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永远退出院士竞选!”放弃美籍归国科学家,负气发文

文摘   2025-01-15 21:00   福建  

2020年中国为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发起纪念屠教授获诺奖五周年的专题活动。其中,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却在赞颂屠教授之余,深深表达了对另一位教授的同情。

在施校长眼中,此人才华与能力均和自己不相伯仲,但最终却囿于人情世故等原因,九年没有选上院士。为此,施一公不禁叹息。

这位能得到巍巍乎清华大学副校长高度评价的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饶毅。

学成报国,赤子忠心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饶毅便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硕士学位。随后,在导师的劝说下,饶毅决心出国留学。1991年饶毅以博士身份进入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多年来在分子神经学领域有非常卓越的研究贡献。

1999年,饶毅与其他在美华人科学家共同筹备推动中科院建立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这个过程中饶毅对我国国内人才缺乏的现状深有感触,也就此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

据施一公回忆,饶毅和其他留美科学家不同,他始终挂念着将所学知识反哺国内相关领域建设,甚至当施一公为他的纠缠而生气时,饶毅也是不愠不火,继续心平气和地劝说施一公加入。

在回国前,饶毅最关心的还有亚裔在美留学生的学术地位问题,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演讲时提到,美国学术界对于亚裔学生总是有一堵看不见的天花板。

实际上虽然亚洲从不缺乏能考入美国名校的学生,但他们在美国想取得成就却要受到多方面的阻挠。早在物理女王吴健雄时代,美国学生和教授便有瞧不起亚裔的传统。

据她回忆,在刚获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哪怕她只迟到五分钟都会被嘲笑为懒惰;而美国本土学生则即使论文拖延几天提交也能得到谅解。

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也在回忆录中坦言,他的研究差点因为美国一些教授的轻视而作废。可以说,美国学界对亚裔的歧视由来已久,且这种歧视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很难根除。

2006年,饶毅在与哈佛医学院教授马尼亚蒂斯(Tom·Maniatis)交谈时言辞恳切地请对方想想,为什么哈佛大学里有那么多亚裔学生(占比接近30%),但高级学术会议中却几乎看不到一个黄色脸庞。

这番真挚的说词打动了他,在饶毅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美国学术团体开始重视亚裔学生的处境,一些曾经高不可攀的著名实验室也开始对亚裔学生敞开大门。


2011年,当马尼亚蒂斯访华时,他兴奋地找到饶毅,告诉他美国科学院已经改良了审核办法,未来将有更多亚裔科学家在美国学界得到应有的地位。

2012年,美国科学院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其中甚至有三人是华裔出身。在无数亚裔留学生眼中,饶毅不仅是成果丰硕的学术前辈,更是领导革命的先驱,保卫平权的斗士。

以饶毅的地位和影响力,实际上留在美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他始终心心念念报效祖国。2007年,终于办完回国手续的饶毅顾不上还在念高中的长女,携其他亲人一起回国。

由于正值事业上升期,饶毅夫妻对次子David几乎没有太多亲身教育,因此当他们回国时,David甚至还不大会说中文。在四年级的作文课上,David用蹩脚的中文写下“我想用翅膀立即飞回芝加哥”,饶毅看后很是伤感。

好在国内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感染了David,长女伊丽莎白也也在学业完成后回国与亲人团聚。如今,饶毅一家幸福地在北京生活。

拒绝竞选,傲骨堪贤

饶毅的科学论著在学术界有目共睹,若论成就完全不落于已经成为院士的施一公之下。早在2004年,美国西北大学便聘请饶毅为终身教授,该校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亲自点名饶毅做自己的副手。

在回国前,饶毅发表学术论文超30篇,其理论经多国学者检验后奉为金科玉律。可以说,即使在美国,饶毅也足有资格入选美科院院士。

但在回到中国后,饶毅与施一公均屡次落选中科院院士,饶毅还多次在私下宽慰施一公“刚刚回国,挫折难免”。

2011年,饶毅与施一公再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引发社会争议,中科院官网解释两人落选并不是由于国籍问题,饶毅与施一公早已回归中国国籍,但此后便不再解释,一时间国内为两人鸣冤之声此起彼伏。

实际上,针对中国的学术体系,饶毅早有不满。在2004年他接受采访时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学术界有太多人情世故许多院士上位完全是凭关系、靠人情,而一些真正有才干的院士却被长期埋没。

比如2019年时,屠呦呦教授落选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四次落选甚至其本人上门申请都被拒绝。

直到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获东南亚多国承认后,中国工程学院才将其评为院士。面对媒体的关怀,袁老总是自嘲“没有评上是我能力不够”,但实际上袁老的专业能力所有人有目共睹。

2011年再度落选并得不到合理解释后,心高气傲的饶毅在社交媒体公开宣布自己从此后不再参选中科院院士。由于一些因素影响,这条博客下几乎没有前来劝慰的声音。

两年后,施一公入选中科院院士,饶毅则履行了承诺不再参选。时至今日饶毅依然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其前任尚永丰教授、李光弼教授等都早已是中科院院士。

许多了解饶毅能力的同僚、教授甚至是他的学生都劝说饶毅放下坚持,现在参选一定能入选,但饶毅却认为自己不是院士比自己入选院士带来的作用更大。

在饶毅眼中,院士应当只是一个名誉头衔,而不应当带有任何实质作用。换言之,应该是由于贡献卓越所以被评为院士,而不是尽快评为院士以后多拿好处。

他举例说,在美国有一位院士刚刚拿到诺贝尔奖,就被长期赞助他的研究所通知,他的研究实用性差,因此之后不再被研究所赞助。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教授争抢院士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取资源

除抨击中国院士推选制度外,对中国科研项目流程饶毅也有许多看法。他绵里藏针地指出现在许多科研项目经费分配并不均衡,往往是资历老的多拿,有好处的多占,其言外之意几乎已经跃然纸上。

饶毅的傲骨除了体现在对名誉的不屑外,还有不媚于世俗的学者风范。

近年来,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水平的讨论在互联网热传。大部分网友认为中国古代科研水平实际上很高,只是到了明清时期受闭关锁国影响才迅速衰落。这种迎合大多数中国人文化自信心理的说法得到了广泛追捧。

但在饶毅眼中,中西方差距实际上在很久以前便已形成,中国注重实用科技而西方注重理论研究,这样的分歧使得中国有许多实用性强的发明但在科学原理研究方面却有很大不足,这也就导致在技术革命发生时,中国难以跟上世界的脚步。

为此,在接受采访时,饶毅连续举了《几何原本》与火药两个例子。他说徐光启在翻译《几何原本》时曾与中国数学典籍《九章算术》进行比较并附上自己的看法:中国人只知道怎么算却不知道原理,以至于一些变通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其法略同,其义全阙,学者不能识其由)。

此外,饶毅还引用鲁迅先生的看法,中国人在发明火药后首先注意到的是其实用价值,用来做鞭炮、炼丹等;而西方则在研究透彻其原理后迅速制作出热兵器雏形。

在他看来,戳破国人心中虚构中国科学发达的泡沫,实际上更有利于中国人才理解西方思维,做到在学术上中西方兼备。

2015年前后,转基因问题引发国内热议,彼时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怒斥转基因技术给中国人造成的巨大危害。

但饶毅却客观指出,转基因是得到世界大部分科教文卫组织支持的项目,即使在欧美,争议的核心也并非转基因是否有害,而是转基因是否需要在产品上标明。

在他看来,许多反转基因派恐慌的“致癌、致不孕不育、致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等问题完全可以在实验室查明真相。

他呼吁民众要理智看待问题,将无来由的恐慌转化为对市场监督的决心和对真相的探索,尽快督促中国相关实验室在第三方监督下完成实验,提供有信服力的报告。

2017年,受电影《我不是药神》影响,西药特效药在国内市场贵而难买的问题在互联网引起许多共鸣。一些中药厂家由此要求国家不以审核西药的方式审核中药,尽快让中成药投入到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这个提议在短时间内收获了许多民众的赞成。

对此,饶毅指责这种说法是商人行为、谋财害命。他强调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最关注的点永远是疗效和副作用,如果绕开科学的药物检测,相当于将副作用未知的药物推向市场,这样的做法隐患无穷。

时至今日,客观公正几乎已经成了饶毅的代名词,他总能在舆论的狂风中坚持自我,理智地充当一枚稳定风向标。

打假狂人,严格精准

近几年,饶毅进入大众视野时更多是以一个“专业打假人”的身份出现。他的质疑首先是基于学术层面,确定以渊博的学识开路,往往一轮下来就能轰得对方哑口无言。

此外,他还会直接从被对方的学历、动机、使用手法等多方位入手,完整地将被质疑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展现出来。直到今天,学界中饶毅提出质疑的事物,几乎从未出现最终翻案的。

2012年,方舟子与李开复争论不休,方舟子几次提出对李开复履历的质疑但均被证明只是捕风捉影。

此时,饶毅发表一篇博文,指出李开复公开的恩师邮件存在疑点,同时质疑李开复故意用虚假翻译的办法对自己当时的身份进行抬高。最终李开复在社交媒体道歉,承认其在自传中“我26岁便担任副教授”的说法与实际上28岁才担任助理教授的事实不符,同时承诺修改自传。

2019年,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发布科研成果,称团队研发的新药GV-971已获准上市,据小鼠实验证明该药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的效果。消息一出,举国为之欢庆,但饶毅却在此时对该产品提出质疑。

他认为耿美玉在发布科研成果时采用了与此前几乎完全不同的研究手法,对耿本人的论文一篇也没有引用,这既不符合学界惯例,也不符合耿美玉此前的文风。此外,在撰写论文的作者中有四人只是药厂职工,根本不具备从事如此高精度研究的资格。

据说,饶毅当时在微信中笃定地说“不造假是不可能的”。耿美玉团队随后以公开信形式对饶毅提出批驳,并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向饶毅发起诉讼。

2021年1月,科技部发布调查结果,认定耿美玉不存在学术造假,但确实存在图片引用不当、数据归因有误等论文写作问题。最终科研部决定在内部批判的同时约谈耿美玉,向她做出科研必须诚信的提醒。

但同时,科技部也公开受饶毅质疑的四人身份均为GV-971厂家绿谷集团员工,对此绿谷集团没有表态。2022年,经法院审理认定饶毅是合理质疑,且耿美玉确实存在一定学术问题,因此判处耿美玉败诉。

2022年底时,绿谷集团停止了对该药的临床药效试验工作,据称是受疫情影响,难以招募志愿者。但该药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却早已招到足够的志愿者进行研究。

才与南方论战不久后,饶毅又公开炮轰华大集团CEO尹铧,认为他一直竭力宣传的益生菌产品是假药。尹铧不敢正面回复,只是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发文列举华大集团近年来的益生菌研究文章。

但很快饶毅再次发文指出华大的文章完全是愚弄外行,除了数据堆砌以外既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什么理论价值。同时饶毅又连续发文质疑尹铧的学历问题和研究能力,一时间打得整个华大集团上下都只能沉默以对。

与耿美玉不同,尹铧此前经常活跃在大众视线中,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趣味科普工作者的形象,经常以独特的文风对益生菌进行科普。

由于其描述通俗易懂,尹铧的抖音账号最高时曾拥有200万粉丝。进入2022年后,尹铧开始在各个平台带货益生菌,他宣传益生菌能治疗肠胃疾病、防脱发、防失眠,甚至能起到保护女性私处的作用。

此外,尹铧还强调华大产益生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中添加的是国产菌群,打出“民族的基因、民族的菌”口号,有支持国货的含义在其中。

2022年7月,饶毅首先发文对益生菌概念进行驳斥。他提到所谓益生菌实际上是人体肠胃内环境中起到有益作用的一类菌群,但不同人体内菌群总量、丰富度都有所不同,不是单一补充某种细菌就能改善肠道生态的。

多年来日本养乐多集团仅靠着当年创始人提炼出的一个菌株发展至今也未能有所突破,中国承认的国产益生菌株仅一种且尚未投入实用,尹铧不可能搞到所谓的国产菌群进行生产。所以他合理质疑华大售价188元的益生菌产品功效上和超市里五块钱一瓶的养乐多没有本质区别。

此后,饶毅又炮轰尹铧的科普内容大多存在错误,只不过一些错误不明显,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士才能分辨。这一说法后来也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认可。连续的质疑之下,尹铧终于招架不住,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删除了大量科普视频,同时调整了华大旗下益生菌产品的价格。

用施一公的话来形容,饶毅就是一个行事可以预测的老顽童他在没有认准一件事时可以表现得非常有趣,富有亲和力;而当他决定开始以后,接下来每一步都只会尽力向着目标靠拢。

有人曾对饶毅提出质疑,认为他一面对体制的弊端深恶痛绝,一面又十分想得到体制的认可;一面表现出淡泊名利,一面又十分在意媒体的评价,实际上是个非常扭曲的人。

这样的说法或许有其道理,但这又何尝不是饶毅的魅力之一呢?

出世未必高过天,入世能辨世中奸”作为学者饶毅是个性鲜明、让人过目难忘的。也许苏东坡口中“吾上能陪玉皇大帝,下能陪邻院乞儿”的自述,也正是对饶毅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