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韩国砥平里挖出十几具尸体,志愿军老将落泪:这是我的兵啊

文摘   2025-01-14 21:00   福建  

1971年的一天,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将军吴信泉中将忽然看到了一条新闻,上面写着:韩国在砥平里一带进行建筑施工时,挖出了十几具尸体。经过辨认,这些死者死前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的战士,他们将会根据停战协定将这些遗体转交给朝鲜或者中国安葬。


吴信泉看完之后,顿时明白了一切,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再也忍不住了,他泪流满面,不由得一边拍着椅子的扶手一边哭出了声音。因为他知道,这些遗体都是他的兵,以前志愿军第39军的战士们。当年在砥平里的血战中,因为撤退时情况紧急,很多战死的士兵们只能够草草掩埋在砥平里当地。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吴信泉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场血战。

1951年1月25日,美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集中16个师、3个旅总计大约23万人的兵力,从东向西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不得不说,李奇微确实是挑对了时间。此前志愿军已经连续作战了三个多月,不光人员未能得到补充,就连后勤物资都难以运送上来,使得前线情况格外艰难,战士们都十分疲惫。所以志愿军在1月8日就开始了进入了休整阶段,给了李奇微一个可乘之机。

只可惜李奇微还是低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浴血奋战,阻挡了美军的猛烈进攻,使得志愿军各部能够从容地停止休整,转入到防御状态。在进行防御的同时,彭德怀等人也决定抓住机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行动,给李奇微一个狠狠地教训,以稳固各战线的防守。

然而对于在何处发起反击,却出现了较大的争执,争议点主要是讨论在横城或者砥平里发起这次反击。西线总指挥韩先楚将军认为:应该先集中主力歼灭进至砥平里一带的敌人。只要打掉砥平里,西线压力自然缓解。如果横城、原州的敌人南逃,也可以由金雄所率领的朝鲜人民军负责尾追。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不致在向横城运动时过分症劳,同时可以避免主力部队分散作战。而且砥平里紧靠西线38军的防线,东西两线可以相互依托作战。

东线总指挥邓华将军则认为,应该先打横城方面的敌人,理由是:砥平里一带美2师的两个团和美24师的一个团已经靠拢,不容易对他们进行分割,而横城一带南朝鲜第8师还在运动之中,另外还有南朝鲜第5师以及美空降187团和美7师一个团。这些敌人看似很多,但互相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而且南朝鲜第8师和第5师战斗力都比较弱,可以先打横城方向的敌人,吸引砥平里的敌人东援,再以39军、40军的主力从运动中歼灭敌人。

韩先楚和邓华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们的意见又都有一定的道理,就连彭德怀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应该先打哪一边。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彭德怀依然觉得两份方案各有优劣,于是决定还是让前线指挥员自己做决定。东线本来就是邓华在负责指挥,他所考虑的首先就是在横城发起反击战。横城反击战非常成功,志愿军各部总共歼灭了1.2万敌人。然而另一个问题是,砥平里方面的敌人并没有被吸引东援,进攻砥平里成为了一个难题。


横城反击战的大获全胜,使志愿军指挥部滋生轻敌观念。当指挥部接到部队报告,说砥平里东南石谷里方面的美第2师第9团已经撤退,原州一带南朝鲜军也准备东撤,便一厢情愿地判断砥平里的敌人将要南逃,于是准备在敌人逃跑时从运动中予以歼灭。

实际上,当时正在砥平里的美第2师第23团和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都曾经建议,让第23团开始撤退。这个提议却遭到李奇微的反对,他认为砥平里正处于美第9军的侧翼,一旦丢掉砥平里,会让第9军遭到攻击,从而导致整个战线全面崩溃,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死守砥平里。与此同时,李奇微开始调集美2师第38团等部,准备增援砥平里。这种情况下,美第23团也只好死守砥平里。

相对而言,志愿军方面的准备就有些大意了,按照预估,邓华认为砥平里的敌人不多,而且已经准备撤退,并没有在砥平里设防的打算。2月13日,为了抓紧时间歼灭砥平里方面的敌人,邓华进行了部署:40军第119师从东面和北面进攻砥平里,42军第126师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砥平里发起进攻,39军第116师从砥平里东南的三山里一带向西穿插,到达丹石里一线,切断砥平里通往骊州方向的公路,以阻挡砥平里的敌人南撤,同时伏击可能增援的敌人。39军第115师则进至三山里一带,负责策应116师行动。

这个计划在一开始就遭到了挫折,119师和126师分别从北面和西面对砥平里的包围,使得砥平里东面和南面没有部队,出了大的空缺。无奈之下,115师只得进行长距离运动,从南面一直绕到东面,在东南面仓促对砥平里发起进攻。更糟糕的是,原本负责打骊州、原州方向向砥平里增援部队的116师,却意外在运动中先行撞上了美2师38团,难以实行预定的打援计划。

在攻击砥平里的作战部署中,志愿军各部不仅未能集中优势兵力及增强打援的兵力,而且以40军119师、39军115师、42军126师共三个不同建制的部队将砥平里的敌人重重包围,并将其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但由于部队建制混乱,攻击协同作战能力差,又缺乏强有力的炮火支援,致使砥平里的攻歼战未能奏效,双方形成对峙。

战斗爆发以后,119师原本一度攻下了凤尾山,但却在敌人的猛烈反击下,不得不再度退回,其他两个师进展也十分缓慢。2月14日,115师攻下了砥平里附近的制高点马山,但马上就遭到了美第23团的强烈反扑。整整一天时间里,美第23团为了夺回马山制高点,集中重炮和坦克向马山发动了不停歇轰击,并且几次派部队向马山攻击。115师始终坚持守卫马山,屡屡打退敌人进攻的同时,还不断向砥平里方向发起进攻。


为了阻挡敌人,115师守卫马山付出的代价极大。115师343团2营营长王少白曾一度给团长王扶之打去电话,他流了泪,哭着说,他的营死伤过半,要求撤离马山。王扶之也知道马山的战斗多么残酷,王少白是个很能打仗的人,如果不是太过艰难,王少白是不可能打来这个电话的。但马山对于进攻砥平里极为重要,没有上级的命令,只能死守下去。王扶之只得下了狠心,命令2营死守下去。

部队白天需要死守马山,夜里再组织人手向砥平里发起进攻,疲劳力弱可想而知。就这样,115师还是发扬勇猛善战的战斗作风,组织部队协同119师、126师于14日晚上再次向砥平里发起进攻。敌人以坦克布置外围防守,火力集中而猛烈。115师经过反复冲锋,在死伤无数的情况下,终于在凌晨2点左右一度攻进砥平里街内,但部队已经差不多是强弩之末了。

街内地形狭窄,美第23团火力兵力又很集中,志愿军攻击兵力却不易展开。而且,附近228高地上的敌人抵抗非常顽强,再加上当初119师攻下凤尾山时,因为未能很好地利用工事,被敌人炮火猛轰后反击得手,这些高地转过头就成了志愿军严重的威胁。就这样,228高地和凤尾山高地上的敌人一直通过猛烈的火力对115师攻进砥平里街内的部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激战一直持续到2月15日早晨,115师依然未能向砥平里腹地扩展战果,只得撤回马山防守。天亮以后,敌人又集中飞机大炮和坦克向马山狂轰滥炸,阵地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2月15日下午,115师343团团长王扶之忽然发现远处大路上烟尘滚滚,他还以为是老百姓的大车来了,因为曲水里方向有116师专门负责打援,敌人根本就过不来。王扶之所不知道的是,116师因为与美2师在注岩里相遇,根本不可能赶到曲水里阻挡敌人。得知志愿军发起攻势后,李奇微已经调集美骑兵第1师第5团、南朝鲜第6师、英第27旅向着砥平里增援而来。王扶之怎么也没想到,他所看到的的烟尘实际上就是美骑兵第5团的装甲部队。

一转眼间,美骑兵第5团的30多辆坦克就隆隆而至,成群的步兵尾随跟进。王扶之一看是敌人来了,连忙率领团部警卫连进行阻击,战士们在山隘两侧以炸药包、手榴弹和步兵武器英勇阻击敌人坦克的冲锋。在打掉了敌人4辆坦克和一些步兵后,终因火力弱和兵力少被敌人冲了过去。美骑兵第5团的先头部队与美第23团的会合,让形势变得无法挽回,想要歼灭敌人已经不现实了。

眼看越来越多的敌人向着砥平里方向而来,2月15日黄昏,邓集团指挥部终于作出了撤离砥平里的决定。邓华忍痛向彭德怀司令员紧急发报:“敌人已经分路增援砥平里,骑5团已到曲水里,如我再攻砥平里之敌,将处于完全被动,乃决心停止攻击砥平里之敌。”彭德怀等人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觉得确实应该停止进攻了。如果继续进攻,即便能够攻下砥平里,但想要各个击破敌人,迫使敌人全线撤退,已经不可能了。除非志愿军能够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时,围歼敌人相当一部分援兵,这显然是目前无法做到的。

16日凌晨,志愿军进攻部队先后撤退了战斗,向着原州方向转移,砥平里的血战就此结束了。砥平里的失利,也向此前盲目乐观的志愿军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明白美军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这次战役以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大规模运动战时期也结束了,双方逐渐进入了以阵地战为主的相持阶段。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