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胆英雄少之又少,要能称得上是美军生死判官的,唯有单兵王者胡修道,一天歼灭280名敌人,这已经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仅仅是名字就让美军闻风丧胆,胡修道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晚年的胡修道又有哪些伟大的贡献?你听说过胡修道的故事吗?关注馆长给你惊喜!
胡修道
浴血鏖战上甘岭
1951年6月,胡修道成功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成为第12军麾下一名战士,他估计万万想不到,就在即将进行的上甘岭战役中,上演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在1952年的10月,朝鲜战场迎来了那一年最为猛烈的一场战斗。当时美军第八集团总司令范弗里特,和南韩总理李承晚,都亲临战场指挥。
上甘岭高地最靠前的阵地,就是九号和十号,还有三号阵地,胡修道的任务,就是和战友共同坚守三号阵地,但是美军采取炮火猛攻策略,铺天盖地将整个三号阵地覆盖,我军的建筑工事,早就在美军的炮火下荡然无存,胡修道从坑道来到三号阵地时,除了沙土之外,唯一剩下的,就是一块大石头,而且已经被炮弹炸掉一半。
而这块摇摇欲坠的大石头,竟然成为他们唯一的遮蔽物。在进入阵地第一天清晨,美联合国军加上南韩军队,在空军支援下,敌人对高地发起了冲击,美军士兵成群结队往山上爬,而三号阵地的守军,只有胡修道和他的两个同胞,三个人入伍已经一年,但是这样的情况是第一次碰到,从前就算是以少敌多,面对的敌人也没有这一次来的猛烈,敌人越来越近,眼看着已经进入我军攻击范围,胡修道眼看着时间成熟,直接把手里的准备好的爆破筒扔出去,前面的敌人瞬间倒下了一片,紧接着又连续扔下去几个手榴弹,在三个人的攻击下,敌人第一次的攻击被打退,在阵地下方的山坡上,堆满了敌军的尸体。
敌军尸体
在短暂的安静之后,南韩军队率先发动了第二次冲锋,敌人用两个排的兵力,向着三号阵地冲锋,这一次敌人显然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最合适的应对办法,就是分工合作,另外两个战士,一个负责供应弹药,另一个负责攻击先头部队,而胡修道则负责攻击后续士兵,三个人默契配合,能够最大可能压制敌人的火力攻击,最后还能将敌人的火力,放在他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中,然后向敌军投掷大量的手榴弹,三个人占据高地,英勇作战,敌人的冲锋再一次被打退,直接丢枪逃跑,倚靠着这个大石头,三个人越战越勇,和敌人顽强对抗十个小时,在此期间,敌人数十次的进攻,都被胡修道他们打退。
上甘岭战役
就在他们坚守阵地的时候,旁边的九号阵地,却出现了危机,于是其中一个同伴前去援助,这也意味着,本就稀少的阵地守军,现在只有两个人,守住阵地的难度瞬间加大。但是胡修道没有任何犹豫,哪怕倾尽全力,他也要守住三号阵地。
敌人两个排兵力,我军只有三个人,没想到还抽走一个援助其他阵地,两个排一共有60人左右,2对60,这样极限的行动他们真的能赢吗?
单兵对战敌军攻击
胡修道和同伴就躲在大石头后面,两人未发一言,就等着敌人新一轮的进攻,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敌人,已经计划着进行更大规模的攻击,阵地久攻不下,敌人早就恼羞成怒,直接调集大量重型武器,对三号阵地发动攻击,不过幸运的是,大石头将两人保护的非常好,对方铺天盖地的轰炸,唯独跳过了大石头后面的藏身处,等到炮火停息,胡修道慢慢向外看,眼前的景象让他非常震惊。
单兵作战
就在山坡上,竟然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美军士兵,眼看着就要登上阵地,胡修道直接一颗手雷扔过去,最前面的美军士官当场炸死,看着美军惊慌失措,胡修道抄起机关枪,对着山下的美军开始扫射,对方根本来不及掏枪,就被胡修道击杀,就这样,在两人的配合下,敌军数次进攻再一次被打退。对方伤亡人数巨大,只能暂时停止攻打三号阵地。
虽然三号阵地暂时保存下来,但是隔壁的十号阵地,已经岌岌可危,于是胡修道抓起爆破筒,和同伴直接冲上十号阵地,行动非常迅速的占据了制高点,敌军明明已经冲上阵地,没想到被突然窜出来的“拦路虎”再次打退,按照原来的习惯,胡修道先扔了一波炸弹,之后再用机枪进行扫射,敌人的攻打再次受阻,没过多久,十号阵地的援军赶到,胡修道配合支援将士,将冲锋的美军打退,等到阵地平稳下来,胡修道再次抄起爆破筒,快速向三号阵地移动过去。
上甘岭战役
因为敌人绝对不会放弃对三号阵地的攻打,胡修道一直等到美军再一次攻上来,就这样,攻打整整进行了一天,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可是敌人依旧没有放弃攻击,源源不断的大炮落在阵地上。但是因为胡修道的顽强坚守,三号阵地依旧在我军手里,但是一同坚守的同伴,此时重伤无法战斗,胡修道只能独自一人,坚守在三号阵地,趁着敌军休息的间隙。胡修道准备好大量的手雷弹夹,只要敌人进攻,胡修道就拼命向敌人投掷炸药。
战斗现场
不完全统计,在那场战斗中,他们一共打退了敌人四十多次进攻,而胡修道一天就歼灭敌军280人,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并且成功守住了我军阵地。
单兵作战击杀280名敌人,这样的奇迹创造者,竟然是一名刚入伍一年的小战士,年纪轻轻,他究竟是怎样蜕变成这样的呢?
从新兵到英雄
出生在四川的胡修道,小时候和大家一样,就是一个普通的群众,只不过胡修道从小就与众不同,别的小孩喜欢吃糖打闹,而胡修道从小就喜欢磨棍子。
这就让人奇怪了,他磨棍子要干嘛?其实答案很简单,那时候家里没有劈柴的斧子,而胡修道的梦想,就是拥有一把大刀,他想要参军!
英雄胡修道
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国内就战火连天,可以说他就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胡修道看到太多支离破碎的悲剧,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军人,保护家人,保护自己的同胞。
幸运的是,父亲非常支持他的梦想,一边让他读书学习,一边帮他找到乡里有点功夫的先生学习,大概就是对练武有天赋,在老师的教导下,胡修道能够掌握老师教的所有东西,但是当时的中国战火连天,人民的生活都无法稳定,所以仅仅是学习了两年时间,胡修道就只能停下武术学习,跟着父母奔波逃命,直到他十七岁,在返乡途中,碰到了正在当地修整的红军部队,于是一心想要参军报国的胡修道,直接报名加入了解放军部队。
志愿军战士
但是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战争基本上已经结束,加入解放军部队的胡修道,每天只能简单做训练,不过虽然想一心报国,但是面对烦躁的训练,胡修道从未厌烦过,每天兢兢业业训练,尤其是在扔手榴弹的训练中,胡修道更是格外努力,部队定下来的距离是30米,而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40米或者更远,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胡修道渐渐从一个新兵,变成一个能力超群的新人王,不管是射击还是武术,他的技术在当时的部队,都是数一数二的优秀。
上甘岭战场
就在他19岁那一年,朝鲜战争彻底爆发,在刚成年的年纪,胡修道就参加了抗美援朝,虽然他个子不高,但是他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从这个朝鲜战场开始,胡修道就将自己的所学,全部应用于战场之上,虽然不能做到百发百中,但是依旧可以用最少的子弹,将敌人阻击在阵地外。
而且他打起仗来格外英勇,当时的朝鲜战争奉行的策略,就是小兵群战术,以前的兵家大忌,现在却是朝鲜战场的重大举措,这个战术要求每个阵地只能留下三到五人,小规模作战,这样可以最大规模的避免被敌人的炮火攻击,但是与此同时,对于战士单兵作战能力的要求,就会高更多,而胡修道在多次的小兵群作战中,都能取得胜利,当时部队里都说,志愿军里有一个兵王。
上甘岭战场
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人,胡修道直接获得金星奖章,这比一级战斗英雄都荣誉,全军一共才12名,彭老总才获得过一枚,可想而知胡修道功勋多么卓著,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不止能形容老师,也能形容像胡修道这样的人,到晚年也想着为国奉献。
晚年主政砀山
大名鼎鼎的胡修道,功勋卓著,如果留在京城,日后必是高官厚禄,为什么突然之间会来到砀山工作呢?
其实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德生,此人就是曾经的安徽省委书记,而胡修道之所以来到砀山,跟他有一定关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情况,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在特殊时期,各方势力争斗,砀山也因此受到牵连,急需相关人员过来主持工作,保证砀山能够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德生邀请胡修道支援砀山,当时的胡修道已经在部队中任职55年,成为部队的副团长,从未在地方工作过的胡修道。在砀山,开启了他为期五年的地方生涯。
一日为父母官,终身利天下民,胡修道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来到砀山之后,胡修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
砀山
在解放战争初期,砀山就被分割,在此之前它还叫做芒砀山,后来分成了芒山和砀山,芒山主要有两座大山,而砀山主要有两条大河。
虽然没有大山榜体,但是砀山的地形地势还算不错,四周较低,中间较高,小山之间的海拔相差有八米左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砀山的河流,就在砀山县内,湍急的河流就有十几条,而且这些河流还都是季节性的,这就意味着,每到河流涨潮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此之前,大大小小的洪涝灾害,已经发生了十余次。
胡修道是从1969年接任砀山县委书记,从他上任开始,首先做的就是了解当地群众的困惑,并且熟悉地形地势,在得知洪涝灾害问题后,胡修道就陷入了沉思。
洪涝灾害
思考良久之后,胡修道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兴修水利,他认为,砀山水利建设真的刻不容缓,季节性的河流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当地的群众只能被动受苦,更重要的是,砀山是一个农业大县,如果经常手洪涝灾害影响,农业基本没有发展可能。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对砀山来说。就是一个灭顶之灾,所以胡修道决定,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怎么才能真正解决水利问题呢?
胡修道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以蓄为主,以排为辅,”一定要蓄水和排水互相结合,这样才能更高效地解决洪涝灾害问题。
山洪下的村庄
如何兴修水利终于被搞清楚,胡修道马上就决定动手,雷厉风行的胡修道立刻着手布置任务,不止发动当地官员,还积极引领当地的百姓,一同进行水利活动。只是没想到,就是一个水利活动,也出现了问题。
赵提口打井遇状况
砀山附近有一个地方叫做赵提口,胡修道原来计划,在这个村子进行打井工作,试图用打井来疏通河道,但是没想到,连续进行了三次打井工作,最后都失败了,哪怕已经挖到了近十米深,可是依旧没有一滴水涌出来,在一线工作的水利劳动力,早就已经泄气了。
一些帮助打井的群众都早早离开,早知道那是近十米的井,已经比普通的水井更深了,可是这依旧没有打出水,就决定这个地区根本不可能出水,从最初信心满满,到后来都撂挑子不干了。
村民打井
一直奔波在基层视察工作的胡修道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于是马上就来到赵提口村子,他并没有责怪这些群众,反而开始拉着群众聊家常,从日常生活,最后聊到河道情况,一方面可以拉进群众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也能更多了解具体情况,在群众知道这是县委书记后,胡修道赶紧摆手希望大家把他当成普通人,为了能解决打井问题,胡修道和群众一起趴在土地上,研究打井不出水的真正原因。
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赵提口村,最初是黄河大堤最老旧的地址,整体的地形偏高,因为黄河的流沙本就非常多,虽然地形地势发生了变化。但是赵提口依旧很容易被黄河河流影响,当地的流沙层,最低都有四十米,如果地势稍微高一点,流沙层增加个五六米也不是问题。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虽然打井深度已经高于普通的水井,但是远远达不到当地条件,所以胡修道马上指导群众,将打井位置换到薄弱的地方,终于在赵提口村,打出了第一口水井。
艰难打井
在胡修道的研究下,第一口水井成功打通,这对于当地群众有极大的鼓励,于是当地群众直接一口气打通了三十口水井,最初大家喝水,只能从偏远的地方挑水,现在在赵提口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可以喝到水井的水。
赵提口村成功打通水井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砀山县城,所以周围各个村庄都派遣干部前来学习,结果当然也不负众望,那个时候在整个砀山县打下的井有几百口,而且这些水井无一例外,在后来的旱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哪怕到现在为止,砀山县打下的水井,都在为当地的群众服务,真实地印证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除了打井工作,胡修道还发动周围群众,对全县的各个河流沟渠,进行再一次修理疏通,并且还为这些重新逐渐的沟渠,分别配置了新的水利设备,尽可能保障当地农业正常发展。
水井建成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整个朝鲜战场乃至于中国史上,诞生过许许多多的英雄,堵枪眼的黄继光,被烧死的邱少云,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英雄先烈总被铭记
从1969年到1974年,在砀山的这五年时间里,胡修道尽心尽力,将整个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离开砀山之后,胡修道再一次回到了军队,之后回到南京军区,任职参谋长,他用一生实践了一句话,生死面前是英雄,荣誉面前堪称模范。
英雄志愿军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里也出现了很多敢于冒险的英雄,有敢于用胸膛堵枪口的黄继光,也有在烈火当中,巍然不动最后被活活烧死的邱少云,还有在长津湖驻守三天三夜,最后都冻成冰雕的冰雕连,因为这些英勇无畏的志愿军英雄,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力,当做铜墙铁壁,站在了人民的前面,最终战胜了拥有精良装备,和众多兵力的美联合国军。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志愿军战士娘枪换炮,开始换上苏联制造的武器,双方的武器差距,已经有很大程度的缩小,所以礼物打仗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最终美联合国军最终决定低头,而促成这个结果的,就是像胡修道这样的普通战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英雄志愿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有记者在晚年采访胡修道先生时,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真正的功臣,是那些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胡修道先生说,他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党和人民已经给了他很大的荣耀,战功赫赫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可是却能不在意高官厚禄,这就是一名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共产党员,所孙具备的良好品质。
我们要学习那些英烈们的行为和精神,把他们用生命维护好自己的国家,更好地建设起来,这样才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也无愧于新时代青年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