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风暴眼
一只猴子脑子里植入芯片,居然能读英文单词了;一名脑中风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居然尝试从轮椅中站起来;已经失去行为能力的老人植入了ChatGPT,没有知觉的双手居然又能动起来了……近来,有关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消息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孰喜?孰悲?
诚然,作为哺乳动物之一的人类,其生理寿命早已被限定了。过了五六十岁,身体各类器官自然老化,血管亦脆弱起来,尽管现代医疗不断延缓人体衰老的过程,但结果必然是不可逆的。而今天,脑机接口却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通过电脑、通过大数据算法,能够让原本衰老甚至已然“死去”的器官重新焕发活力。据说,这是未来医疗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AI的一个重要贡献。
但,问题随之而来,脑机接口中真正出力的是机器,衰弱的大脑还是要走向死亡。那时,你所面对的那个人还是原来的他吗?或者,脑机接口的未来,“人”是人还是机器?至少,该是半个机器人吧。这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脑机接口的未来,究竟是人控制机器,还是机器控制人呢?
显然,无论是马斯克之类的资本大佬,还是许多正在前沿奋斗的科学家,都应该提前考虑一个问题:
在我们将一枚芯片植入人的大脑之前,还是先要想清楚伦理、社会规范和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我们需要确保技术符合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维护自由、尊严和身份,并采取措施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
脑机接口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增强或扩展人类的能力。理论上,它应该只是一个工具。
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机器能够基于大数据分析快速而准确地决策,它可能会比人类更快地反应或作出更明智的选择。那么,掌控未来社会的难道是机器吗?显然不能。
维护人性,保证对机器的绝对控制,该是脑机接口技术开发的一个基本规范。
人仍是主人,当接收到了机器提供的信息或建议,人类仍然有权力选择是否接受或忽略这些信息,并基于自己的意志来决策。这是一个底线。无论脑机接口发展到何种地步。
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 张炯强
图片 | 东方IC
编辑 | Amy