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髋关节正位】
解析:髋关节正位片,可以观察股骨头的形态、骨小梁结构、关节间隙等基本情况。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正位片可能显示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出现囊性变等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能够看到股骨头的塌陷、变形等改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2、【E、中心线水平方向经第10胸椎中点射入胶片】
解析:在站立位上腹部后前正位摄影时,中心线一般是垂直通过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相当于第 1 腰椎水平)射入胶片。
3、【C、探测器的排数增加】
解析:多层螺旋 CT 与单层螺旋 CT 相比,硬件方面最大的改进是探测器的排数增加,使得多层螺旋 CT 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能够同时采集多个层面的数据。
4、【A、膝关节正、侧位】
解析:血友病关节炎是一种家族性及造血器官疾病。由于关节内反复出血,造成关节滑膜、软骨及骨质变性,出现功能障碍和退行性变,以膝关节及肘关节的骨关节病变为常见。位置选择: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摄影要求:高清晰度屏-片组合系统。骨小梁显示清晰。
5、【D、减少容积效应影响】
解析:容积效应是指在 CT 扫描中,当一个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 CT 值不能真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实际 CT 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 CT 值。在中间层面,病灶相对比较完整,周围组织的干扰相对较小。
6、【A、胸部侧卧后前位、切线位、右前斜位】
解析:①侧卧后前位时,游离的胸腔积液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置改变,如果是少量积液,在侧卧位能够更好地显示积液的范围和厚度。②包裹性积液是由于胸膜粘连等原因,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采用切线位摄影,可以使 X 射线沿着包裹性积液的边缘切线方向通过,清晰地显示出积液的轮廓、大小和位置。③在右前斜位时,食管位于左心房后方,左心房增大时会对食管产生压迫,通过口服钡剂后进行右前斜位摄影,可以观察到食管的受压移位情况,从而间接判断左心房是否增大以及增大的程度。
7、【E、子宫底】
解析:子宫底是子宫的最上部,在横断面上,当从人体上部向下扫描时,最先看到的是子宫顶即子宫底部分。子宫底两侧为子宫角,它是输卵管进入子宫的部位。
8、【D、80~100mmHg】D
解析:在静脉尿路造影过程中,压迫输尿管主要是为了让肾盂、肾盏更好地显影。通过压迫输尿管,可以减缓尿液从肾盂、肾盏流入输尿管的速度,使造影剂在肾盂、肾盏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能够清晰地显示肾盂、肾盏的形态、大小等结构细节。压迫的位置一般是在两侧输尿管经过骶髂关节处,使用专门的压迫带进行压迫。静脉尿路造影,由静脉缓慢注射造影剂20~40ml,即行气袋充气,加压至患者能耐受程度为止,一般为80~100mmHg。
9、【B、向头侧倾斜10°~15°】
解析:骶骨呈三角形,位于腰椎下方、尾骨上方,它有一定的生理弯曲,其前面凹陷,后面隆凸。在前后位摄影时,由于其生理弯曲的存在,如果中心线垂直投射,会导致骶骨上部和下部不能同时清晰显示,为了使骶骨在前后位摄影时能够完整、清晰地显示,中心线需要向头侧倾斜 10°~ 15°,这样可以补偿骶骨的生理弯曲,使骶骨的各个部分在 X 线片上能够均匀地显影。
10、【A、分为逐层扫描和容积扫描】
解析:①早期 CT 扫描的方式为逐层扫描,是在每一层扫描时,X 射线管和探测器围绕人体旋转一周,然后床移动到下一个扫描层面,再进行下一次扫描,如此反复,一层一层地获取图像数据。②容积扫描是现代多层螺旋 CT 的主要扫描方式。它利用多排探测器,在 X 射线管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可以同时采集多个层面的数据,能够快速地对一个器官或身体部位进行扫描,获取容积数据。③其它选项扫描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技术,不是 CT 扫描方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