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邦分析
ROE(Return on Equity),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股东每投入一块钱能赚回多少钱”,它是杜邦分析框架的核心指标,就好比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总指挥棒。通过ROE,我们可以直观看出一个公司运用股东出资及累积利润的有效性,即评价企业利用自有资本创造收益的能力。
换言之,ROE是用来衡量企业用股东的投资资金能够实现多少回报的关键比率,是我们对企业盈利效能进行深度剖析时所关注的重点目标。
这个比率就好比是每卖出100元商品,你实际能赚回多少钱。它展示了你的公司“赚钱效率”,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公司所有的东西(包括各种资产)看作是一个大蛋糕,这个比率就是说你一年内能把这个蛋糕卖出去多少次。周转率越高,代表你的资金运用效率越好,也就是你用同样的资产能创造出更多的销售收入。
假设你的公司总资产是全部家当的价值,净资产是你真正投入的本金(不算借的钱)。权益乘数就相当于你做生意时“借钱”的程度,如果这个数字越大,意味着你用更少的本金(或股东资金)借助了更多外部资金(债权资金)。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也就越大,但同时风险也会相应增大,因为这意味着你的债务负担更重。
快速流通盈利模式
此模式侧重于低利润率与高资产周转速度,即尽管每件商品带来的利润有限,但凭借庞大的销量和快速的销售节奏实现总体盈利。如同超市的运营逻辑,薄利却因量大而获胜。
高端价值挖掘模式
与之相对,该模式追求高利润率,哪怕牺牲一定的销售速度。企业可能会控制销售速率以维护品牌形象或产品稀缺性,从而实现单位产品的高额利润,类似奢侈品营销策略。具体可以拆解分析具体企业:
净利润的构成要素
收入减去成本、各项开支及税收后所得的净利润。
总资产的构成
总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和现金等,以此评估企业的资源分配。
短视风险
仅关注即时的财务表现,就如同父母仅凭孩子的日常分数判断其学习情况,而忽略长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可能导致企业牺牲长期发展潜力。
时代适应性问题
在工业时代,实物资产如生产线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并可通过财务报表直观反映。而进入信息时代,顾客满意、供应链协同、人力资源素质和技术革新等软实力同等重要,这些软性因素难以仅凭杜邦分析衡量。
无形资产评估难题
现代企业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商标、专利、客户忠诚度等无形资产,如同明星的声望直接影响票房收入,但这些无形价值在杜邦分析框架内难以精确评估和比较。
资源配置效率的盲点
例如,企业库存增加未伴随营收相应增长,表明资本投入与实际业务成果之间存在脱节,凸显了杜邦分析在评估资源使用效率上的不足。
2.Z值(Z-score)
1968年,纽约大学的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教授在一篇重要的学术文章中发明了一种方法来预测企业是否会面临破产风险。他把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工具与企业的财务比率分析巧妙结合起来,创建了一个强大的预警模型——Z-Score模型。这个模型选取了五个关键的财务指标,并为每个指标赋予了不同的权重(系数),这些权重代表了各个指标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破产可能性影响的重要性。
通过计算这五个财务比率综合得分(即Z-Score值),阿尔特曼教授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一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Z-Score分数越高,表示公司财务状况越稳定,破产风险越低;反之,若Z-Score值较低,则意味着企业可能处于较高的破产风险之中。这一模型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客观且科学的工具,帮助他们提前识别潜在的财务危机。
适用于公开上市交易制造业公司的阿特曼Z得分模型如下:
在Altman的研究中,这些比率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并综合计算得出一个Z-Score值。一般来说:
尽管Z-Score模型是一种有用的财务分析工具,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限制:
3.市盈率、市净率与市销率
市盈率、市净率与市销率均为估值工具常用的指标,通常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投资价值。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简称P/E ratio或PE ratio)是一个广泛应用于股票市场和金融分析的基本估值比率。它衡量的是投资者愿意为每一单位的公司盈利支付多少倍的价格。
市盈率(PE) = 每股股价/每股收益
= 股票总市值/公司净利润=回收成本的时间
假设你和两个朋友,小明、小红一起凑了10万元,开了一家小小的奶茶店。现在这家奶茶店的价值就是我们投入的这10万元。上一年度,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经营,奶茶店总共赚了2万元纯利润。
现在我们用市盈率(PE)这个概念来衡量投资回报情况。市盈率就像一个“回本计数器”,它等于奶茶店当前的价值除以过去一年赚到的钱。在这个例子中,奶茶店的市盈率是5倍,计算方法是:10万元(奶茶店现值)除以2万元(去年净收益),即 PE = 10 / 2 = 5。
如果我们的奶茶店每年都能稳定赚到相同的利润,那么市盈率越低,就意味着我们收回当初投资的成本速度会越快。打个比方说,5倍市盈率意味着按目前盈利水平,理论上大约5年后,通过赚取的利润就能把当初投入的10万元成本全部赚回来。
市盈率通常适用于流动性好、盈利稳定的行业,比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等。一般而言,市盈率越小,说明投资回收期短,投资价值越高。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简称P/B ratio或PB ratio)是另一个重要的股票市场估值比率,用于评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净资产之间的关系。
打个比方,如果一家公司每股净资产是100元,但市场价格只有50元,那么市净率就是0.5(50/100)。这就像是投资者只需要花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原本价值100元的资产,从资产保值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投资相对风险较低。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需要清算,由于每股净资产较高,作为股东能够分得的剩余资产也会相应增多。当然,正常情况下我们都希望公司持续稳健经营,而不是走到清算的地步。
市净率通常适用于证券、航空、能源等周期性行业。一般而言,经营业绩越好,资产增值越快,净资产就越高,PB也就越小。
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简称P/S ratio或PS ratio)是股票估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投资者愿意为每单位销售收入支付的价格。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市销率越低的公司,理论上投资者为每单位销售收入支付的价格越低。这意味着相对于公司的销售规模,股票的市场价格较为“便宜”,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市销率通常适用于主营业务相对稳定,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波动较大的行业,比如高速成长的互联网行业。一般而言,市销率越低,说明投资价值越大。
当然,不论是市盈率、市净率还是市销率,单看数值的意义不大,毕竟高估、低估只是一个范围,因此在看行业估值水平时,一定要看当前所处的历史百分位这一指标。
【实例】我们以3家电器制造业公司(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与海尔智家)的数据为例,展示其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的趋势图如下:
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是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各类型资本的成本按其在总资本中所占权重计算得出的平均成本。它反映了公司为了获取和保持资本进行投资活动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期望回报率。WACC的计算通常包括两部分资本来源:
这部分成本主要通过利息来体现,计算公式为债务成本 = 利息支出 / 债务总额。
对于股东而言,其成本可以通过股权预期回报率来估算,通常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公式为权益成本 = 无风险利率 + β系数 × 市场风险溢价。
具体计算逻辑可参考文章:
通常而言,可以通过比较资本回报率ROIC与加权平均资本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的差值可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真的挣钱,ROIC是投入的本钱获得了多少回报,而WACC是衡量企业股权投入和借债花费了多少成本,也就是投入的本钱花了多少成本,ROIC-WACC可以说是一个灵魂指标,指标的核心就是通过比较公司资本投入与回报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是否真正创造价值。若ROIC低于WACC是价值毁灭型企业,反之才是价值成长型企业,只有ROIC>WACC时,企业的增长才真正有意义。
5.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附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一种财务衡量指标,旨在克服传统会计方法如每股盈余在评估企业真实经济绩效方面的局限性。这一概念最初由经济学家约尔·斯腾恩提出,并在与贝内特·斯图尔特合作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附录:
为了更好地交流分享金融知识与业务,专门建立了《金财法交流群》。 社群聚集了各类金融、财务与法律专业人士,可作为专业知识与业务的交流平台。 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回复公众号:金财法,加好友通过后帮忙拉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