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我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践行新课标活动。随着一年级新教材落地,如何将课标中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9月2日下午东城区实验学校数学组教师在教务处的组织下,相聚在阶梯教室,由教务处副主任李向向带领大家对新教材进行研讨、交流和学习。
李老师从教材内容的调整变化、一年级上册教材安排及变化、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注重知识结构化整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学的逻辑顺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李老师整体上介绍了四大领域的主题整合:虽然新教材保持了原有的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但各学段各领域的主题有所整合,使教材内容更加紧凑、连贯。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接着,她指出,新教材注重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而不仅仅是掌握表面的计算或公式。
新教材充分反映了当前对于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兴趣培养及创新能力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幼小衔接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新增加了《数学游戏》单元、对原有单元进行内容整合和调整、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这些游戏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巧妙、趣味横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此外,新教材展现出高度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它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与“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个基础且关键的单元巧妙地串联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掌握简单数字概念的同时,能够顺利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实现知识的无缝衔接与进阶。这种设计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最后,李老师以更换一年级教材为例,逐一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及建议。通过对比,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发人思考的问题:新教材为何要将10的认识分成两个阶段?为什么原来教材有对“10的认识”,还要增加“10的再认识”呢?就这个问题李老师指出,一是10的地位。10是学生遇到的两个重要“第一次”:第一次出现新的“计数单位”;作为第一个被认识的两位数,第一次出现“位值”的概念。二是侧重点不同。10的第一次认识,主要通过类比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所积累的数来认识10;10的再认识,教材通过10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的情境图,蕴含了“建群”的思想。三是延伸点不同。10的第一次认识,都是在“1个1个地数”的基础上,即“后继数”基础上的学习延伸;10的再认识后,教材随即安排了十几、二十的认识和组成,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位值制及十进制的基础上的学习。
本次新教材的交流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把握新教材理念和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帮助数学教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学生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知识。
文稿:张岚
供图:张岚
审核: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