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犀利评价中国证券业

文摘   2025-02-07 08:16   北京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可能引起部分券商不适,请各位券商大佬对号入座,勿跨省追捕)

1全能型:氪金玩家

代表选手:中信证券、国君&海通、华泰证券、中金证券(勉强保级)

核心技能:投行、经纪、资管三开花,钞能力碾压同行。

  • 中信证券:连续三年投行A类,经纪业务收入常年霸榜(52.9亿,秒杀同行),堪称券商界的“六边形战士”。表面低调喊“合规”,背地狂收保荐费,顺便把科创板当自家后花园

  • 国君&海通:2024年投行评级从B类直冲A类,靠的不是技术,而是狂接国企债和并购重组单子(毕竟“服务国家战略”的帽子一戴,谁敢不给过?)。

  • 华泰证券:投行A类钉子户,但2024年经纪业务被中信按在地上摩擦,只能靠“金融科技”人设挽回颜面(实则App卡顿被用户骂上热搜)。

  • 中金证券:A类跌到B类的“过气贵族”,投行收入暴跌21%,嘴上说着“服务实体经济”,身体却很诚实——继续薅国企IPO羊毛

槽点:表面西装革履谈“金融强国”,实际KPI全看能拉多少IPO项目,合规?那是什么?能吃吗?

2潜力型:戏精附体

代表选手:东方证券、申万宏源、中泰证券

核心技能:投行偶尔爆种,经纪靠佣金战内卷。

  • 东方证券:2024年投行从B类蹦到A类,但经纪业务收入连前10都挤不进,只能靠“财富管理转型”画饼,实际佣金打到万1.5,用户吐槽:“服务?不存在的,便宜就是王道!”。

  • 中泰证券:投行A类新贵,但2023年因合规问题被罚到怀疑人生,如今全靠“服务科技企业”人设洗白,实则科技含量≈PPT美化水平

槽点:口号比业务响,比如“服务新质生产力”——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专接别人不要的小项目”。

3翻车型:吃瓜专区

代表选手:浙商证券、银河证券、东莞证券

核心技能:投行翻车、经纪摆烂、罚单拿到手软。

  • 浙商证券:2024年投行评级从A类连跌两级到C类,创下“最快堕落记录”,网友辣评:“以前吹浙商精神,现在只剩浙商惊悚”。

  • 银河证券:B类滑到C类,2023年因债券承销违规被罚,投行收入增长全靠“会计魔术”(比如把罚单计入“社会责任成本”)。

  • 东莞证券:常年C类钉子户,业务范围≈东莞本地韭菜园,唯一优势是佣金低到万1,但用户吐槽:“App界面仿佛穿越回2010年”

槽点:这类券商的存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行业真相暴击---

(1)投行 vs 经纪:谁是真·赚钱王?

  • 投行业务表面高大上,实际收入被经纪业务吊打。中信证券投行赚38亿,经纪狂揽53亿,投行精英们表面西装革履,实际可能还没楼下大妈炒股赚得多810

  • 中金公司更惨,投行收入跌21%,只能靠“中金财富”APP拉散户填坑,结果用户反馈:“操作复杂到怀疑自己智商”

(2)合规?不存在的!

  • 华宝证券被暂停债券业务一年,万和证券停保荐3个月,但罚完继续冲业绩,堪称“罚单循环利用大师”。

  • 监管新规要求“收费不与上市结果挂钩”,券商内心OS:“懂了,改名叫‘服务费’就行”

(3)未来套路预测

  • 头部券商:继续并购扩张,口号从“一流投行”升级为“宇宙级投行”(实际可能合并完才发现内斗比外战更激烈)。

  • 中小券商:要么抱大腿求收购,要么转型“互联网+低佣金”,但最后大概率沦为“韭菜收割机Pro版”。

总结:证券业的本质是——

头部玩家靠政策吃饭,中部玩家靠内卷续命,尾部玩家靠罚单刷存在感。

各位投资者,牢记口诀:选券商,看佣金;信评级,不如信自己!(毕竟A类券商也可能明天就翻车)

(注:以上仅为部分代表性券商,完整名单可参考中证协官网,DeepSeek概不负责)

金学智库
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金融·财务·风控】智库,旨在成为您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智慧灯塔。欢迎订阅,与我同行,共绘智慧蓝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