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MRI全脊柱扫描技术与后处理方法

文摘   2024-11-04 19:07   山东  

联影MRI全脊柱扫描技术与后处理方法

目前,全脊柱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且诊断准确率较高。该诊断技术拥有较快的扫描速度、较广的成像范围、准确定位等特点,能够得到完整的脊柱图像,在诊断多发性骨髓、脊柱疾病等方面应用价值比较高。相较于传统MRI技术而言,实施全脊柱MRI检查是利用移床技术扫描患者的脊柱分段,并以相关软件拼接图像,进而完整呈现出患者的整个脊柱。该诊断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影像学诊断结果之外,对于脊柱、脊髓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联影MRI全脊柱扫描  

一、线圈
头颈联合线圈+脊柱线圈
二、摆位
1.头先进,仰卧位
2.建议佩戴耳塞,听力保护
3.肩部紧贴线圈,左右居中,同时使用海绵垫固定头部,定位中心位于下颌下缘,必要时可垫高枕部及小腿,患者体位居中,尽量保持脊柱呈拉直状态
三、全脊柱序列推荐
四、定位
Ⅰ.T2/T1/STIR矢状位定位:
1)以矢状位和冠状位做参考;
2)在矢状位图像上,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颈胸段脊柱位于成像平面中央;
3)在冠状位图像上,成像平面与颈胸段脊柱长轴平行,扫描中心层面位于椎体中央;
4)可依据诊断需要,调整层数、层厚、层间距,若扫描全中枢神经系统,扫描范围可包至颅顶;
5)T1/STIR矢状位复制T2矢状位中心及层面信息;
6)头足相位编码方向,适当增加相位过采防止卷褶;
7)T1w fse对运动敏感性减低,可去掉饱和带降低TR来缩短扫描时间;
Ⅱ.T1/T2/STIR矢状位定位:
1)在矢状位图像上,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胸腰段脊柱位于成像平面中央;
2)在冠状位图像上,成像平面与胸腰段脊柱长轴平行,扫描中心层面位于椎体中央;
3)I段 工段需保证重叠(15%fov以上,约1-2个椎体)矢状位到冠状位偏移小于1度;矢状位到横断位夹角小于45度;段与段夹角小于5度;
4)T1/STIR矢状位复制T2矢状位中心及层面信息;
5)头足相位编码方向,适当增加相位过采防止卷褶;
6)T1w fse对运动敏感性减低,可去掉饱和带降低TR来缩短扫描时间
Ⅲ. T1/T2/STIR矢状位定位:
1)在矢状位图像上,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腰骶段脊柱位于成像平面中央;
2)在冠状位图像上,成像平面与腰段脊柱长轴平行,扫描中心层面位于椎体中央:
3)Ⅱ段 Ⅲ段需保证重叠(15%fov以上,约1-2个椎体),矢状位到冠状位偏移小于1度;矢状位到横断位夹角小于45度;段与段夹角小于5度;
4)T1/STIR矢状位复制T2矢状位中心及层面信息;
5)头足相位编码方向,适当增加相位过采防止卷褶;
6)T1w fse对运动敏感性减低,可去掉饱和带降低TR来缩短扫描时间
五、后处理
1.拼接:
1)在图像浏览页面2D下,将相同权重的图像不同段数之间同时选中;
2)点击分析-图像拼接-spine拼接算法-确定,即可自动拼接全脊柱图像;
3)根据拼接效果,可适当调整层面匹配和上下前后位置,可使用均一化工具进一步提升拼接图像的整体均匀性;
4)点击保存图像,保存拼接结果。
2.注意事项
1)为保证拼接效果,矢状面采集,只允许由矢状方向至横断方向的倾斜,段与段之间的相对角度需要控制在5°以内;
2)摆位时保证患者在病床中心,身体长轴与病床长轴平行,减小段与段之间相对角度;
3)推荐多段扫描数据之间的重叠大于FOV的15%。




医学影像俱乐部
医学影像工作者和影像学生的家园,学习是一种态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绚丽多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