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患者体格大小】
解析:
信噪比是指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信噪比是衡量图像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磁场强度、像素大小、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反转时间、层厚、FOV大小、矩阵以及信号平均次数等。
2、【D、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为2D-FLASH-FSE】
解析:
腹部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动态增强扫描,顺磁性对比剂如Gd-DTPA等,剂量为0.1~0.2mmol/kg。手推或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速度2~3ml/s,注射后开始动态扫描,单次扫描时间14~20秒,一般连续扫描3~4次,中间间隔5~8秒,供受检者换气。视病变需要,亦可延迟扫描。成像序列可选二维或三维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序列,如2D-T1WI-FLASH、3D-T1WI-LAVA及3D-T1WI-VIBE。
3、【D、选择高电压摄影的方法】
解析:
高电压摄影会增加散射线的产生。因为高电压会使 X 射线的穿透力增强,它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线也会相应增多。缩小照射野,使用遮线器,减少了原发射线,相应地减少了散射线,使用滤线栅就是吸收散射线。
4、【C、干扰影】
解析:
晕残影主要是指在影像中,由于某种原因(如半影效应、边缘散射等)在物体边缘周围出现的模糊影像部分。它通常与物体本身的边界以及成像过程中的几何光学因素有关。
干扰影是指在成像过程中,那些与体层面影像相混淆的非层面的模糊投影的总称。在体层摄影或者其他断层成像技术中,除了想要得到的体层面影像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的模糊投影,这些都被归类为干扰影。
5、【B、髋关节蛙形位】
解析:在髋关节蛙形位时,小儿双下肢类似青蛙的姿势,髋关节外展、外旋。这种体位能够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结构,尤其是髋臼与股骨头的关系。
6、【D、常规层间隔设为5mm】
解析:
胸部高分辨率扫描对于肺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特别是怀疑支气管扩张时可采用高分辨率扫播模式,常规将层厚和间隔均设为2mm,采用高分辨率算法重建。
7、【E、冠状位扫描的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鞍底】
解析:
眼部CT扫描技术
(1)横断位扫描
①扫描体位:患者仰卧,下颌稍上抬,听眶线与床面垂直,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
②扫描基线:听眶线或听眦线。由于听眶线与视神经的走向大体一致,使用该基线扫描,显示视神经和眼外肌较好,故常用听眶线为扫描基线。
③扫描范围:一般从眶底至眶顶。病变较大时,可根据需要扩大扫描范围。
④扫描参数:层厚用3~5mm。
⑤重建参数:重建间距与层厚相同。
(2)冠状位扫描
CT冠状位扫描,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扫描体位可用颏顶位或顶颏位,听眶线与床面平行。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层厚与重建间距用3mm。
8、【E、选择适当的TR值,尽量调整GRE序列中脂肪和水同相位】
解析:
控制化学位移伪影的措施有:
①增加接收带宽,缩小FOV,可减轻化学位移伪影。因带宽越窄,像素移动距离越大,产生化学位移伪影机会越多。
②预饱和技术应用,使脂肪或水中的质子被预饱和,不再产生信号。
③通过变换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加以控制。
④选用抑水和抑脂脉冲序列,去掉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源。
⑤选择适当的TE值,尽量调整GRE序列中脂肪和水同相位。
9、【C、对比度较小,灰阶较短,包含较少的CT值】
解析:
窄窗的含义是对比度较小,灰阶较短,包含较少的CT值,往往用来区分组织密度较为接近的图像。
10、【E、四肢静脉造影】
解析:
除了四肢静脉造影外其他都需要通过肠道,所以需要做肠道清洁,而四肢静脉造影则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