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吃饭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件“能快就快”的事。
很多人为了赶时间,5分钟内就把一顿饭解决了,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
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种“快吃”的习惯,正在悄悄损害你的健康,尤其是你的肝脏。
最近,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刊《Nature》子刊的研究,找到了吃饭快与脂肪肝深层联系的证据。
吃得快,真的可能是对健康很不利的事!赶快告诉你身边的人,把本文转给他们~
▍脂肪肝、MASLD是什么?
复旦大学的的这项研究,讲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大家都知道脂肪肝,却觉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不好理解。这里先来解释一下。
脂肪肝,顾名思义,是指肝脏中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状态。
它分两种: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目前新换的全名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在本文中,我们统一简称为脂肪肝。
简单来说,这种脂肪肝是代谢问题导致肝脏里脂肪堆积过多,但跟喝酒没关系。
脂肪肝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日积月累,可能引发肝脏炎症,严重的还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而导致这类脂肪肝的“罪魁祸首”,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常见的代谢问题。而目前治疗它最靠谱的治疗方法,不是吃药打针,而是人畜无害、花见花开的一种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减肥、增强运动)就可以。
之前的研究发现,只要体重减轻7%-10%,肝脏的脂肪堆积和炎症就能得到明显改善。
此次的最新研究还发现,除了体重和代谢问题,吃饭速度也可能是影响脂肪肝的关键因素!
▍吃得快,肝脏压力大!?[1]
花多长时间吃饭,就算吃得快?
这项复旦研究把吃饭时间<5分钟的情况,定义为“吃得太快”(赶快检查一下,你是不是也是5分钟干饭人)。
研究分析了我国6个省市的1965名成年人,观察他们的进食速度与脂肪肝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吃饭越快,患脂肪肝的风险越高!每周吃得太快超过两次,脂肪肝风险竟然飙升81%!
吃饭太快可能会单独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比那些吃饭慢的人高出29%。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饮食内容、运动习惯等),单吃饭快这一点,就会让你更容易得脂肪肝。
每月吃饭过快 ≤ 1次的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6.2%
每周吃饭过快 ≤ 1次的人群中,患病率升至50.5%
每周吃饭过快≥2次的人群中,患病率更是高达59.3%
这就说明,经常吃饭过快或有“快吃”习惯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
不仅如此,吃得过快的人,肝功能指标(如ALT、AST、GGT)也明显升高,腰围、血压等代谢指标更差。这些数据表明,吃得过快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
ALT(谷丙转氨酶) 和 AST(谷草转氨酶):是肝脏释放到血液中的酶,水平升高通常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伤或压力。
GGT(谷氨酰转肽酶):一种肝脏相关的酶,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或脂肪肝的风险。
代谢指标:反映身体新陈代谢状况的指标,如腰围、血压、血糖等,异常意味着代谢健康出现问题,如肥胖、糖尿病或高血压等。
▍为啥吃得快会伤肝?[1]
研究人员认为,吃得太快,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是:
▍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招”?
研究还发现,以下人群中,吃得过快与脂肪肝的关联更明显:
1. 女性:女性,吃得过快,得脂肪肝的风险更高。
2. 北方居民:北方地区,吃得过快者更容易受到影响。
3. 不吸烟者:不吸烟、吃得过快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4. 糖代谢异常者:如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
5. 体重正常者(BMI<25):即使体重正常,吃得过快也可能增加脂肪肝风险!
这意味着,即使你不胖、不抽烟,吃得过快,同样可能对你的肝脏造成伤害!这是不是颠覆了你一向的认知?赶快转给你关心的人吧~
▍如何保护肝脏?从“慢下来”开始!
好消息是,改变进食习惯可能是预防脂肪肝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建议如下:
1. 细嚼慢咽:每口饭咀嚼20-30次,延长进食时间,让身体有足够时间感知饱腹感。
2. 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3. 减少干扰:吃饭时专注于食物,避免边看手机边吃饭。
4.控制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而且每天都要坚持!
5. 定期体检:关注肝功能指标,及早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