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幼师如何写好幼儿园课程故事(一)

教育   2024-12-16 08:02   湖北  





如何写好幼儿园课程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

可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一个完整的教育故事

必须有一个照亮整篇文章的主题

如何在课程故事中

发现儿童,看见自己,生成课程

阐述道明课程故事的本真、撰写与解读

在这里告诉幼儿教师课程故事

写什么、如何写、读什么、如何读



什么是课程故事

1


定义

幼儿园课程故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回忆、整理、筛选幼儿园课程中真实发生的有意义的课程事件,通过描述性语言表达一定的实践智慧(主题)的叙事文本,形成课程叙事

2


体现的特质

课程故事首先要具备故事的特质—故事的一般属性;必须体现课程的特质—真实性(非虚拟性)、情节性(有课程事件);还要体现课程故事的特质一反思性(给人启发,建构鲜活的实践智慧)。




三个基本条件

课程故事至少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真实性、故事性、反思性。



真实性


即课程故事中的事件是课程中真实经历的事件;非虚构性



故事性


即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主题、事件、人物和环境 (主题、角色、情节、环境一主题立意明晰,情节要深描而非仅历程呈现;素材要筛选而非原始资料堆积)。



反思性


即课程故事包含教师的反思,呈现鲜活的实践经验或反映实践者的实践智慧。做过的活动,叙事讲述,立意清晰,看得见儿童,看得见儿童的学习,具有启发性




好的课程故事叙述的特质


1.凸显课程故事的主题核心

课程故事不是对课程实施的线性回顾,也不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性材料的简单堆积,课程故事之所以是“故事”,一定要有故事的基本要素:主题—立意,一定要对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始事件进行筛选与取舍,以期通过课程故事生动地表达教师的教育观点与思考,从而彰显实践智慧


课程故事作为一种教育叙事,它指向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后的“视点”意义与理解。因此,所选择叙述的课程事件本身就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即事件能够引起叙述者、听者和读者的精神震撼,引发共同的交流与思考



2.内容选择要有意义

课程事件构成课程故事的内容,面对繁多的课程事件,教师需要对课程事件有所选择,才能使故事更聚焦于主题,进而促进主题表达的清晰化


所选择的课程事件要有情节性。情节性指事件要有矛盾冲突及其化解过程,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更引人入胜。好的课程故事往往有冲突明显的事件。



3.使用“深描”突出事件细节

课程叙事研究的写作借用文学创作的描述方式,表现为蕴涵情感的生活语言风格,既有细致翔实的故事性描述,又有基于事实的深刻分析。重视细节和情境的勾勒,通过详尽细密的描述,把真实的课程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共鸣。而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深描”,突出事件细节方能让课程故事成为一个好的故事。


深描的第一层涵义是生动描述。即对特定的事件细致、细腻、细节的描述。在这种真实、生动、丰富的描述中,使人与人之间、不同文化之间达到一种真正的理解。深描的目的是使阅读它的人“能因此像该社会或社群的成员一样怡当地参与和和解发生在群体中的事”,甚至能像该成员一样怡当地行动、感受、生活一就如身临其境。


深描的第二层涵义是深度描述。借鉴生活体验研究中的体验描述,以期使叙事文本更能打动阅读者,使他们频频 “点头”:正是在“点头”的过程中,视域融合实现了,意义世界诞生了一有体验感。



4.循序渐进,反思走向深层次

“故事”赋予教与学这一经验以意义,促进着这种经验的意识化和反省。有研究者认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创造出 “故事”。

教师实践层次:只做不想、遇到问题不得不想、主动反思研究。

深层次的反思无疑可以促进课程故事意义的升华。


课程故事中的反思:

其一,反思部分可以融入在课程故事的叙述中解决。不需要在文本的最后专门列出一部分来撰写反思,因为叙述者的反思已经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发生、发展中了。在课程事件的叙述中,尤其是事件的冲突解决中自然会反映当事人当时行动背后的思考。

其二,课程故事的反思也可以在课程故事描述完毕后另起一段做专门的呈现。实践中这种形式比较多。当然,这样的呈现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对课程故事进行专门的反思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说大话的形式层面,而要与课程故事的事件与情境紧密结合,让反思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反思应当从技术层面走到情境层面,并走向辨证层面。需要注意的是,情景层面的反思虽然不是最高的层次的反思,但依然有其价值。



辩证层面

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的反思一批判性反思(辨证层面),是指对直接或间接与课程实践相联系的道德、 伦理方面的问题的反思。



情境层面

第二个层次是情境层面,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的一些假设、趋势以及策略使用效果的反思。



技术理性

第三个层次是技术理性,主要针对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考虑的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


(未完待续)


-END-



【名园观摩】【【】】【



推荐阅读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王海英:园本“沉浸式”教研立足于教育实践

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真问题”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朱家雄:幼师培训应当把握教师的 “最近发展区”

李季湄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虞永平:让幼儿园课程评价情境化、真实化





|版权说明
学前智库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编辑:刘诗诗
美术:黄 琳
终审:刘  菁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联系主编:189 7114 4641(微信同号)

学前智库
学前智库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