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丨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3周年

教育   2024-10-18 15:09   重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

陶行知虽已逝世,但芳名永存

他用渺小的身躯唤醒了无数国民的灵魂

直至现在,仍在滋养着育才学子的心

今天是陶行知诞辰133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再度走进陶行知老校长

走进这位“万世师表”

······


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中国特色崇高师德师风的具象表达,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评价了育才学校创始人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大教育家精神。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行知少年时期就立下宏伟大志拯救中华:从17岁赴杭州投考广济医学堂医药救国、18岁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文学救国、辛亥革命后践行政治救国到留学美国后的教育救国,他始终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从“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情操到他炽热真诚的教育激情和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陶行知构筑起了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从创办笑山平民读书处、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等各种方便人民大众学习的场所的社会教育,到创办中国第一所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师范教育、专门招收具有特殊才能儿童的育才学校的特殊教育,再到创办山海工学团、中华业余补习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成人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献身教育之志,更有投身教育之行。

丨陶行知对“工学团”的解释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陶行知始终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为为人与教人的终极旨趣。他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等真功夫来验证教育理论和实践,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了一整套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理论,以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性地创办了一批内容与形式全新、多层次、多轨制的幼儿园、中小学、师范、工学团、社会大学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求真创新精神在陶行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丨陶行知在“山海小先生总动员大会”上讲话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陶行知全心全意跟着党走。周恩来评价他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自觉从“知行”观变为“行知”观, 从唯心主义变为唯物主义;他自觉下农村,办乡师,促成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他又自觉办工学团,与工农交朋友,拜工农为师……为了教育事业,他总是夜以继日,在生命的最后100天仍坚持工作,奋斗不息。

丨陶行知编写的《儿童科学丛书》

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家,在于他具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陶行知学通古今,学贯中西。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读中学时开始接触西学,后负笈游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教育大师,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到民主教育,他始终立足国情,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发掘和运用,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家精神仍值得我们继承和追求。

丨陶行知自创的合体字“gan”,表示“行-知-行”的意思


追先贤遗志,继教育传承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陶行知?那是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为中国教育家精神做着最朴素的注解。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走向教育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大先生”,但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老师。

丨陶行知与育才学校的孩子

重庆育才中学是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我们致力于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科技、社会需求相结合,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时值陶行知先生诞辰133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并肩前行,学习教育家精神,以“陶”育人,争做一名新时代大先生!




- End -



来源:基地管理中心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微信:cqyczxwx

求真|乐群|行知|创造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分享校园动态信息;加强家校沟通;探讨青少年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