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度量经验
培育量感素养
量感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其大小的直观感知,是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2024年9月26日,国培班教师、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以及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全体数学老师,在东城区实验学校阶梯教室开展“量感”知识课例研讨活动,共同遨游在量感领域,探索数学之趣,领略数学之韵。本次活动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东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李会平莅临指导。
第一节课例是由马旭川老师执教的《毫米的认识》。课堂上,马老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元素,让孩子估一估、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的求知欲,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毫米的认识》。马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感知到1毫米有多长,深刻体会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参与度高、学习氛围浓厚,为学生创设“真情境”,产生“真问题”,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
第二节课例是由戚松霞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戚老师在教学“周长”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描一描多种实物的一周,进而引导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戚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规范地表达什么是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数学表达的重要性。在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戚老师也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辨别和判断,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学习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节课例是由李向向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李老师的课堂层次分明,从认识面入手,感知面有大小,再从具体到抽象,感受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引出面积的含义。接着,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通过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引导学生感知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测量。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的优势。最后,李老师通过练习,巧妙地激发学生认识面积单位的需求,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奠定基础。
最后,李会平老师以其深厚的教育底蕴和丰厚的教学经验,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准剖析与悉心指导。李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三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体现了三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其次,李老师也提出了极具价值的改进建议:一是在测量中要正确看待误差,从而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单位、方法测量,发展学生的量感。二是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在师生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修炼教育机智。三是加强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通过本次活动,参与研讨的教师对践行新课程标准,让核心素养落地生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样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做一个反思性、智慧型、研究型的教师。
文稿:张姣
供图:张姣
审核: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