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饿”瘦了,肝却“肥”了?减肥减出“脂肪肝”不是个例!

百科   2024-08-27 09:57   上海  

第医线


宁波市一名29岁的女子吃素减肥却加重脂肪肝的新闻近日成为热点话题。这名女子体检查出轻度脂肪肝后,采取素食方式减肥,平时只吃水煮菜和蒸杂粮,半年成功减重5公斤,但轻度脂肪肝却变成了中重度脂肪肝。


人“饿”瘦了,肝却“肥”了,这是为什么?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张宁萍副主任医师表示:“脂肪肝并非胖人专属,‘饿’出脂肪肝也绝非个案。”

瘦的人也可能得脂肪肝


正常人的肝脏内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一般为肝重量的3%至5%,当脂肪超过5%时,称为脂肪肝。通常,脂肪含量为肝脏重量的5%至10%被视为轻度脂肪肝,10%至25%被视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被视为重度脂肪肝。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的脂肪肝患病率持续上升,目前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在20%至30%,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这种上升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脂肪肝的确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但并不意味着瘦的人不会得脂肪肝。瘦子患上脂肪肝的常见原因包括快速减肥、营养不良、长期吃素、过度饮酒等。


张宁萍说,如果人体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就无法获得必需的葡萄糖等能量物质及各种脂肪燃烧时所需要的氧化酶。为了弥补体内葡萄糖的不足,身体会将其他部位贮存的脂肪、蛋白质动员起来,通过肝脏这一“化工厂”转化为热量,造成肝脏内的原料(脂肪酸)大量堆积,形成脂肪肝。

同时,减肥不当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从而影响人体内蛋白质及磷脂的合成,导致脂蛋白缺乏,一旦过量的甘油三酯超过脂蛋白转运能力,就会令脂肪在肝脏滞留,形成脂肪肝。

调整生活方式可“逆转”


很多时候脂肪肝并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它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可转化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癌。不过,得了脂肪肝也不用过度焦虑。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

35岁的李女士喜欢喝奶茶,几乎每天一杯,加上平时工作忙碌、缺乏运动,体重逐渐增加,最终被查出患有轻度脂肪肝。当时她没太在意,认为喝奶茶是小事,得了脂肪肝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大约一年后,她经常感到疲倦、没精神,有时胃口也不好。再次体检时,她被诊断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功能也出现异常。医生告知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可能会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李女士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改变自己。她戒掉了每天喝奶茶的习惯,改为喝水或无糖茶饮。同时,她开始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食品的摄入,每天坚持快走和做瑜伽,每周运动5次以上。经过半年努力,她的体重下降了8公斤,肝功能指标也恢复正常。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她,脂肪性肝炎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肝脏基本恢复健康。


即使是脂肪肝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只要及时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比如戒掉高糖饮品、加强运动,脂肪肝还是可以逆转的。这也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张宁萍说。

半年减重不超10%为宜


脂肪肝虽是常见病,但认知误区还是不少。比如,“瘦的人不会得脂肪肝”就是最大的误区。通常我们说的“瘦”,是指身体质量指数即BMI正常的人群,然而这些人群“真瘦”还是“假瘦”要看腰围,如果有限的脂肪分布于腹部,依然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第二个误区是“减肥一定能逆转脂肪肝”。张宁萍说,减肥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但是不能过度减肥。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减肥方法,避免过度减肥或减重过快。按照体重的总重量,半年内减重5%至10%为有效减重。

张宁萍医生给出健康提示


减肥不是目标,目标是为了更健康。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减肥但避免脂肪肝?


首先|合理膳食

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控制膳食热卡总量,调整不良的饮食结构。适当摄入优质脂肪(如不饱和脂肪酸),因为适当摄入脂肪有利于稳定血糖,不会引起胰岛素快速上升从而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增加;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多吃高纤维食物,改善肠道健康;尽量少吃精白米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及含糖食物;不饮酒或者少饮酒;少吃煎炸和过分烹饪的食物;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其次|合理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能量消耗,避免机体能量因过剩转化为脂肪积聚,同时可以促进体内积聚的脂肪分解,是最有效、最健康的减肥方法。不过,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不当或过度运动对健康造成伤害。

END

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 左妍

图片 | 东方IC 采访对象

编辑 | Amy



新民科学咖啡馆
新民晚报社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公益科普项目“新民科学咖啡馆”,为您打造新鲜、有趣的科技资讯台。欢迎品尝和订制,属于你的那杯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科学咖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