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时间,五种灵药。
情感
2024-09-29 18:01
北京
一位美国作者曾经根据人均时间使用调查结果计算出这样一组数字:以平均寿命78年来计算,如果将所有时间按类别分类相加,人的一生中花在睡眠上的时间是28.3年,
用于工作的时间是10.5年,
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9年,
再除去吃饭通勤家务学习购物育儿等必需活动之后,
可以供我们自由安排的时间平均是9年,
(p.s. 学习过「五种时间」理论的同学会发现,这种时间分类和计算的方式没有考虑到“折叠时间”的效果,且人与人实际的时间应用差异巨大,但仍然值得作为平均情况来讨论。)01
“时间都去哪儿了?”
“感觉一天才刚开始,怎么天就黑了?”
想要知道自己的时间去向了哪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记录金钱开销一样,记录每个小时甚至每分钟时间的“开销”。早上睁开眼,正准备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杨梅先给自己叫了一个暂停:“我要先记个时,再放任自己漫无目的地刷手机。”正要记下“黑洞时间”的她转念一想,“如果都有坐起来的动作了,我为什么要用‘黑洞’时间开启新的一天呢?”最后,她默默坐起身前去洗漱,并记下了“清爽洗护”的时间。有一瞬间,她在内心问自己:这样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记录一下,是不是在让工具“绑架”自己的生活呢?因为是“我决定这样做”,于是这份计时操作带来的“束缚”反而成了友好的提示,让她对自己接下来决定做什么、当下正在做什么,处于有意识的状态中。
偶尔杨梅也会丢失这份“意识”,莫名其妙地切换了任务,或者不知道去干了什么。回过神来后,难免会沮丧,但恰恰是这份沮丧在告诉她:现在,我的意识归位了。“过去的时间无法追回,这些实实在在出现的状况,就是真实的我,是真实的我的一天的一部分。我需要做的,只剩下如实地在时间线里,记录下刚过去的这段时间的情况。然后,开启下一个有意识做事、计时的时间段。”当她清晰意识到这种方法正在对自己的行动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时,杨梅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而这又成了她继续有意识地选择和行动的动力。24小时里的每一分钟都清晰归属,形成一条时间+事件的时间轴。
时间一天天过去,记录一天天发生。但没过几天,杨梅就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她开始按照一生/年/周/日的逻辑梳理待办系统,但是尝试一两周后,她就彻底放弃了写周度和每日待办,只在月度、年度待办里保留了几个领域性的关键词,在“一生”里写的更是一些状态性的词汇。难怪每天坐到电脑前时,杨梅的内心都莫名的茫然和焦躁。另一方面,当她在时间轴里回看度过的一天时,内心总有些不满:大块的、连贯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外,竟然基本上找不出来了。主观上,杨梅以为自己每天都在投入地学习、做练习,实际上,看到自己的时间轴,杨梅才发现原来自己每天都在好几种不同的所谓“个人成长”任务间切换,一个任务一点时间,时不时还会被打断,最后得到了一串忙乱的“成长碎片”。“原来,我的个人成长也是混乱的,缺乏核心目标和持续积累。”这个时候,杨梅突然就想到了学习伙伴Airly推荐过好几次的潇洒姐的《五种时间》时间管理方法。Airly是杨梅眼中的时间管理大师。创业、开课带学员、自己报各种课学习、还要照顾家庭的她,半年时间里居然完成109场学习!而杨梅每周完成小组的3次练习就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折叠时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什么能让时间“倍增”的方法吗?这一次,对记录时间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感,并从中得到了正反馈的杨梅,要去看看《五种时间》了。看到时间花园模型里代表时间的圆柱体,从一层变成错落有致的多层时,杨梅被震撼到了。所谓的折叠时间,既不是妄想能突破一天24小时的限制,也不是望文生义的“一心多用”,而是所做的一件事情同时具备两重及以上的属性。所谓做少得多、高回报活动,一下子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方式——做这件事的时间,在花园模型里,是重叠了至少两类以上时间的圆柱体。某种意义上,的确可以说时间实现了“倍增”,因为所做的事情决定了时间的质量。所谓的持续向对自己而言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投入宝贵的时间资源,其实就是在打造花园模型的空间造型。读之前,杨梅想知道的是自己每一天的五种时间分布。读完后,她发现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不对。因为同样一件事,当她的目的不同、所在场景有变化时,它的属性也会不同,对应的五种时间类型自然也不同。理解了五种时间之后,应该怎么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里呢?很快,杨梅发现官方有一本现成的“练习册”——「五种时间手册」。杨梅发现,「五种时间手册」比想象中“简单”,功能页就几种:月度追踪页、每日常规页、总结页。常规页每天填写,一天两页,分别是五种时间分区+各自的填写提示+部分固定项目+今日总结,还有一个圆形的空白时间统计图,可以用来标记五种时间,就像书里的图示那样;一个重要的启发是,手册的设计将书中的内容化繁为简了。以阅读《五种时间》为例,刚看完时杨梅就激动地向朋友安利这本书,但同时也感到了疑惑:我读这本书的时间,属于哪种类型呢?在本子的常规页,杨梅发现这个时间可以清晰归类了——书写“梦想”与“竞争力”之处的赚钱时间:尽管当下它并没能让我获得收入,但它是将在未来增强竞争力的自我投资。在阅读《五种时间》时,理论如何成为具象化的生活,杨梅也有自己的想象。所以当她翻开「五种时间手册」,发现既有点头相惜的默契,也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当然,她也保留了自己不一样的理解。⭐生存时间, 是根据四象限法则,当天有什么“必须”“应该”做的,一股脑填进去就ok,然后想办法抓紧做完,缩短生存时间。
⭐好看时间,项目相当完整且具体,运动、各项身体指标、饮食、饮水、各种护理,甚至还有健康补剂(这可太贴合当代打工人的养生追求了)。照着填写+勾画就行,操作起来很简单也很省时。⭐赚钱时间,同样是四象限图,但由“硬核人生终极等式”的要素构成,即你的梦想、竞争力、今日的练习与学习时长。要素的明确离不开对自己的清晰认识、目标的明确设定,填写这部分时,杨梅感到了难度。赚钱时间的设置让杨梅想到了《富爸爸穷爸爸》里说的,要专注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否正在做一份其他的工作。为梦想而调节等式的要素值时,不就是在专注自己的事业吗?赚钱时间四象限下方还有“收入”和“支出”项。金钱的正向反馈是赚钱时间积累成长的必然结果,在这部分时间里,我们正视金钱。⭐好玩时间也让杨梅感到意外。本来,杨梅对这类时间的理解是,得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判断,只能做完全开放式的设计。然而手册里的提示是“今日开心的三件事”。好像也挺有道理,用给“好玩时间”一个具体定义的方式,化繁为简了。用的还是积极心理学工具,这样每一次记录都是在将注意力聚焦于/转移到积极体验的过程,每一次书写都是在强化积极体验的感受。同时,杨梅内心也在隐隐期待着自己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定义,创造出提示语。这也是好玩时间里创造的乐趣呀!⭐心流时间,在杨梅最初的设想里,是会和工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相重合的。而在这本手册里,依然化繁为简:既然是心流时间,那就是专注的、全情投入的,所以,只要抓住这点,番茄钟在这里派上了用场,“25分钟专注练习”是心流时间需要填写的第一个项目。此外还有冥想练习和亲密关系。看完后,杨梅只想点头,的确都是心流时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项目。而且比起记录在现实中已经“成功”的事情,提示语用了“练习”一词,更加友善:只要有意识地在做练习,就已经是从0到1地在时间花园里播种自己的心流时间了。五种时间虽然名为“时间”,实际上却是五种“事情”——用它记录的、管理的是一件一件的事,而不是一段一段的时间。很简单的例子,好看时间里,有饮水的记录。现实中,难道我喝一口水就要计一次时吗?五种时间,是一种认知和规划的思维体系,而不是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计时操作系统。「五种时间手册」是用来记录事情的,而将时间轴的设计简化为了总结中的时间表盘。至于今日总结下方附的表盘,它的作用是可视化地看看自己当天在时间花园里种下了哪些植物,不同植物种了多少——数据背后,依旧是领域的侧重,是看自己有没有在想办法朝着所渴望的方向前进。在什么阶段,关注什么目标;有什么需求,期待什么成果,就用什么工具。于是,杨梅依然会记录每一个行动及其用时。一天结束后,在时间轴中里查看可视化的一天,看看今天色块的连贯性、长度有没有朝期待的样子靠近一点。同时,她也用「五种时间手册」,每天早上用它写下当天的计划,晚上来闭环。“借由这份设计和记录所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是自己当下真实的状态和处境。”
治愈时间里的混乱、焦虑、茫然和不安
五种时间手册
⚡限时直降¥20⚡
趁早行动
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完,让愿望一个一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