950年朝鲜也爆发了一场巨大内战。

面对北朝鲜的求援,国内是有很多人都不愿意我国赴朝作战,毕竟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也正值百废待兴之时。

可是毛主席却认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力排众议之下,毛主席亲自下令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老总为志愿军总司令,带领志愿军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而之所以要派兵去到朝鲜战场上,毛主席也是有他的考量的。

原本朝鲜爆发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他们国家的内战罢了,可是当美国介入朝鲜局势之后,一切都变了性质。

当年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朝鲜问题也引起了美英苏三国的注意。

此前在慕尼黑会议上美苏决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实现朝鲜半岛的独立,然而随着三八线的划分,朝鲜半岛便开始走上了长期的分裂之路。


法西斯国家战败之后,世界掀起了一股反殖民主义的浪潮,当时朝鲜的南北两个政府为了反对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统一,都将矛头指向了对方,并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多场冲突。

最终1950年6月25日,战争全面爆发。


6月27日汉城失守,此时南韩的李承晚等人也瞬间慌了神,赶紧向自己的“靠山”美国这边提出了援助。

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朝鲜半岛的权益自然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为了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美国迅速找到了联合国,并向其提交了一份提案表明了自己要去往朝鲜支援的态度。

在美国的指使下,几个常任理事国也同意了这一提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联合其他15个国家成立了一支武器精良的联合国军队来到了朝鲜战场。

而美国的介入,也将这场内战升级为了牵涉到中苏的局部战争。


随着联合国军在仁川的成功登陆,北朝鲜军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金日成也致函毛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朝。

毛主席心里清楚,如果真的让南韩统一了朝鲜半岛,也就等于让美国控制住了朝鲜半岛的政权,那他们便可以肆意妄为地在我国的大门口修建威胁工事了。

另外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多次无视中国的警告,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了中国安东的地区,试图将战火烧至中国境内。

最终毛主席同意了北朝鲜的求援,决定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通过毛主席的英明指导,和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我们在这场战役中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这场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也被世界称之为中国的“立国之战”,我们不仅凭借这一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也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力量。

当年美国为南韩政府出兵打北朝鲜政府的行为,不仅仅是在打北朝鲜这么简单,他打的更是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脸。

可由于在先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的过程中,苏联的损失实在是太过惨痛了,当时的他们为了加紧恢复生产、完成工业建设,并不愿意派大量青年劳动力去到抗美战场上。

所以说,当时苏联对中国为他解了“燃眉之急”的行为,也是记在心里的。

此战结束后,苏联紧接着便为中国派来了大量专家,给予了我们技术与财力上的支持,并于1953年和1955年年初,将中东铁路和顺旅港归还给了中国。


其实从抗美援朝这场战役中,我们便不难看出当年毛主席的决策是多么正确了。

事情进行到这一步,当年美、苏、英三个国家企图分裂中国的野心,才算是被彻底击碎了。

也正如彭老总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虽然说如今伟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他的精神、他的战略、他的思想,却依旧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砥砺前行。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