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不在于强烈的爱和绝对的付出,而在于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强求、以及刚刚好的接纳和包容。(1)

情感   2024-11-15 23:40   上海  
作者:王语华

01
有读者说,自己不太擅长人际交往,想向语姐姐学习。
我说,“我也不太擅长,所以并不总是能做好。所幸这并无大碍。”
因为,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或者人际关系的模式有很多种。好的模式并无定论,但确实有一些标准。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
比如有的人特别会来事儿,周围簇拥着很多人,是个枢纽式人物,挺好的。
我也羡慕,但我并不属于那种特别会来事儿的人。可这并不代表我的人际关系有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我的边界感属于较强的那种,所以多少会略显冷淡。
作为一个出生和成长在热情洋溢的北方的人,我竟然从那样的环境中,生出了“边界”。
其实对于内心强大的人来说,过于热情反而是某种负担。
就好比,我路过你旁边就给你送点东西,打个招呼,你觉得很热情对吧,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别人正在专心做一件事,你的热情其实是打扰?
或者对方可能就想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并不需要你那个时候去关心,但你非得追问到底怎么啦?你为啥不高兴啊?
对方不想说的时候,你非去问,那不像热情,更像打扰对吗?
可我们往往以为,表达关心总是对的。所以总是不假思索地表达关心和帮助。如果对方不接受,还会倍感委屈。

02
说到做善事,曾经有一个志愿者团队拍的视频,视频中记录了他们每个周末都去做各种好人好事。
有一次,他们去帮助和捐助一位农村的孤寡老人。老妇人住在村子边上,孤零零的一个四处漏风的茅屋里。吃的、用的、盖的没一个像样的。
于是志愿者们给她送去新的锅子,米面,还有新的被褥。然而,那老妇人死活不接受。
志愿者们把东西丢在院子里,就跑了。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那老妇人对他们送的东西,动也不动,摊在外面风吹雨晒的就已经发霉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老人家为何如此倔强?
其实,想过没有,你做的这些好事,是否经过对方的同意?
你说,不对呀,我做善事为何要经过对方同意呢?
其实,你想做善事是你的事,但是人家不一定非得要接受。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就是要先分辨你做这事的初衷是什么?
是不是认为自己在帮助别人,自己做了好事,于是认为自己是个很好的人,是个有同情心的人,是个善良高尚的人?甚至还带了点优越感。
反正你做善事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对不对?是不是为自己?
你仔细想想,底层就是为自己,我们需要先承认这一点,那么逻辑就清楚了。
当你知道你在为自己做这事,那对方是不是也有权利不接受?
反过来,你并没想伸出援手,但对方主动找你来索取物品,哪怕对方确实需要这个物品。你是不是很烦?甚至不想给。
为什么?不是说,帮助别人很快乐吗?
显然,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愿意。当然,与之对等的就是对方愿意
如果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一个愿意给,一个乐于接受,是不是完美匹配?
因此,不存在给予一方比接受的一方更高尚。
所以给的时候,如果为了对方日后回报你。那这个行为,更是为了你自己呀。
你特别想给人家,人家并没想要,于是你追着赶着的要给,那你就是需求一方,那这件事对你来说,你是更大的受益者。
如果把这个逻辑搞清楚了,放在家庭中的事来分析,就知道多少矛盾来自逻辑混乱不清了。
比如,孩子说想买一本书,张同学马上说给孩子选一本书。在手机上翻了很久,孩子都不过来看一眼。
当张同学表现的比孩子更积极,那说明“买书”这件事,是张同学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
虽然,孩子只是表露了一点意愿。但更“需要”的其实是张同学。
张同学一定认为,“我是为你好呀,你却不积极。”于是生气了。
可是孩子没那么迫切需要,是张同学非常热心地表达自己的关注、关心,恨不得立马给花钱下单拿到书。
以展现,“我这个爸爸,特别爱你,特别关心你,我给你买了书,于是感觉我这个当爸爸的做的非常好,我觉得我做了我该做的,我没责任了。”
其实底层逻辑就是这样。
因为他太迫切了,于是压根没有注意到对方其实并没有那么渴望“得到”,而是你特别渴望“付出”。
于是你付出了很多,并且还要求别人必须全部接受,请问你在满足谁?是不是在满足自己?
但嘴上说的却是,我这么关心你,你还不接受。真是不识好歹!
这种情形是不是很熟悉?
相信,看到这里,你就能理解这其中的差别了吧?
未经对方允许,你强行给予的,不过是在满足自己而已。
(今天写晚了,未写完,明天继续)
如果你看完有收获,请点个大拇指,或者赞赏1元,给我继续写下去的鼓励~

链接语姐 领福利


我作为一个从小没当过“学霸”,读书时成绩平平的人,工作后,因为有一段时间工作比较清闲,就去考了好多不同领域的证书。比如心理咨询师二级、国际物流师二级、茶艺师二级......

怀孕时,工作又闲了,于是又去考了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备考了一次,也考上了,而且是在我哺乳期考上的。这些经历几乎是逢考必过。

小伙伴们让我把这些学习方法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经不住大家的“鼓cui励cu”,我总结提炼出了这份《“逢考必过”考试秘笈》。

如果你正在备考,或者打算考什么证书、学校的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回复【逢考必过】,我发给你。

长按1秒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
▼▼▼

往期精选

如果“要脸”是我的软肋,且总被人利用,那么我一定选择“不要脸”

只要你在家不忽视孩子,孩子在外就不会那么敏感

职场潜规则:不想你不该想的事,不着你不该着的急,不上你不该上的火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轻松生活,舒服进化
▼▼

女神30
一个带娃考研的硕士妈妈,爱观察思考的心理咨询师,一边体验人生,一边把对人性的洞察研碎后,洒在日常点滴中,用生活的“酸甜苦辣”调成智慧的“美酒”。你敢问,我敢答,懂你的人在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