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我国大西北传来的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
这一声巨响,意味着中国将打破世界上有核国家的核垄断;意味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都将大大提升。
1966年10月,我国决定公开核试验的相关照片。
身为记者的孟昭瑞,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刊登出去,这是与生俱来的国家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使然。很快,孟昭瑞便将几张原子弹爆炸时的照片交给周总理亲自审核。
看着这几张照片,周总理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不多时,他便下了一道密令:把蘑菇云图下方的地面部分裁掉再刊登。
孟昭瑞不理解总理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要知道,原子爆炸图片见报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利剑已然铸成,此时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任何国家都不要妄想再对中国进行核威胁与核讹诈。
可周总理却要放上去一张被裁减的不再完整的照片,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周总理对此作出解释后,大家纷纷被周总理的高瞻远瞩与心思缜密折服。
那么,周总理究竟为什么要将蘑菇云图下方的地面部分裁掉呢?这其中有何深意?
此事,还需要从中国开始研究原子弹说起。
【“原子弹是纸老虎,也是铁老虎”】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日本“有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原子弹洗礼的国家。
世界其他各国见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以及骇人的破坏后,纷纷意识到美国的原子弹已经成为高悬在世界各国头上的一把利剑,且暂时没有任何盾牌能够防御。唯一能够抵挡这种武器威的办法,就是自己也拥有这样一把利剑。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原子弹。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说这件事是使中国意识到拥有核武器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建国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就让中国意识到拥有核武器的迫切性。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麦克阿瑟曾要求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使用核武器,虽然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拒绝了这个建议,但他在将核武器肢解之后,安放在距离朝鲜战场最近的一艘航空母舰上。
这意味着我军时刻处在美国的核威胁与核讹诈中。
我们应该清楚,头上时刻悬着一把不知道何时就会掉落下来的利剑,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况且我们对这把剑毫无还手之力。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耻辱。
再加上当时世界格局逐渐演变成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极格局,作为社会主义阵营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微妙,甚至可以直接说就是敌对的状态。
而身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在1949年已经核试验成功。这意味着美国的首要核打击对象,可能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屈居第二的中国。这也使我国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拥有核武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虽然原子弹这种大杀伤性武器不会轻易使用,但是没有和有而不用完全是两码事,别人有与自己有更是两码事。总而言之,万事还得靠自己。
伟大领袖毛主席正是始终抱着这种信念:靠人不如靠己。
他认为:原子弹是纸老虎,也是铁老虎。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但是在战术上要重视它。
面对核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自此也就开启了我国原子弹研究的艰辛历程。
【中国开始研究原子弹】
1. 中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
1953年秋,时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向中央提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建议。
要搞原子弹,其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原材料——铀矿的发掘。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发现铀矿。而作为战略资源的铀矿,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如果没有铀矿,有关原子弹的一切都将变成空谈。
为了早日解决铀矿的问题,周恩来曾专门指示地质部抓紧进行铀矿的勘探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4年秋天,由地质部副部长刘杰亲自主持的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在广西首次发现了铀矿。虽然这只是一个次生矿,开采的价值不大,但这也证明了中国的确存在铀矿。
刘杰将发现铀矿的事情第一时间向周总理做了报告,周总理激动地说:“太好了,真是个好消息。”毛泽东在听到这消息时也是格外兴奋,并当场表示要约地质部负责人面谈。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约见了李四光、刘杰和钱三强。
会上,李四光介绍了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及我国铀矿的分布情况。随后,钱三强介绍了原子能科学发展简史,并着重介绍了我国近几年所做的工作。
当时,钱三强将一块铀矿放进口袋中,走进铀矿探测器。当探测器感应到铀矿之后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时,全场人都笑了。我们终于解决掉了制造原子弹的第一难题。
毛泽东将铀矿石拿在手上说道:“苏联已经答应给我们援助,我们应该尽快把反应堆建起来,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央作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以及研制原子弹的重大战略决策。
2.“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虽然已经可以确定中国是存在铀矿的,制造原子弹的原材料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但是制造原子弹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能办得到的,这需要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再加上缺乏科技领军人物,导致当时的中国人才紧缺,尤其是高尖端科技人才。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就意识到人才在将来新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周恩来总理就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安排海外留学的精英返回中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回国的各领域精英共计1536人,其中单从美国返回的就有1041人。这些人的回归在新中国的建设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后来,很多人在原子能事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并获得了“两弹元勋”殊荣。
其中就包括了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程开甲以及彭桓武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工业体系薄弱,甚至可以说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而这些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科学理论的精英们回到中国,很可能会毫无用武之地。
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之下,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到中国。
对此,曾在英国获得10个博士学位的彭桓武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这样的回答掷地有声。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些爱国科学家们为了建设中国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经历千难万险才得以回到祖国。中国也正是有了这些爱国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才得以在世界各国中站稳脚跟。
他们回到尚且一穷二白的祖国,没有优越的试验设备,他们便自己想办法制造实验器材;没有关于原子能的教材,他们就自己编写来培养后续人才;没有多余的有关原子能的资料,他们就将唯一的一本连夜翻译抄写;没有计算机,他们就夜以继日地用算盘来计算各种繁复的数据。
这些知识分子们做着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最伟大的事业,但是却有着世界上最差的生活和研究条件。他们隐姓埋名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他们忍饥挨饿在一望无垠的大西北。
可正是他们的坚持和默默无闻的奉献,完成了被无数人认为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的伟大事业。
他们的确应了毛主席的话,创造了奇迹。
3.神秘消失的军校学员
1958年6月3日,商丘步校的20多名党员接到命令:任何人不得与外界联系,也不得询问去哪里,只需要跟着乔广林出发即可。
随后,这20人在乔广林的带领下,经河南到陕西再到甘肃,最后悄悄到达酒泉,随后又来到敦煌安营扎寨。
此时的20人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跋山涉水来到戈壁滩上,到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中央选派到敦煌勘测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先遣队。
当时留在学校的,无论是教官、还是学员都认为可能要打仗了。在大家还都处在一团雾水的时候,军令再次来到商丘步校这个不大的院子里。随后,接到命令后的商丘步校副校长张志善,率领学校100多名教官和学员踏上闷罐车。
闷罐车轰隆隆地响了五天五夜之后,终于在酒泉附近的一个小站停了下来。随后商丘步校的教官和学员们换乘汽车来到敦煌。
此时的一百多名军人还不明白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可是军人的天职就是要服从。
当大家知道现在所做的是为原子弹勘测试验场地的时候,大家都一扫刚来时的阴霾,因为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这是要载入史册,足够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如果在这样的事情上能够有自己的参与,那将会有满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所以,即使他们身上被戈壁滩强烈的阳光灼伤,即使脚上手上磨出了水泡和血泡,他们也不感觉累。
按照保密条例,他们来到敦煌不能与家人联系。就这样,他们从中原大地上“突然消失”,从亲人的身边突然消失,家人们望穿秋水也等不来自己儿子或丈夫的一封信。
直到1960年才允许士兵给家人写信,可信的内容只能说出差执行军事任务,而且每封信还要经过监察人员审核之后才能寄出。
彼时,让所有的基地工作者和家属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趟出差竟然出了四十年。
他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在戈壁滩四十年如一日地挥汗如雨,也是原子弹能够炸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他们与那些从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们一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苏联撤走援助中国专家
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对访华的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能否在制造核武器上给中国援助。直到波兰和匈牙利两国倒戈,使得赫鲁晓夫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之后,才答应给中国援助。
随后,中苏两国经过反复谈判,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
就在中国期盼着苏联的数据和资料的时候,最终等来的却是: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的“两年内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1960年7月16日,苏联方面撕毁协议,并要撤走所有的专家,带走重要图纸,停止供应设备材料。面对苏共单方面撕毁协议,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
苏联撕毁协议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给我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地工作人员生活条件极度艰苦。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叫苦。大家都在艰苦奋斗,争取早日制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再也不用仰人鼻息。
通过无数工作人员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实验成功。
从此,中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这才是真正地站起来了。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欺压中国;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威胁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于轻视中国在国家上的地位。
【蘑菇云照片见报,周总理密令】
1966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向外公布原子弹爆炸真实照片。此举可对外起到威慑的作用,尤其针对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
记者孟昭瑞在发表之前将图片交给周总理审核。
周总理仔细端详着照片,过了好一会,才开口要求将蘑菇云图地面裁掉。
那么,周总理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有如此要求呢?
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爆炸当量。如果照片中蘑菇云地面也发表出去,那么有心者就可以通过蘑菇云到地面的距离,来估算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当量。当别国对中国的原子弹爆炸当量了如指掌,那么中国原子弹的战略威慑力将会减弱。
其二、暴露位置。如果蘑菇云爆炸地面没有被裁掉,那么有心者就有可能根据地面上的某些建筑和地表特征,来判断出中国核试验的场地位置。那么他们就可以随处发动袭击,摧毁我国的核设施。
因此,周总理才要求裁掉地面。
由此可见,周总理的确心思缜密,高瞻远瞩非一般人可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