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风云:陶铸请赫鲁晓夫吃“龙凤斗”,苏联女代表当场吓哭

文摘   2025-01-19 23:17   福建  


毛主席故意对苏联官员发火,背后大有深意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毛主席收到了来自苏联的照会,苏联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当毛主席从机要秘书手中接过这一照会看过之后,他高兴地和机要秘书握了握手。这位秘书为毛主席工作过很多年,送过无数文件,如此握手还是第一次。此事显示了毛主席对苏联的重视。

49年12月6日,毛主席乘坐北上的专列前往莫斯科。这也是毛主席51年来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祖国,踏上异国的土地。

途中经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时,毛主席下车到月台散步,大概是由于被冷风吹到了,他忽然“头晕目眩,满头大汗,站立不稳”,一旁的翻译师哲连忙将他扶进了车厢。师哲说,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也发生过。

火车开了10天,12月16日中午,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的大钟刚敲过12响,毛主席的专列就进站了。


毛主席此次访问苏联,主要就是要与斯大林就中苏关系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展开商谈,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废除苏联和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但苏联却一直想方设法婉拒订立新条约,主要原因是斯大林认为1945年苏联与蒋介石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议》制定下的,如果与中国重新签订条约,可能会牵动《雅尔塔协议》,改变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归属问题。

遭到两次婉拒后,毛主席非常生气。一天,苏方联络员科瓦廖夫和翻译费德林来别墅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对他们发了很大的脾气,他说:

我到莫斯科来,不单是为斯大林祝寿的!你们还要跟国民党保持旧的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两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

毛主席这次发脾气,其实是一种让苏联知道自己态度的策略。据师哲回忆:

他们(指科瓦廖夫和费德林)走后,我去见主席。他情绪很好,高兴地对我说:他如此教育一番科瓦廖夫,其目的是为了使他们向斯大林反映情况(即反映我们的不满)。


毛主席在两次被拒绝后,他就住在别墅里,既不外出参观,也不出席活动。

这时候,西方媒体助了毛主席一臂之力:英国通讯社发表造谣文章,说毛泽东已经被斯大林剥夺了人身自由。

苏方这下有些慌了,斯大林下令让记者写了一个谈话稿,谈话稿中的毛主席说自己在莫斯科等着签订新约,所以要过一个时期才走。毛主席看后签了字,1月2号这篇《答塔斯社记者问》见报了。

1月5日,杜鲁门发表声明,称美国不会干涉中国内政,会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也会避免一切国家在中国获取势力范围。

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发表了讲话,称“谁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谁就是美国的敌人”,艾奇逊的发言称苏联对中国很有野心,也强调了美国的安全线不包括台湾。

美国当时的策略是离间中苏关系,阻碍中苏达成同盟条约,但事实上,他们的在不知不觉中助了毛主席一臂之力,促使斯大林下定决心签订了新条约。


最后,毛主席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促成了于中国极为有利的条约内容,包括苏联将中长路、旅顺口在三年内无条件交还中国,大连的产权将会在一年内交还中国。

官修《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逄先知 金冲及主编)评价说:

“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从不让步,即使对在国际共运中享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斯大林,也不例外。毛泽东有一个强烈而鲜明的性格,凡是他认准要做的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谁也阻挡不了。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加上其他因素,斯大林终于改变了观点,同意签订新约和其他新的协议。”

这个评价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毛主席为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所做出的努力将永远被人民牢记,被历史铭记。


苏联工作人员泪别毛主席:他比斯大林亲切

在莫斯科期间,为了调节毛主席的生活,苏联人提供了几十部影片供毛主席观看,毛主席最喜欢其中的人物传记片,《彼得大帝》、《库图佐夫》、《涅夫斯基》等。

斯大林得知这一消息后,曾对师哲说:“毛泽东真是个聪明人,有空就看人物传记片,这是入门历史最快捷的法子。”

《中苏贸易协定》签字结束后,毛主席邀请斯大林去参加中国举行的告别宴会,并告诉他:“如果健康状况不允许,你随时提前离席,我们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

斯大林回答:“我历来没有在克里姆林宫外出席过这种宴会,但我决定破例接受你们的邀请。”

毛主席再次说如果他身体不支,可以提前离席。斯大林说自己既然去了就会参加到底。


2月16日,斯大林也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告别宴会。宴会结束后,毛主席等一行人就启程回国了。

临别前,周总理了细心的为苏联的领导人们和服务人员们准备了纪念品。在苏联的工作人员中,瓦莉娅、玛露霞是和毛主席接触最多的人。

瓦莉娅原本是斯大林餐厅的工作人员,特地被调来服务中国代表团,她做事非常麻利,一个人就可以负责十几个人的吃饭饮食,而且从容不迫。周总理都多次夸奖过她。

玛露霞是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姑娘,有一次她在走廊聊天,把睡觉中的毛主席吵醒了,但毛主席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加入了她们的聊天。

毛主席和周总理登上离别的汽车后,瓦莉娅和玛露霞连大衣都来不及穿,就站在寒冷的路边送别。她们都泪流满面,尤其是瓦莉娅,她捂住自己的脸哭得不能自已。


毛主席吩咐师哲下车,代表自己向她们做最后的道别。这些服务人员觉得毛主席为人和善、平易近人,懂得关心她们,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也不会浪费水电。毛主席每次外出都把自己的房间清理的非常整洁,这些让她们非常感动,也赢得了她们的敬重和爱戴。尽管只在一起接触了两个月,但她们已经对毛主席很有感情了。

给他们送行的苏联上校告诉师哲,这些人觉得毛泽东比斯大林更亲切。


赫鲁晓夫访华趣事多:女代表被“龙凤斗”吓哭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迅速掌握了苏联的最高权力。一年后,赫鲁晓夫率苏联代表团抵达北京,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周年的活动。

双方签订了《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联合宣言》、《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苏关于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将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国的联合公报》、《中苏关于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联合公报》等文件。

赫鲁晓夫的这次访华,把中苏关系的高度推到了高峰,中苏关系也因此进入了蜜月期。


在双方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率领着一众苏联代表在中国的华中、华南、华东的各大城市参观游览。

赫鲁晓夫在中国参观游览,主要乘坐火车,同时天上还有6架专机供他们调遣。

苏联代表团到达济南后,赫鲁晓夫突发奇想要下去走一走,但当时时间还早,站台一个人也没有,这让赫鲁晓夫非常扫兴。

一旁跟随的布尔加宁看见一位长得很可爱的专列服务员,便伸手抚摸了这个小姑娘的脸,小姑娘被吓得脸色煞白,不知所措。

一旁的师哲连忙过去制止,告诉他不要这么做。

布尔加宁也面露不悦地说:她比我的孙女还小。师哲说,在中国,即使是你的小孙女也不能这样,何况你还不认识她。


到达上海后,潘汉年副市长亲自陪同赫鲁晓夫观光,在登船游览了黄浦江时,赫鲁晓夫询问了一句黄浦江水有多深,工作人员回答有30米深,赫鲁晓夫听后要求返航,执意不肯坐船了。潘汉年也只好同意。

赫鲁晓夫一行到达广州后,广东第一书记陶铸接待了他们。陶铸用很多南方特产招待了他们,他们第一次吃到了椰子、杨桃等水果,显得非常高兴。

宴会上,陶铸安排了“龙虎斗”、“龙凤斗”等广州名菜,所谓“龙虎斗”就是蛇肉加果子狸肉,所谓“龙凤斗”就是蛇肉加山鸡肉。

苏联代表们听了这些介绍一个个吓得不敢动筷子,其中两个名叫福尔采娃和纳斯里金诺娃的女同志还吓得当场哭了起来。

在赫鲁晓夫为期19天的访华旅程中,真可谓趣事不断。


赫鲁晓夫捅了娄子,紧急求援刘少奇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

10月,波匈事件爆发。10月21日,苏联发来电报,希望中国能派一个有力的代表去莫斯科和他们商谈对策,他们指名希望这个人是刘少奇或者周恩来。

10月23日刘少奇率代表团匆匆赶往苏联。

代表团下飞机时,机场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迎接。一上车,知道自己捅了娄子的赫鲁晓夫就一直向刘少奇诉说自己的想法。


车子到了别墅,赫鲁晓夫也不给客人洗漱的时间,继续拉着刘少奇说话,直到工作人员再三催促,赫鲁晓夫才叫刘少奇一起进餐。

赫鲁晓夫说:“苏联对波兰不太好讲话,你们中国是好讲话的,波兰同志对你们比较信任,希望你们能劝劝他们。”

谈话结束时,刘少奇传达了毛主席的意思:“列宁和斯大林是我们阵营的两把‘刀子’,现在丢掉其中一把不应该。”

赫鲁晓夫却说:“斯大林这把刀子应该丢掉,没有用了。”说完他就匆匆离开了。

在第二天的苏共主席团会议上,刘少奇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他的发言中既有建议,也有批评。

刘少奇说:苏联长期以来诚心诚意地援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帮助很大啊,但关系还是搞不好。这就值得研究一下,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是不是犯了大国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的问题,才导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这也是波匈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刘少奇指出了苏联的很多问题,比如苏联不应该在报纸上随意批评兄弟党,比如1950年批评日共,后来又批评波共。他建议苏联应该多做自我批评,不要老是觉得自己超人一等,凌驾于他人之上。

刘少奇的讲话慷慨激昂,苏联人从来都是指挥别人的,从没有受到过这样的批评。现场很多苏联代表坐不住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被“龙凤斗”吓哭的福尔采娃,她站起来想离席,但被赫鲁晓夫严厉的目光又按在了椅子上。

赫鲁晓夫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在刘少奇讲话后承认了自己过去确实有一些地方搞了大国沙文主义,他也当场表示:“以后我们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长久下去一定是会破裂的。”


菲律宾第一夫人想见毛主席不成,当场落泪,李先念如何处理?

1974年,时任菲律宾总统的马科斯委托他的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访问中国。

这位第一夫人人送外号“铁蝴蝶”,据说是个厉害的人物。

当伊梅尔达到达北京后,周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先后会见了她。

当李先念副总理告诉她毛主席不在北京,不能与她会面后,这位第一夫人立刻表示非常失望和难过,希望李先念让她务必见毛主席一面。

李先念安慰她说,并不是主席不想见她,只是主席现在人在武汉,实在没有办法,希望她能谅解。


伊梅尔达听后面露哀伤,一言不发,随后她从身上抽出了一方手帕开始拭泪。会客厅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了伊梅尔达哭泣声的声音。

哭了一会儿后,伊梅尔达把自己的手帕轻轻放到一旁的茶几上,一句话也不说,就静静的坐着,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她什么话也不说,是不理她呢?还是把手帕捡起来还给她?

李先念最后答应她自己会重新安排一下,尽量满足她的愿望。

这时,伊梅尔达才破涕为笑,她热烈地和李先念握了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李先念立刻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毛主席,询问主席现在能否见她,如果不能自己会想办法拒绝。虽然主席当时眼疾很严重,但他还是同意了会见一下这位第一夫人。


李先念随即安排把这位第一夫人用专机送到了武汉,这位第一夫人最终如愿以偿。

这次伊梅尔达访华,主要是替她丈夫马科斯的访华做下铺垫。不久后,马科斯总统亲自到访北京,伊梅尔达也跟着来了,并且又一次出尽风头。

访问的末尾,菲律宾方面特意举办了一个奢华的宴会,宴会上所有的东西,包括桌布、摆件、蜡烛,甚至食材,都是他们从菲律宾空运过来的。他们还为在场的每一位客人准备了精美的礼物。

在这次晚宴上,伊梅尔达身着精美的菲律宾民族服饰,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倾倒了不少人。


当时担任翻译工作的章含之(乔冠华的夫人)再次目睹了这位“铁蝴蝶”的手段:

当时她向与她一桌的韩念龙同志推荐了一道菲律宾菜,韩念龙吃完之后客气地说味道很不错,又酸又甜还有些辣。

这位“铁蝴蝶”面带微笑地说:“对呀,就像我们女人一样。”

韩念龙建国前是军政委,建国后就进了外交部,也是个久经沙场、见过无数大场面的老外交家了,但一时间还是被她的话弄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时韩念龙的夫人也在桌上,她也是位老革命,听见伊梅尔达如此说话,扭头就对章含之说:“这个女人太不像话了,接下来的活动我不陪她了。”

章含之也感叹,这么她多年第一次见到能如此充分运用自己女性优势的第一夫人。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